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

2024-02-05 05: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肌无力重症常规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无力,特别是近端肌肉和骨骼肌,患者在运动或活动后容易出现疲劳感,如步行距离缩短、抬物困难等,部分患者行走、抬举物品、说话、吞咽等方面都受到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和自卑心理。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愈措施,多以常规护理为主,但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不理想。研究表明,PDCA循环管理可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控其自护水平[1]。本研究进行了相关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11月诊治的10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2];经单纤维肌电图、胸部MRI等检查确诊;年龄≥20岁。排除标准:严重营养不良;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或认知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干预组:50例,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20~53岁,平均(36.54±8.32)岁;病程1~7年,平均(4.53±1.31)年;临床分型:Ⅰ型21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循环模式组:51例,其中男13例,女38例;年龄23~55岁,平均(36.37±8.25)岁;病程1~7年,平均(4.56±1.23)年;临床分型:Ⅰ型23例,Ⅱ型16例,Ⅲ型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了解病情,评估其心理状态;向患者发放该病相关知识手册,指导患者用药,预防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定期复查。循环模式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具体如下:①计划(Plan):选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团队,小组总负责人为护士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培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护理方案。②实施(Do):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组织其观看相关知识视频,发放保健手册,帮助患者提升认知程度;以温和、鼓励形式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情绪状态,密切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关注患者每餐时间、食物及食量,对于吞咽困难者应嘱咐其进食半流质、流质食物,对置胃管患者要根据机体情况及病情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对鼻饲的食物以及用量进行严格把控,当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应对饮食进行强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有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对卧床患者定期进行皮肤、呼吸道及会阴部护理。指导患者尽早行康复功能训练。③检查与处理(Check,Action):责任护士每日检查患者的饮食、药物服用以及锻炼情况,对患者所存疑虑予以耐心解释。待其出院后电话定期随访,针对其情况结合医师意见给予指导,必要时进行情绪疏导。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不足,对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分析。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后评定临床效果。

1.3指标评定 心理弹性状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3],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好。焦虑及抑郁:采用焦虑(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总数0~80分,分数越低代表焦虑及抑郁状态越轻。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选取心理、躯体、社会三个维度,每项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心境状态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CD-RISC评分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循环模式组升降幅度大于常规干预组。见表1。

表1 两组心境状态评分比较分)

2.2生活质量 两组干预后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循环模式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干预组。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病情发展,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表现出“晨轻暮重”现象,甚至出现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苦笑容等。该病在女性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且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1~5岁患儿居多,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4]。患者因长期骨骼肌处于疲乏无力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常规护理主要是通过口头及书面宣传以及日常护理,但缺乏监督及反馈机制,患者依从性不高,导致生活质量调控不佳。PDCA循环管理通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利于疾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且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营养计划以确保患者机体在不加重负担的状态下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提高机体的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疾病恢复;并且实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其情绪指导,调整其不良心态,提高对疾病预后的自信心,促进疾病恢复,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5]。本研究结果显示,循环模式组干预后CD-RISC、SAS、SDS及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干预组。表明PDCA循环管理可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心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无力重症常规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常规之外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