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史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2024-01-30 06:02刘曼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连云港党史革命

刘曼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地方考察,都会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以及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连云港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全面普查地区党史资源,对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党史资源,充分发挥党史资源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推动城市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连云港党史资源的总体情况

(一)历史底蕴深厚党史资源富集

连云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源远流长。从秦朝开始设置郡县,纳入全国行政区划。及至近代,连云港市称为“海属地区”,主要辖今东海、赣榆、灌云、灌南、沭阳等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港城人民在中國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红色革命和建设,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连云港有51个乡镇被划定为革命老区,这些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同样书写了光辉历史,取得了辉煌成就。

如今,连云港作为革命老区,保存着丰厚的党史资源,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从历史时段看,大多数党史资源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党史资源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底蕴。从党史资源的影响力看,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抗日山烈士陵园和开山岛夫妻哨已经成为港城的红色名片。以2022年数据为例,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在“七一”参观高峰日均接待观众量近千人次,抗日山烈士陵园在清明前后接待量50万余人次。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对王继才的守岛事迹作出批示后,5年来,有10万余人次前往开山岛接受教育,现在开山岛在全国的影响力仍在不断攀升。现存的党史资源为连云港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了港城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二)连云港党史资源的分布

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6—2010年五年工作规划》关于党史资源的定义,结合最新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党史资源共有207处,市辖各区县均有分布。

全市党史资源按区域划分:海州区13处,连云区6处,赣榆区45处,东海县55处,灌云县58处,灌南县30处。按类别划分:革命纪念场馆6处;重要革命人物故居6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旧址78处;革命烈士墓地、陵园86处;人物、事件纪念地、碑、亭、塔等31处。按景区级别划分:4A景区1处,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3A景区4处,包括抗日山景区、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灌云县烈士陵园、灌云开山岛景区;2A景区1处,为东海安峰山烈士陵园。此外,2023年,设置了第一批市党史教育基地13处。

(三)连云港党史资源的特点

第一,资源类型齐全。连云港城市总面积7615平方公里,分布了207处党史资源。与省内及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党史资源的绝对数量虽然没有跻身前列,但相对数量较多。连云港基本涵盖了各类型的党史资源,有多个革命纪念场馆、烈士陵园,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也有重要革命人物故居、纪念地,还有各类纪念建筑。党史资源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均有涉及。

第二,历史价值独特。连云港的抗日山、开山岛等党史资源是全国少有,省内独有的资源,除了资源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地区唯一性。以抗日山为例,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由于抗日战争期间,连云港位于八路军滨海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根据地的交界处,因此留下了两军众多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与大批革命遗存。抗日山也是八路军、新四军兴建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抗日烈士陵园,陵园内不但有中国抗日军人的纪念碑,还有外国抗日英雄的纪念碑。

第三,资源分布不均。从资源数量看,连云港6个区县中,赣榆区、东海县和灌云县的党史资源最为丰富,其中赣榆区计有45处,东海县计有55处,灌云县计有58处,约占全市党史资源总数的3/4。从资源类别看,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遗址,革命领导人故居以及烈士墓等党史资源大都集中于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海州区和连云区的党史资源则以后人修建的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公园等建筑为主。

二、连云港党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目前,连云港只有极少数的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例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抗日山烈士陵园和开山岛等,平时前来旅游参观、学习培训的人数较多,本地的大中小学也经常利用这些党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占据我市党史资源很大比例的烈士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有的仅在特殊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党日或者纪念活动,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例如三元宫会议遗址。此外,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驻地遗址、苏鲁交通线旧址、华东青年干校旧址等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是目前对这些遗址建筑大多是进行例行保护,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落后,导致资源长期闲置。

(二)部分资源知名度低

总体上看,除了少数知名党史资源外,民众对连云港党史资源知之甚少,对连云港党史资源的形成、价值和分布以及地方党史更是缺乏足够认知,即便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也普遍对连云港党史资源认识模糊,不甚了解。

我市许多党史资源的历史价值与知名度不相匹配,一方面是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宣传营销缺乏特色亮点。连云港党史资源较为分散,且大多不在市区,由于交通耗时,导致民众参观游览意愿较低。连云港党史资源虽多,但无论是传统宣传还是新媒体宣传都没有实现完全覆盖。目前尚无全市党史资源简介和交通路线图,许多党史资源没有设立明确的路牌标识,普通民众难以发现,在热门互联网平台上的宣传信息也极为匮乏,部分管理者缺乏品牌意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少党史资源知名度低,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低,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我市现存的党史资源中,革命遗址保存完好的较少,部分遗址存在不同程度的原貌改变,且有些遗址尚未列入各级政府的保护和利用级别,难以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影响作用。在受保护的革命遗址中,有的只进行了立碑,而没有其他保护措施。目前在连云港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特别是红色资源保护的专业人才较少,相关领域人才的匮乏是制约连云港党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各个党史资源的知名度不同,在管理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偏颇。对于知名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党史资源,资金投入也更多,对于知名度较低的党史资源则投入较少,导致一些革命遗址难以得到长期有效保护。

