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
--以“第二外语(日语)”课程为例

2024-01-31 02:01李清杨
关键词:日语外语维度

李清杨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辽宁 朝阳 122000)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职责,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各专业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上述成果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则相对滞后。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以“高职外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可检索出72篇文献,在“外语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中仅占5%左右,数量少且研究具有局限性。例如,金玲等[2]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职公共外语的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但未对该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朱晓洁等[3]通过1学期的教学实验尝试对高职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但其未阐明图表中前后测数据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的,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有待商榷。胡军[4]尝试通过量表式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评价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育人效果,但因其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中西方价值观的认知和判断,调查项目单一导致其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略显片面。为此笔者以“第二外语(日语)”课程为例,对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评价进行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在过去20年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技术视角强调其物理特性,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学生视角强调其教学特性。现有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从物理特性的维度可分为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导型、完全融合型,从教学特性的维度可分为讲授式、自主式、交互协作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无缝链接了线下面授教学、线上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深度融合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讲授式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传统媒体与智慧教学工具、课内外学习的时间与空间[6]。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征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习得和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得到正向的价值引领,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大思政”格局下的课程思政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基本内涵,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延长和拓宽实施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单一的思政课程平面化教学转向多维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课程思政既是一种促进各学科课程内涵式发展的新课程观,又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课程教学体系[7]。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高度契合课程思政内涵

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内涵和主要特征充分契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首先,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师要创建能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要在教师与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意义的建构当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生共同参与、交互合作式的学习特点,契合课程思政的全员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与担当精神。其次,在强大的线上教学智能终端技术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联结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具有集成、兼容等特征,契合课程思政的全程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自强的学习精神。最后,混合式教学模式超越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兼具泛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契合课程思政内涵里的全方位育人理念,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树立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担当意识。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载体可应用到高职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当中。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实践

(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目标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要善用逆向思维创新理念,对接高职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制定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外语(日语)”不仅重视日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提升职业能力塑造思想道德。因此,我们明确了3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在知识维度,学生要掌握初级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初级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并能够根据语境运用恰当的策略,有效完成日常和职场生活中简单的沟通任务。在能力维度,学生要通过辨析不同的语言文化现象,掌握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性创新思维,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价值维度,围绕“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5个方面制定具体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树立文化自信,激励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四是培养学生诚信友善、谦虚谨慎、创新进取的品格;五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

(二)梳理具体教学内容,挖掘线上线下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外语教学内容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语言与文化的互动与互融。从“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把握外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本质内涵,遵循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跨学科的视角针对教学内容里的关键词进行线上线下思政内容的聚焦、引申与拓展。关键词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事与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文化与观点。笔者参照“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关键词对照表,具体见表1。

表1 “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关键词对照表

(三)巧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课时量较少,课堂教学难以保证所有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会极大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纵向贯穿于“线上、线下”2个空间维度,横向融合于“课前、课中、课后”3个时间维度,拓展了思政育人的时间与空间,为上述问题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步骤如下。

1.课前思政主题融入

课前,教师首先梳理具体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关键词,由关键词链接并延伸出思政教育内涵,设定课程思政目标。其次,结合日语教学特色与思政内涵,发挥线上丰富的影音视频资源的优势,遵循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搜集并制作思政文本与短视频资源,上传至学习通的课前线上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第一课的自我介绍时,把思政目标定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唤起学生的跨文化同理心。教师将日本职场人初次见面相互鞠躬的场景和中国职场人初次见面相互握手的场景制作视频并上传。通过学习教师设计的课前线上思政内容,学生能清晰意识到中日文化与交际习惯的不同,自主思考在今后的职场中如何与外国人进行高效的沟通与交流。

