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
--基于研发效率调节作用的分析

2024-01-30 03:36林孝文刘翰程
关键词:高质量贸易效率

林孝文 刘翰程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国际和国内层面看,一方面,我国积极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从而推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抑制贸易保护、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快速增长(1)唐宜红、张鹏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贸易保护的抑制效应:基于经济波动视角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 551美元,逐步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水平,中等收入群体人数超过4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015.htm,2022 年2月28日。。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条件深刻变化,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世界经济衰退,使得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和贸易争端在世界各国之间愈演愈烈,我国“低端锁定”风险和产业链安全风险愈发受到关注(3)吕越、陈帅、盛斌:《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在科技创新、供需协调、内部循环、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协调(4)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管理世界》2020年第12期。(5)胡勇:《新时代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挑战及其路径--基于“资源有限性”视角的分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如此复杂的发展环境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机制提出了挑战。根据形势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17年第21期。,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年第21期。。高质量发展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等多个角度衡量发展水平,强调了发展过程中“质量”的重要性,其依赖于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和政府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支持。(8)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第11期。针对高质量发展的特性,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发展,为构筑高质量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学术界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如已有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积极影响。(9)黄庆华、时培豪、胡江峰:《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改革》2020年第1期。(10)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管理世界》2020年第7期。近年来,鉴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信息化的新动能,学术界从新兴经济形态的角度指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对于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积极影响(11)戴翔、杨双至:《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9期。,如何运用新兴经济驱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对交易方式、产品以及未来的相关规则会存在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2)刘洪愧:《数字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与推进方略》,《改革》2020年第3期。从发展规模与趋势来看,2019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31 9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增速超过同期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达52.0%,占全球贸易比重上升至12.9%。由于数据测量规则原因,若对商业存在的数据进行测量,全球数字贸易规模可能会增加2至3倍。(13)《数字贸易发展白皮书(2020年)》,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12/t20201216_366251.htm,2020年12月16日。从数字贸易的社会与经济效应来看,已有研究表明数字贸易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质量改革、贸易壁垒降低、市场效率提升存在积极影响。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角度看,数字贸易都将成为提高经济效率、探索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我国未来发展质量。关于数字贸易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现有文献缺乏关注。一是现有文献侧重于研究数字经济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14)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二是即使有文献研究了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也主要是通过中介效应进行研究(15)方昊炜、徐晔、袁琦璟:《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价格月刊》2021年第6期。,运用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以上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突破的空间。

本文主要探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并从调节效应角度研究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往往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数字贸易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现实因素看,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地区研发活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研发活动的支持,因为研发活动是科技发展与地区创新的重要部分,对于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存在积极影响。现有关于研发活动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Oluwatobis(16)Oluwatobis, “Innovation-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 way to enable competitiveness in Nigeria”, Advances in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vol.17,no.2(2015),pp.197-218.、司怀涛和蒋长流(17)司怀涛、蒋长流:《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世界》2023年第1期。从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机制、创新效能等多个维度对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经济学视角下,数字贸易依托数字媒介,能够通过助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长尾经济实现(18)刘纯霞、陈友余、马天平:《全球供应链外部中断风险缓释机制分析--数字贸易的视角》,《经济纵横》2022年第7期。,成为打破贸易边界的重要力量。而在研发活动的影响下,数字贸易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增强竞争优势,通过稳定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但是,研发活动效率的增加能否提升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尚未取得一致性的观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因此,本文结合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特有属性,研究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选择省域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试图在更适合的空间数据基础上对数字贸易、研发效率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引出以下问题:数字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助于推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研发效率是否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调节作用?数字贸易在地理和水平差异下是否对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同的影响?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能够推动地区有效统筹资源,为提升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新产品出现,改变了行业的贸易方式与规模(19)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6期。,对地方产出、经济结构升级以及信息提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数字贸易主要通过提升交易效率、强化数据要素配置、优化市场效率与供需关系、推动新业态发展等方式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1. 提升交易效率

交易效率能够对地方专业化生产带来差异化影响,是衡量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相比于传统贸易,空间属性和地理距离对于数字贸易的影响下降,降低了贸易的不确定性。(20)马述忠、房超、梁银锋:《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10期。通过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在货物订购、生产和运送方面的效率,拓宽交易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交易成本,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从地方角度而言,交易效率提升能够推动地区资源配置的优化,进一步促进地方公共服务完善。一般而言,交易效率越高的地区具有越大的发展潜力。而从企业角度而言,交易效率的提升则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以外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交易效率的提升能够为其提供高效的市场化服务,降低相应的搜寻成本与转换成本,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总体而言,交易效率的提升对于地方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2. 强化数据要素配置

