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性骨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4-02-05 05: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下肢骨创口创伤性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创伤性骨损伤术后常表现为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质量,故加强疼痛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急诊疼痛管理模式系科学完备的急诊疼痛管理流程,应用于急诊多发伤患者可改善患者疼痛体验[1]。但目前急诊疼痛管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夜间睡眠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急诊创伤性骨损伤术后患者实施急诊疼痛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急诊创伤性骨损伤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创伤性骨损伤的诊断标准[2];术前VAS评分<4分;年龄30~60岁;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伴有慢性疼痛药物使用史;伴有精神疾病;脱落病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就诊)和研究组(2022年1—12月就诊)。对照组: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2~56岁,平均(43.76±3.8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伤13例,重物砸伤15例,殴打伤7例;累及部位:上肢骨损伤18例,下肢骨损伤17例,上下肢骨混合损伤16例。研究组: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1~55岁,平均(43.27±3.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13例,殴打伤9例;累及部位:上肢骨损伤16例,下肢骨损伤19例,上下肢骨混合损伤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急诊外科常规管理,包括:①清理创口: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口,用医用棉签将创口处的杂物清理干净;用含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创口行消毒处理。②体征监测:实时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血常规等常规检查。③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话题与之沟通,缓解焦虑、抑郁等创伤应激反应。

研究组:给予急诊疼痛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疼痛教育:借助图片、宣传手册、视频等形式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围术期疼痛的形成原因、干预方式,帮助患者精准描述疼痛部位、疼痛特点、疼痛强度。②疼痛感转移:组织患者观看综艺节目、聆听音乐、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来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③疼痛药物干预:根据患者疼痛规律、疼痛程度、首次有效镇痛时间适当予以镇痛药物干预,所用镇痛药物顺序为非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降低疼痛刺激至痛阈以下。④预防创口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病房清洁干燥,可适当予以抗生素。⑤合理变换体位:协助患者翻身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柔;抬高床位,嘱患者伸展髋部、外展肩部以增加体位舒适感;若患者肢体出现肿胀,可适当将其抬高。⑥加强病房管理:调整病房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确保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合理安排医护操作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操作。两组患者均干预一周后评定临床效果。

1.3指标评定 创伤应激因子:于术前、术后1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以化学发光法(迈瑞CL-1000i)测定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疼痛: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睡眠质量:分别于术后1d、术后2d、术后3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包含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总分21分,评分越高表明夜间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1创伤应激因子水平 术后两组E、NE、ALD、Cor水平均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创伤应激因子水平对比

2.2VAS及PSQI量表评分 研究组术后1d、3d的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创伤性骨损伤患者伴有严重疼痛症状,长期疼痛可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刺激机体释放E、NE、ALD、Cor增多,破坏睡眠周期,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急诊疼痛管理模式是应用疼痛感转移、药物镇痛等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d的E、NE、ALD、Cor水平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d、3d的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急诊疼痛管理模式可降低创伤性骨损伤术后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究其原因:急诊疼痛管理模式中的疼痛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疼痛观念,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疼痛感转移可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降低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疼痛药物干预是根据患者予以阶梯式的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可经受体作用于神经元,引起细胞膜电位超级化,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参与疼痛传导的神经递质,从而阻断疼痛冲动的传导[4],进而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水平,并降低对睡眠的影响;此外日间开展观看视频、成语接龙等转移疼痛感的活动,可增加患者能量消耗,提高患者夜间疲乏感,进一步提高睡眠质量;加强病房管理可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分泌褪黑素、生长激素等参与睡眠诱导的激素,促进生理性生物节律的恢复,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疼痛管理模式可通过降低创伤性骨损伤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应激反应,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下肢骨创口创伤性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