三、开发利用连云港党史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管理体制加大保护力度

想要做好对党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做好对党史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各级政府应制定针对党史资源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方案,促进党史资源管理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管理工作方面,各区县要依据本区党史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情况等现实条件,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党史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例如部分烈士墓存在零星分散的情况,所属辖区可以修建烈士陵园进行集中安葬,既方便统一管理,也能让零散的烈士墓得到更好地保护。对于各类革命遗址,可以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划片区的综合开发,使民众和游客真正感受到革命老区气息。

保护工作方面,要统一标准,明确界定保护对象和保护年限,划分保护范围,同时做好党史资源的分类保护工作。根据资源规模、保存状况、历史意义等条件,区分不同的党史资源保护等级,对资源规模较大、历史意义深远、损毁严重的重要党史资源进行重点保护。标准制定后,要明确各个党史资源的具体管护单位,明确资金渠道来源,保障经费支出,严格落实管护者的主体责任。

(二)提高宣传力度助力城市发展

想要提升党史资源的知名度,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当其沖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应由政府宣传和文旅部门牵头,对连云港的党史资源进行大力宣传。

宣传方式上,综合运用各类传播手段。例如,在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客流量大的地方可以悬挂宣传海报,在各区县的主干道路可以设置前往各个党史资源的路牌标识。综合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尤其要充分运用流量大的互联网平台,在政府部门的官方账号上进行网络集中宣传。在日常宣传中,对党史资源的宣扬既要尊重历史事实,也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紧跟时事潮流,以活泼生动、通俗有趣的方式宣传介绍,将连云港的党史资源以符合年轻人认知的方式展现出来。

宣传内容上,注意丰富文化内涵。连云港具有天然区位优势,可以融合党史资源与山海景观共同推广宣传,提高连云港党史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向民众普及连云港的党史资源,应当聘请一批优秀的地方史专家学者,讲好红色故事,打造文化精品,结合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党史学习活动,引导民众熟知港城的红色文化,使党史资源与红色记忆彻底鲜活起来,形成党史资源和城市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可以利用庙会、节庆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演出,打造具有港城特色的党史资源品牌,助力港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三)全面盘活资源探索全域旅游

2023年,我市依据6个区县的党史资源情况,设计了6条红色研学路线,对促进党史资源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当前,我市红色文旅融合仍属于起步阶段,亟须推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

针对连云港党史资源较为分散,部分资源位置偏僻的情况,地处偏远的红色景区可酌情改善景区附近的交通状况,降低游客前往景区的交通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在短途旅游、周边旅游盛行的当下,提升景区的交通便捷程度不仅可以促进本市民众前往游玩,还能吸引周边城市的潜在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旅游线路方面,在区域红色旅游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探索串联全市的红色旅游线路,并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党史资源与相关旅游景点有机结合,寓教于游,提升高价值党史资源的旅游竞争力。

对于已经开发的党史资源,可运用现代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利用高科技声、光、电等手段,丰富展览形式,升级改造部分纪念馆和革命遗址,提升吸引力和现场参观体验。纪念馆内展出革命文物时,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与潮流趋势对文物进行包装和修饰,文物展出方式也不应局限于单一的静态展示,可以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进行趣味讲解,提升吸引力。此外,要注重党史资源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譬如开发纪念章、文具本册、生活用品、艺术摆件等纪念品,置于景区销售吸引游客购买。文创产品既有助于游客了解连云港的革命历史,也可以提升景区的经济收益,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党史资源。

(四)深挖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振兴

连云港党史资源大都散落在广大乡村,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既是我市党史资源的富集地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要重视党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作用,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地域党史资源,建设红色特色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许多乡村的党史资源与地域文化融合不够紧密,红色文化内涵挖掘浅薄,表现手段单一乏味,体现不出自身优势。在党史资源已初步开发的乡村地区,继续立足地域红色文化,活用现有党史资源,深挖潜在党史资源,探索乡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乡村振兴的新道路。在党史资源未开发的乡村地区,地方政府应组织专家学者尽快开展一手资料的抢救挖掘工作,访谈党史资源相关当事人,获得口述史料,并通过调研、考证等方法开展地域党史研究,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助推乡村党史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党史资源优势明显的乡村,可以探索“村企合作”道路,携手本市相关企业推动乡村红色教育发展和红色旅游规划,打造乡村红色书屋、文化广场、乡村党员活动室等红色阵地,使之成为农民的大课堂;打造以地域党史资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村,形成“文化+教育+旅游”的发展模式。在吸引企业投资和游客消费的同时,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既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也能实现以党史资源“反哺”革命老区,在保护好党史资源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资源闲置率。

◎ 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连云港红色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1SJB1342);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2023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云港党史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编号:22LKT0011)

作者简介:

刘曼(1990—),女,汉族,江苏连云港市人,历史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连云港党史革命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5.连云港卷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