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教学法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2024-01-30 06:02于尧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案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积极教学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逐渐显现其重要性。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作为培养建筑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需求。本文探讨了基于积极教学法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言

高职院校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为建筑各个构件的构造要点、构造层次、材料性能以及工程图纸的识读及图纸模型的表达。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设置以本科的学科体系为主,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不相适应,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将积极教学法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积极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来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问题式学习、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

1.问题式学习(PBL)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围绕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自行寻找、探索和研究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PBL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具体的、真实或模拟的案例来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案例的内容,还要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境感知和批判性思维。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部分转移到课堂外,例如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自行学习。而课堂时间则被用于讨论、实践、项目合作和深入理解。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和实践。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知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批判性思维。小组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同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必须使用诸如分配作业或在课堂练习之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但是,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这种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的课程而言,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会影响教学正常进度,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点。而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实际上未能掌握知识的内涵。不能吸收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难以运用结构化知识,创造力更是无从谈起。

如何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专业岗位资格,并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改革的长期目标。目前,国家提高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深入教学一线,建立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体系。其中,项目教学法是各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课程体系的变化

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体系正是以本科教育房屋建筑学为基本线索。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内容架构方式是通过理论学习、知识灌输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是对智力水平的考察,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由学科体系向项目化体系转变。

2.课程内容的变化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懂建筑构造组成、会分析工程质量问题、能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为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课程中存在一部分旧有生产方式下的构造做法,缺少新做法,难以适应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课程内容的变化应通过产教融合,与合作企业深度对接,合理地除旧纳新。

3.教学方法的变化

目前,虽然有MOOC、SPOC等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存在,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主要借助这些信息化资源进行展示,或是答题、讨论,对以上资源的简单利用,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传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改变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以行动导向为理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相結合的方式。

四、积极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应用

将积极教学法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结合PBL进行课程设计

(1)选择具体的建筑问题

为确保PBL(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有效实施,选择与实际建筑场景紧密关联的问题至关重要。例如,问题“如何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设计高效的绿色建筑?”反映了现代城市中普遍面临土地稀缺和环境挑战。

从现实的建筑实践来看,这样的问题不仅仅要求学生深入探讨建筑形态和功能设计,还需要他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和城市文化等因素。例如,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建筑空间以满足住户的需求?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环保材料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掌握建筑绘图技术,如何将他们的设计理念转化为详细的施工图和模型。这需要他们熟悉并掌握现代建筑绘图软件,如AutoCAD、Revit等,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知识。

(2)使用专业软件工具

现代建筑行业日益依赖于高端技术和软件工具,确保设计的高效、准确和持续创新。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的要求并具备竞争力,学校在课程中融入了各种先进的建筑软件工具的培训。

第一,模拟与仿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模拟和仿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通过使用结构分析软件,学生可以模拟其设计在不同情境下(如地震、强风等)的结构反应,确保设计的稳固性。此外,能源效率在当前的环境议题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能源模拟软件允许学生预测其设计的热效应,从而评估不同的隔热材料、窗户类型或HVAC系统如何影响建筑的整体能源性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他们的设计进行迭代,而且还可以了解其设计选择如何影响建筑的实际性能。

第二,三维可视化,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三维建筑可视化变得更加普及。使用工具如Revit或ArchiCAD,学生可以创建他们设计的详细三维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展示了建筑的外观,还包括了各种细节,如电气和管道布局、材料规格等。这种高度详细的三维建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的设计理解,而且使他们能够与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更有效地沟通。此外,三维可视化还有助于学生在早期阶段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

第三,材料选择与分析,随着可持续建筑和绿色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变得至关重要。有了专业软件,如THERM或WUFI,学生可以分析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这些软件提供了关于材料如何响应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详细信息。例如,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确定哪种墙体材料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提供最佳的热绝缘性能。

2.引入案例教学

(1)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现代的建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赖教科书和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应用这些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们。

实地考察与学习是一种极为直观的学习方式。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或历史遗迹,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建筑的各个细节。例如,当学生站在一座百年历史的建筑前,他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建筑的外观美,更可以对照教科书上的知识,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设计思想、结构特点和使用材料。此外,与建筑师、工程师和工匠的交流,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实践者角度了解建筑的机会。与实地考察相比,工作坊和实践项目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项目中,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建造。

(2)分析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在案例分析中,成功的建筑项目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但那些失败的案例其实同样充满教育意义。对于失败的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设计或施工中的具体问题,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例如,一个建筑结构的崩塌可能源于材料的不当选择,或是设计过程中的疏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避免在未来的设计中犯同样的错误。

(3)促进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批判性思维,这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技能。面对一个建筑案例,学生需要评估其设计理念、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并与其他案例進行对比。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既有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3.实施翻转课堂

(1)精心设计课前学习材料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自学,必须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除了视频和阅读材料外,也可以引入在线模拟工具或互动模块,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建筑设计的在线平台,允许他们在线进行模拟设计,从而加深对某一技术或概念的理解。

(2)强化课内深度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基础学习已经在课前完成,课堂时间可以用于更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设计挑战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4.加强小组合作和讨论

(1)分组原则与结构

采用多学科的分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在实际建筑项目中,经常需要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合作。因此,将具有这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中,可以让他们在课堂项目中模拟真实的项目合作。定期调整团队的成员组合,例如每两个月或每个学期更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团队环境,并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合作经验。

(2)明确团队任务与角色

在每个团队项目开始时,应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让学生在团队中选择或分配角色。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从而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建筑项目案例,让他们模拟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并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五、结论

基于积极教学法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实施改革,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敏,尹文亭,黄诚,等.基于模型驱动教学法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与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7):1.DOI:CNKI:SUN:XDWX.0.2018-07-242.

[2] 吴佳南,徐卫星.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3.DOI:CNKI:SUN:WXZJ.0.2018-04-009.

[3] 扆杨静.“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11):91-93

[4] 李震.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创新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7):2.DOI:10.3969/j.issn.1672-0954(x).2021.07.125.

作者简介:

于尧(1992.12.16—),籍贯:陕西,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助教职称,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案例教学法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