2.课中思政内容深化

课中,教师在讲解新知的重难点并解答课前线上学习中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就思政关键词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还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问题。在此环节,教师首先针对思政内容发表个人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叙述的方式建构起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1名代表总结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点评。例如,在学习第一课自我介绍时,教师首先回忆并分享自己在企业工作时和日本客户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的场景,为学生接下来的讨论创设应用情景。学生自由分成5组,讨论和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寒暄问候的方式,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现场展示,同时阐述理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点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语言情景训练中直观感受日本人较远的社交距离、繁琐的职场社交礼仪,树立在跨文化交际中互学互鉴、兼收并蓄的理念。

3.课后思政内涵升华

课后,教师在线上发布思政主题讨论,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学生进一步整理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的观点和体会,发表至学习通课后线上主题讨论模块,并通过点赞、赠予课堂积分等方式对讨论内容进行生生互评。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的学习与交流,对课程的思政内涵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认知,这时再通过书面讨论或口语表达的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例如,在第一课的课后环节,教师发布“假设你和日本客户第一次见面,你是会握手还是鞠躬呢?请阐明理由并上传实际应用视频”的主题讨论,学生发表观点并上传视频后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课后线上讨论情况,进行本课的教学反思,并调整下一课的思政教学设计。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要融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当中,创新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其中,在评价内容方面,要打破注重语言知识能力的单一评价维度,增加对学生日语表达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等内容的评价维度,如在期末考试的阅读理解中加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考察,在作文评分中加入对学生价值观念的评价。在评价形式方面,要改变评价过程、评价主体与评价数据:在评价过程维度,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形成性评价所占比重;在评价主体维度,可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评价数据维度,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基于此,利用学习通的成绩权重功能完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具体如表2。

表2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为了检验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育人效果,笔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教学实验,通过前后测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该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改进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作用。

(一)实验对象

我们以某高校21级英语教育专业的1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英语教育1班和2班(55人)为实验组,英语教育3班和4班(51人)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线下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验组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验前通过对两组学生第一学年的综合成绩等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证明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的方式,对两组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政治认同、文化自信、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价值观念5个维度自行编制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调查问卷”,共包括25个问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每个问题均设有5个选项:非常认同、较为认同、认同、较为不认同、非常不认同,从5分到1分进行赋分,通过赋分的方式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数字编码。采用SPSS 25.0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数据分析

1.信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编制问卷的有效性,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我们在外语系随机选取了154名学生进行预测试,使用SPSS 25.0分析验证了问卷的信效度。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整个量表的Alpha信度系数为0.930,5个维度的Alpha信度系数分别是政治认同0.711、文化自信0.766、道德品质0.720、职业素养0.870、价值观念0.846,均大于0.7,表明该问卷的整体信度良好。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P=0.000<0.05,说明该数据样本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82>0.7,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综上,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采用。

2.实验结果分析

(1)成绩分析

教学实验后,我们首先对收集的期末成绩样本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P>0.05),确保两组成绩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的条件后,采用SPSS 25.0对两组的日语期末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

表3 组间期末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成绩有显著差异(P=0.000<0.05),实验组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5.233分,说明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对学生的日语学习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知识和价值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2)思想价值观念分析

为检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实践的德育效果,我们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使用腾讯问卷对两组学生发放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调查问卷”,共发放212份,回收率100%。使用SPSS 25.0对收集的实验前后测调查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前后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其中,实验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前测组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根据表4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前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02>0.05),证明教学实验前两组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上无显著差异,可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验研究。

经过1年的教学实验,组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后测组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5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后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对照组的后测平均分比实验组低10分,说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思政育人效果更为显著。对政治认同、文化自信、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价值观念等5个维度的后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可知:上述5个维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后测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经过1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说明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思政目标达成方面要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模式。另外,两组在文化自信、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维度之所以呈现出区别于另外2个维度的明显差异,是因为这3个维度的思政内涵更加契合“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引申并拓展出丰富的线上思政教学资源。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的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更有优势。

四、结论

我们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高职“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经过为期1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期末测试、调查问卷等方法检验教学实践的育人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积极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塑造创新进取的品格,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猜你喜欢
日语外语维度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