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绪ABC理论下Teach-back健康教育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2024-02-05 05: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肝性消化道肝硬化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肝硬化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中晚期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临床早期多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促进疾病的恢复。但单一的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情绪ABC理论是通过告知患者对应激反应的正确认知,纠正患者错误的信念,进而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的情绪[1]。Teach-back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让患者自己表达对疾病的看法和态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的自觉性,进而缓解心理压力。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排除标准:伴精神障碍且有语言障碍者;合并有心、肾、肺功能不全者;患全身免疫性疾病者。采用信封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9.88±5.33)岁;肝功能分级:中度36例,重度4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6例,高中以下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7~68岁,平均(49.92±5.36)岁;肝功能分级:中度38例,重度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5例,高中以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8092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行对症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疾病相关治疗手册,同时进行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微信随访。观察组:行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入院后指导患者进入科室的官方微信号,提醒患者每天观看肝硬化、消化道疾病的相关讲解,并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理解程度;护士每天抽取时间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更正其错误认知。②治疗前1 d,接受情绪ABC理论的健康教育,A代表诱导性时间,护士为患者讲述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的目的、不良反应,提醒患者做好准备;B代表个体在接受诱导事件后的反应,是根据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所产生的相关反应及在接受治疗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护士倾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同时对治疗提出相关意见,护士对患者的态度以及想法进行总结,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错误态度;C代表情绪反应行为,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想象,同时总结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以及出现可能不良反应时的做法,对错误做法进行纠正。两组连续干预至出院3个月后评定临床效果。

1.3指标评定 抑郁: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中分数<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3分为重度。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分数<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负担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分身体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三个维度,共10个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分5分,总分5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感觉负担越重。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再出血、肝性脑病、休克等。

2 结果

2.1心理状况 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2.2自我感觉负担 干预后两组自我负担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感觉负担量表评分比较分)

2.3并发症 对照组:40例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休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40);观察组:40例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再出血、肝性脑病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136)。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由于肝硬化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以及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未知恐惧,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但对患者有效的知识传授较少,不能保证其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健康教育是为了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提高患者在面对疾病不良反应时的积极态度,进而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的出现,提高临床肝硬化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感觉负担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考虑可能与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健康教育通过倡导患者及时发泄不良情绪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关,护士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访问,使患者倾述自己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患者做出及时指导,减少不良情绪的堆积,同时通过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想象,充分了解疾病治疗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治疗时患者的恐惧心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5]。

综上所述,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肝硬化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的产生。

猜你喜欢
肝性消化道肝硬化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猪的消化道营养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