数据资源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数字贸易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资源。(21)宗良、林静慧、吴丹:《全球数字贸易崛起:时代价值与前景展望》,《国际贸易》2019年第10期。数字贸易发展对于数据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也需要依托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资源的作用。在数字贸易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受到广泛运用,促进了数据要素的流动。通过强化地区数据要素配置、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源投入,为推动地方信息系统运转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持,提高企业战略决策和数据赋能的能力,从而产生较强的融合效应,能够与现有行业协同发展,推动其他新业态的兴起,改善行业竞争格局,并提升地区价值创造力。(22)张蕴萍、翟妙如:《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及反垄断治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3. 优化市场效率与供需关系

地方市场效率与供需关系对人民福祉产生一定的影响。供需状况对于商品价格会进行一定的调节,良好的供需状况有助于市场平稳运行,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相比于传统贸易,数字贸易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存在积极意义,平台化和无界化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者能够通过消费者特点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商品,消费者也能触及多样化的商品信息。数字贸易通过数字平台推动地区之间资源流动,助推传统货物与数字化产品的价值实现,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在传统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贸易产品与服务,并通过数字技术增加供需匹配度(23)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6期。,从而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减少产品的浪费,提升地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

4. 推动新业态发展

数字贸易的发展与数字平台紧密相关,数字平台为参与者提供价值交换的平台和空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系统载体。在数字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信息等数字化资源和通信网络、数字算力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投入使用,使得数字化信息能够有效参与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流程,交易环节的集约化催生了电子商务与数字产品贸易不断发展(24)李俊、李西林、王拓:《数字贸易概念内涵、发展态势与应对建议》,《国际贸易》2021年第5期。,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为远程教育、网络游戏、交互式娱乐等新行业提供了广阔前景。这些新兴行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贸易将助推地区新业态不断涌现与发展,并以此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优化传统产业链布局。

然而,由于各省份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数字贸易相关产业、人才、政策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数字贸易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区异质性,故本文结合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数字贸易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H1b:数字贸易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

(二)研发效率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研发要素与其他要素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研发效率是衡量地区内组织、企业和个人研发投入效益的重要指标,用于度量研发产出转换的能力,能够有效反映地方的技术产出水平。一方面,研发效率的提高对数字贸易中的数据流动、平台构建和商业存在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善地区竞争性市场环境与资源配置,从而推动地区发展。(25)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1期。研发效率与地方科研成果转换密切相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研发效率能够使地方扩大产出,提升效益,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研发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企业提升创新意识(26)李梅芳、黄冰锋:《内部研发与技术引进:替代或互补?--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有效推动地区知识水平提升与外溢,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动力。与其发展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化水平将得到一定的提升,为数字贸易发展赋能增效,有利于加强地区合作。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的不断积累,不同区域的研发效率在逐步提升,但不同区域之间仍存在研发效率的差异(27)岳书敬:《中国区域研发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科研管理》2008年第5期。,因此研发效率的调节作用可能存在异质性,故本文结合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研究。

根据上述描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研发效率在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H2b:研发效率对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31省份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范围为2015-2020年。相关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保证研究质量,本文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为排除极端值对研究的影响,对数据进行缩尾处理。(2)因数据在单位上存在一定差异,且为保证有效样本量,对数据均加1后取对数。(3)剔除缺失严重的样本,对于部分样本中缺失数据取平均数处理。最终得到3 348个观测值,并使用Stata 16软件进行处理。

(二)变量测量

1. 被解释变量: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hqdevelop)

本文借鉴储德银等(28)储德银、费冒盛、黄暄:《地方政府竞争、税收努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研究》2020年第8期。、陈欢等(29)陈欢、庄尚文、殷晶晶:《市场化改革、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7期。、熊毅和粟勤(30)熊毅、粟勤:《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23期。、程广斌等(31)程广斌、吴家庆、李莹:《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23期。的做法,结合现有数据情况,从地方发展潜力、地方协调水平、环境治理能力、地方基础设施、社会公平水平5个维度,共计19项指标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如表1所示),并通过熵权法进行测度。

表1 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体系

2. 解释变量:数字贸易发展水平(dtrade)

