基于国际教育视角下的医学遗传学全英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4-01-30 06:02杜乐阮班展孙元田任立成高新征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全英遗传学医学

杜乐?阮班展?孙元田?任立成?高新征

全英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在实施全英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学生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课堂参阅相关中文教材以及对全英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我校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深刻分析其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全英教学模式,使全英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为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前言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主要采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遗传学机理,旨在为人类疾病(包括遗传病)早期预警、诊断和个性化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的学科[1]。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而且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遗传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医学遗传学的国际化成果也与日俱增[2]。为了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国际前沿的医学遗传学相关知识,培养具有医学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国际化医学人才,我校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针对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医学遗传学》课程全英教学新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一、全英教学实施的现状

临床医学(全英班)是国际教育学院的主要专业,每年全英班是从临床医学新生选拔优秀的中外学生组成,每个班学生40~45人,其中中国学生30~35人,外国学生10人。授课过程中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全部实施全英教学,本教学团队承担的是《医学遗传学》课程,授课方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4:6的比例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按照平时作业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1:1的比例计算,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予以5~10分的加分。所有各项成绩满分均为100分。近两年,《医学遗传学》最终考试通过率为100%。

二、全英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较理想,但是,理想的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专业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不乐观,只有少数留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低头看《医学遗传学》中文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课后交流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反映不能完全适应全英教学方式,课上听不懂,只能通过阅读相应中文教材,或将英文翻译为中文进行强行记忆,这就与我们期望培养的以英语思维模式思考医学问题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三、全英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教材选用方面

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直沿用2009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Thompson&Thompson医学遗传学》第七版中英文改编版,它改编自Thompson&&ThompsonGenetics in Medicine全新的第7版。由于该教材是中英文对照,中国学生基本看中文翻译部分而忽略英文原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英文原文对医学遗传学某些相关概念的解释更加清晰明了,易于理解。此外,目前的教材有些陈旧,未做医学遗传学前沿知识的更新。因此,建议我校医学遗传学教师组织相关专家共同探讨,按照三大模块:遗传的物质基础、常见遗传病和优生,编写适合全英班学生的医学遗传学全英教材,同时为全英班中国学生配备《医学遗传学》中文教材。

(二)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较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但是英语听力能力欠佳,加之医学专业词汇生僻、晦涩,导致中国学生上课听不懂,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受限。建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一些专业词汇添加中文标注;在授课过程中,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以促进中外学生相互之间的语言学习和应用。

(三)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对英语的运用不够熟练,建议教师多阅读专业课相关的英文文献,在备课过程中,对授课的思路及关键性语句做记录。更重要的是,目前全英授课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欠缺,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专业知识的掌握效果,只能依靠拷贝并重温教师的PPT来应付考试。因此,当务之急是医学遗传学全英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优化。

1.全英教学实施方式的转变

实施全英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文素质,全英教学成功的基础是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3]。虽然,全英班中国学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普遍较好,但是,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且具有良好英语思维能力的学生较少。因此,以讲授为主的全英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鉴于目前这种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掌握的现状,本教学团队在随后的授课中做了一些改进,对课件中的医学专业词汇及生僻词汇附加中文注释;对较难理解的部分,结合中文板书及相关动画或视频进行英文讲解;对重点知识,除了教师讲授以外,我们通过设置相关练习题、思考题或者讨论题增加互动,最后,学生用英文复述、总结相关重要知识点,教师再点评、总结。此外,还发现课堂上外国留学生的思维普遍比较活跃,所以,在每节课会留出10分钟时间,由学生就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讨论。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提高了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2.全英教學模式的优化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PPT结合板书讲授的形式为主,虽然在前期做了一些改进以后,课堂氛围相比之前较好,但是,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较抽象,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利用不足,课中和课后的反馈缺乏,无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因此,本教学团队根据医学遗传学各章节的内容特点,尝试在教学中选择几种教学模式进行组合,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运用

