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在机械性肠梗阻检测中的价值

2024-02-05 05: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机械性双源肠壁

(1沂水县人民医院,山东 沂水 276400;2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肠梗阻临床通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腹部CT平扫检查确诊,但对其病因的判断效能较差,而明确肠梗阻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双源CT通过使用两个X线源、两个探测器进行图像采集,能显著提升图像分辨率[1],但单独用于肠梗阻诊断的效果并不理想。CT增强能更容易区分病变与正常组织,能观察到肠壁的血供情况,展现梗阻移行带处的肠管与周围系膜血管情况[2],结合MPR处理能够显示任意肠段、肠系膜以及肠系膜动静脉的解剖结构,进而实现对肠管更细致的解剖结构分析。本文对照手术结果对双源CT增强+MPR+平扫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为该病的临床影像检查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7例拟诊为肠梗阻患者,其中男65例,女62例;年龄31~70岁,平均(53.4±10.4)岁。纳入标准:均行双源CT增强+MPR处理联合平扫;均行手术探查;年龄≥1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2 h,检查与手术探查时间≤24 h。排除标准:伴传染性疾病;合并除机械性肠梗阻以外的其他类型肠梗阻。

1.2方法 CT平扫:采用西门子双源CT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层厚5 mm,层距5 mm,重建层厚1 mm,视野(FOV)35~40 cm,矩阵512×512,螺距0.6,旋转时间0.5 s/圈,扫描的范围从膈肌至耻骨联合水平。CT增强扫描+MPR处理:使用西门子双源CT进行扫描,先行全腹部屏气定位扫描,再行增强扫描,使用德国拜耳的高压注射器行造影剂注射,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的碘帕醇,剂量80 mL,注射速率3.0 mL/s,采取造影剂跟踪法,在腹主动脉层面选择出感兴趣的区域对其CT值进行监测,当感兴趣的区域内CT值达到120 HU时,延迟6 s自动触发肝动脉期扫描,在动脉期扫描后,延迟22 s进行静脉期扫描,静脉期扫描完成后延迟120 s进行延迟期扫描;螺距为0.6,准直为128 mm×0.6 mm,每层0.6 mm,矩阵为512×512,FOV 280~420 mm,旋转时间为0.5 s/圈;将图像重建层厚设置为1.0 mm,间隔1.0 mm,运用3D后处理软件,根据各个病例的实际检查需要,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图像评价采取双盲评价方式,由2名高级医师先单独评价,再对有不同评价结果的病例进行探讨后做出最终的评价。

1.3指标评定 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检出梗阻点的符合率。

2 结果

2.1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三种检查方法与手术探查的结果对比见表1;其灵敏度、特异度等见表2。

表1 三种检查方法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比较

表2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情况(%)

2.2不同方式检出梗阻点的符合率 手术探查确诊的80例机械性肠梗阻通过手术检出83个梗阻点。CT增强+MPR+平扫与CT增强+MPR检出梗阻点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18,P=0.277),但二者均高于CT平扫(χ2=15.76,7.96;P<0.01),见表3。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最多,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粘连束带(见封二图1),经手术探查确诊(见封二图2)。

表3 不同检查方法检出梗阻点情况[n(%)]

2.3不同机械性肠梗阻类型在双源CT增强联合平扫下的的征象 8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51例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主要征象为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小肠粪球;29例为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主要征象为肠系膜积液、肠系膜血管扩张、鸟嘴征。见表4。

表4 不同机械性肠梗阻类型在双源CT 增强联合平扫下的征象[n(%)]

3 讨论

一个完整的肠梗阻诊断应当包括梗阻的原因、梗阻点、程度、起病急缓以及肠管内有无血运障碍等,完整的病情评估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准确、全面的信息[3]。腹部CT平扫检查是临床诊断肠梗阻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肠系膜和腹腔间隙是否存在病理改变,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等[4]。但对梗阻原因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CT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肠壁是否存在缺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5],再通过MPR能显示出梗阻部位的病因,特别是显示缺血肠管,提示临床积极干预,抢救未坏死肠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

本研究显示,与手术探查的结果对照,CT增强+MPR+平扫与单独的CT增强+MPR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检出各梗阻点与手术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独的CT平扫,二者对各梗阻点与手术的符合率相比随无统计学意义,但CT增强+MPR+平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不同机械性肠梗阻类型在双源CT增强+MPR联合平扫下的征象显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征象为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小肠粪球,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征象为肠系膜积液、肠系膜血管扩张、鸟嘴征。肠系膜积液在CT下呈现为水样低密度。小肠粪球在CT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腔内占位,内有散在斑点状气泡样密度影,气体影之间夹有软组织样密度间隔。肠系膜积液与小肠粪球在CT平扫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检出效果,通过运用双源CT多平面重组技术则能够以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进行观察,对一些微小病变处更容易发现,有助于提高检出效能。此外,本研究还显示,鸟嘴征在绞窄性梗阻中为主要征象类型。绞窄性梗阻是指肠壁血运发生障碍,对血运障碍的诊断需要CT增强扫描实现[7]。肠壁增厚可能是因为肠道炎症造成的水肿而形成的征象,也可能是因为肠道出现占位性病变而形成的征象。而对肠道占位性病变的鉴定在CT平扫下难以实现,尤其是较小的占位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中,能够清晰显示出占位性病灶与正常肠道组织的区别。肠系膜血管情况无法在CT平扫下获得,需要行CT增强扫描,故对肠系膜血管扩张的检出主要依靠CT增强扫描。

综上所述,采用双源CT增强+MPR+平扫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能够在CT平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并且能够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方面的情况,进而做出更为准确的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

猜你喜欢
机械性双源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丙泊酚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