本文借鉴姚战琪的做法(32)姚战琪:《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改革》2021年第1期。,从数字贸易基础环境、数字贸易技术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产业数字化水平4个维度,共计19项指标衡量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并通过熵权法进行测度。

表2 数字贸易指标构建体系

熵权法的计算方式如下。

(4)计算差异系数gj:gj=1-eij(1≤j≤n)

通过以上逐步计算过程,计算出数字贸易发展指数以及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测算了2015-2020年我国31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指数以及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

3. 调节变量:研发效率(rdef)

研发效率是衡量地区内组织、企业和个人研发投入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评估研发能力的重要手段,即度量研发产出转换的能力。因此本文选取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衡量地区研发效率。

4. 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有地区开放度(openness)、地区城镇化水平(urban)、地区政府支持力度(government)、地区人力资本高级化程度(ahr)。具体度量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计

本文构建模型,对数字贸易和研发效率以及其交互项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面板研究,探讨数字贸易能否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模型如下:

hqdevelopit=Cit+α1dtradeit+βControlit+ui+vi+εit

(1)

在加入交互项后,构建的模型如下:

hqdevelopit=Cit+α1dtradeit+α2rdefit+α3dtradeit*rdefit+βControlit+ui+vi+εit

(2)

其中,i代表地区编号,t代表年度;hqdevelop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dtrade为地区数字贸易水平;rdef为地区研发效率;dtrade*rdef为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Control为控制变量;ui为地区固定效应;vi为时间固定效应;C为常数项;ε为随机干扰项。

式(1)用于验证假设H1,若数字贸易(dtrade)的系数为正且显著,则假设H1a成立;若在不同地区分组回归中系数出现差异,则假设H1b成立。式(2)用于验证假设H2,若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dtrade*rdef)的系数为正且显著,则假设H2a成立;若在不同地区分组回归中系数出现差异,则假设H2b成立。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如表4所示,地区高质量发展(hqdevelop)的均值为0.069,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033和0.147,说明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数字贸易(dtrade)的均值为0.05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207和0.003,说明不同地区数字贸易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研发效率(rdef)的均值为0.054,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128和0.005,说明研发效率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异质性。

表4 变量统计描述

(二)样本回归

在进行回归之前,本文通过LLC和Hadri方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示变量为平稳序列。接下来,本文通过Pedroni方法对数据进行协整性检验,结果表示数字贸易、研发效率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本文通过豪斯曼检验来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研究,检验结果为拒绝原假设,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在模型1中,数字贸易(dtrade)对地区高质量发展(hqdevelop)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有助于转换地方发展动力,对于地方高质量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地区开放度(openness)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地方开放度的增加,地区能够有效融入贸易体系,利用贸易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升当地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地区政府支持力度(government)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政支出对于优化地方发展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地区发展质量;地区城镇化水平(urban)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城镇化需要渐进发展,而城镇化仍处于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阶段(33)方创琳:《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与重点方向》,《地理研究》2019年第1期。,城镇化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因此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提质作用还比较有限;地区人力资本高级化程度(ahr)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方人力资源结构的升级与改善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为地区带来更多的人才红利,助力地区调整发展模式。为证明研发效率是否在数字贸易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模型2中引入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dgrd)。结果显示,经过研发效率调节后,数字贸易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研发效率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这与预期一致。由此可知,研发效率的提高将增强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上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H1a与H2a。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对年份和省份进行逐步固定,结果如表6所示,第(1)列至第(4)列验证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第(5)列至第(8)列验证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贸易(dtrade)以及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dgrd)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依然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

表6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年份、省份固定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1. 数字贸易的替代性检验

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与数字产品相似,即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有形和无形产品的交换。数字贸易代表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定阶段,是新贸易模式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总体上看,数字贸易标志着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方向(34)张蕴萍、翟妙如:《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及反垄断治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贸易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使用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esale)替换数字贸易水平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加入交互项后,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esard)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系数仍然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表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方向与前文保持一致,数字贸易能够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结论得到验证。

表7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替换解释变量

2. 滞后检验

数字贸易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等方面进行前期投入。因此,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时滞性,为进一步进行稳健性研究,本文进行滞后一期和两期处理。本文保持核心被解释变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变,对解释变量(dtrade)、调节变量(dgrd)以及控制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和两期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依旧保持稳健。