《医学遗传学》中讲到分子病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尝试PBL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是指基于问题或者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5]。在课前,我们可以编写分子病相关的英文案例,比如苯丙酮尿症的案例,设置问题:What disease is the patient most likely to have? How do you judge the patient's disease? If the disease is to be diagnosed, what other tests need to be done? How to treat and prevent the disease?教师可将案例和问题提前一周到两周时间发给学生,并推荐一些查阅资料的英文网站和数据库,教师将学生按照学号随机分为4组并提前告知学生,学生根据问题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按照提前分好的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由学生自行选一名学生以PPT形式进行简要总结,时间在5分钟以内。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总结。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运用

在讲到遗传咨询和风险评估这部分内容时,可尝试采用CBL教学法。CBL教学法是由PBL教学法发展而来,设计与临床案例相关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进行讨论的一种讨论式教学法[6]。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内容,并准备2~3个遗传病的题目,但不告知学生;在课中,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及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自愿3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医生、患者和家属,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遗传病题目告诉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遗传咨询的相关概念,设计英文对话场景,在对话中需要将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子代发病风险等内容体现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

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多数课程教学的主流趋势,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使用,比如清华大学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以手机为平台,为教学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便于师生能够有效沟通和互动[7]。在课前,教师以雨课堂和PPT为媒介,将提前准备好的案例、相关的问题及预习内容上传至雨课堂,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学习内容,整理自己的疑问,以便于课堂能够有目的地听课。在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可以开启雨课堂弹幕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疑问,并进行重点讲解,各个击破。此外,教师可以在雨课堂平台插入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在课堂上随时测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和讨论。在课后,教师将布置的作业上传至雨课堂,学生在线上作答,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发送至雨课堂平台,教师批阅作业,并对学生及时作出反馈,针对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讨论。这样形成了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闭环学习模式,能够加强课程互动和反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实施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习惯。

(4)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则,依托雨课堂平台,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各章节的思政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到基因治疗这一章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将《泡泡男孩》这部电影链接地址发布到雨课堂平台,让学生们提前观看。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疾病的男孩,因为体内没有任何免疫力,从出生只能生活在装有空气净化设备的塑料泡泡里,与疾病斗争12年半最终医治无效离开人世。课堂上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目前的基因治疗能否治疗这个疾病?如何治疗?基因治疗面临哪些问题?课后鼓励学生在线发布观后感。通过这个影片,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因治疗的概念,具体实施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伦理相关问题,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尊严与自由。

结语

综上,在我校全英班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这一问题,我们深刻分析原因,探索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逐步实施,目前,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相比之前均有明显好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继续探索,接轨国际教学,力求充分发挥全英教学的优势,以更开放、多元化的心态拥抱全英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更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医学遗传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乐珅,俞婷婷,刘晨.线上线下混合的医学遗传学“金课”建设路径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1):891-893.

[2]苏立宁,董明纲,魏会平,等.浅谈国际化背景下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33):204-206.

[3]抗晶晶,司玉冰.对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遗传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广东化工,2020,47(23):208+190.

[4]周丽丽,刘汉珍,毛斌斌.基于雨课堂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70-71.

[5]宫磊,朱晓蕾,汪萍,等.浅谈PBL教学准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3):118-119+121.

[6]刘津平,张晓东,黄卉.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8):533-535.

[7]王翠喆,张君,杨丽,王岩,孟平平.“雨课堂”案例式教学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288-290.

◎ 2022年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编号:HYYB202202);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2022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南自贸港医学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及培养策略構建研究,(编号:Hnjgzc2022-21);海南医学院2021年教育科研课题,海南自贸港医学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及培养策略构建研究(编号:HYYB202118)

作者简介:

杜乐(1988.11—)女,陕西宝鸡人,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高新征(1978.10—)女,山东郯城人,通讯作者,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全英遗传学医学
全英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全英公开赛混双决赛中郑思维的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