表8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滞后回归

四、进一步讨论

(一)地区异质性分析

我国数字贸易水平在持续发展,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区域,以研究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异质性。(35)《统计制度及分类标准(17)》,http://www.stats.gov.cn/tjzs/cjwtjd/201308/t20130829_74318.html,2021年3月25日。结果如表9所示。其中,第(1)、(3)、(5)、(7)列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区域中数字贸易(dtrade)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东北部地区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可能原因是东部地区的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发展较早,拥有更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和政策支持,且拥有更多的数字贸易消费群体,因此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较高,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优于全国的平均效果;虽然中部、西部等地区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滞后于东部地区,但其利用地区优势和特点不断发展数字贸易,成为数字贸易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36)方昊炜、徐晔、袁琦璟:《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价格月刊》2021年第6期。;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相对较弱,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仅少数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具备持续稳定的竞争力(37)梁晓璇、李鹤:《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年第2期。,导致数字贸易发展缺乏主体,影响了数字贸易的活力,因此数字贸易水平相较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2)、(4)、(6)、(8)列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区域加入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调节效应(dgrd)后的结果。结果显示,加入调节变量后,仅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水平高,研发人员待遇优厚,所以在人才吸引和科研创新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研发要素在此聚集,因此在东部地区,研发效率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在这些地区,研发创新对于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研发水平较东部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数字产业的支撑力度不足,因此在数字产业发展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瓶颈,在短期内无法充分发挥推动作用,从而制约了其影响效果。(38)易莹莹、季娜:《研发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结果验证了假设H1b、H2b。

表9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地区异质性分析

(二)水平异质性分析

数字贸易需要大量初始投资,在前期,地区的资源主要投入于数字贸易开发,难以有效实现数字贸易发展成果的转换,数字贸易实践活动较少。在初始阶段,数字贸易的应用率较低,应用场景尚未被发掘,数字贸易经济效应的发挥受到限制。而当数字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数字贸易能够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和范围化优势,对地方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数字化深度融合产生积极影响(39)姚战琪:《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改革》2021年第1期。(40)袁淳、肖土盛、耿春晓,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9期。,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字贸易不同阶段可能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水平下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文借鉴李琦等的方法(41)李琦、刘力钢、邵剑兵:《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绩效--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经济管理》2021年第10期。,通过计算各省份的数字贸易平均值,根据数据大小从高到低将各省份进行排序,并通过中位数将其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进行研究。结果如表10所示,其中,第(1)列和第(2)列为高水平组回归结果,第(3)列和第(4)列为低水平组回归结果。结果表示,在数字贸易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贸易以及数字贸易和研发效率的交互项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5%的水平上显著。而在数字贸易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贸易以及数字贸易和研发效率的交互项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不显著。结果验证了以上的假设,即当数字贸易水平更高时,无论是数字贸易还是研发效率都能对地区高质量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表10 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2015-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数字贸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2)研发效率在数字贸易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但研发效率的大小会对作用机制产生不同影响;(3)数字贸易对于地方高质量发展影响存在水平异质性,数字贸易水平越高,对高质量发展影响越显著。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我国内陆和东北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数字贸易竞争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仍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阻碍了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导致数字贸易“鸿沟”加大,妨碍了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充分利用财政、资本投入,推动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助于数字贸易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提升地区数字贸易竞争力。

第二,关注地方数字贸易差异,增强数字贸易联动效应。一是建立地区之间的联动效应,空间属性和地理距离对于数字贸易的影响减小,为各地建立数字贸易联动机制提供了有效条件。东部地区可以在数字贸易技术和数字贸易人才方面对内陆地区提供帮助,如建立有效的对口帮扶模式(42)张卫华、梁运文:《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省域分异与空间效应》,《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推动建设数字化人才交流平台,建成有效的发展与交流机制,推动数字贸易资源有效流动,逐步满足内陆地区的数字贸易发展需求,进一步减少数字贸易发展差异。二是建立政企之间的联动效应,需要充分发挥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具体情况发展支持性资源,支持大数据、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完善地方配套服务,加强政府的服务支持,建设透明、高效的政企互联平台。

第三,鼓励地方积极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数字贸易与研发要素的深度融合。数字贸易与研发效率的深度融合存在积极经济效应,有助于强化数据要素配置,推动新业态发展。研发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与知识外溢,使得企业间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提升数字贸易水平,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地方需要加强对研发要素的支持,一是针对数字贸易的新特点,鼓励数字贸易创新活动与创新产出的有序发展,以提升企业数字贸易水平。二是提高研发产出的保护水平,为数字贸易与研发要素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高质量贸易效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