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 例及文献回顾

2024-02-08 11:30林利双杜尊国程园园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树突滤泡浆细胞

杜 欢 林利双 杜尊国 樊 洁 包 芸 唐 峰 程园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 上海 200040)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是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原发脾脏的IPT-like FDCS 的发病率非常低,既往多以个案形式报道。IPT-like FDCS 在临床可表现为腹胀、腹痛等非特异性体征。病理表现为淋巴、浆细胞炎症背景中见漩涡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同时EB 病毒编码的小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细胞强阳性。本文将2 例IPT-like FDCS 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认知。

病例资料

病例1 患者女性,55 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无相关家族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外院腹部CT 平扫+增强:脾脏体积饱满,内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大小约72 mm×67 mm,动脉期内见杂乱血管影,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充填,病灶内见低密度区。MRI 平扫+增强:脾脏内见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图1A、1B)。术中探查:肿块位于脾脏上极,质中偏软,予完整脾脏切除。巨检:全脾切除标本,大小13 cm×10 cm×5 cm,切面于上极见一灰白质中肿块,大小7 cm×7 cm×5.5 cm,界尚清,肿瘤部分区灰红出血,另见脾门脂肪组织7 cm×3 cm×2 cm。镜下:肿块中央部分区可见血管瘤样坏死灶(图1C),肿块侵犯区域脾脏结构消失,取而代之为弥漫分布的淋巴浆细胞,淋巴浆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条索状肿瘤细胞(图1D、1E),瘤细胞轻度异型,部分瘤细胞可见双核,偶然可见大核仁(图1F)。同时,散在分布的小血管的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变性及玻璃样变。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23(图1H)、片状表达CD21(图1G)、部分表达SMA、散在表达EBER(图1I),Ki67(肿瘤细胞10%+),背景中见淋巴细胞散在表达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标志,如CD2、CD20、PAX-5、CD138、CD68,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D30、ALK。病理:(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随访:患者予以全脾切除,术后随访14 个月无复发。

图1 病例1 的MR、HE 和免疫组化结果Fig 1 MR,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case 1

病例2 患者男性,58 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B 超示:脾脏形态大小正常,下极见62 mm×54 mm 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型号。CT 示:脾脏见不规则稍低密度灶(图2A、2B),伴FDG 代谢增高。术中探查:肿块位于脾脏中上极,表面光滑;腹腔内无腹水,腹膜、小肠系膜、肝脏、胆道未见明显异常。巨检:全脾切除标本,大小14 cm×9.5 cm×4 cm,切面见一灰白肿块(图2C)大小5.5 cm×4 cm×4 cm,质韧,界尚清,脾门脂肪组织大小8 cm×4 cm×2 cm。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梭形、编织状排列(图2D、2E),胞质淡染,核分裂象少见,可见小血管玻璃样变(图2F),背景中散在分布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急性炎症细胞几无。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3(图2H)和 CD35、斑片状表达CD21(图2G)、散在表达EBER(图2I)、少量表达SMA 和S100,Ki67(25%+),IgG4(浆细胞+,8 个/HPF),CD38(散在浆细胞+),肿瘤细胞不表达T、B 细胞标志,CD30、Langerin、CD1α、ALK 均阴性。病理诊断:(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随访:患者行全脾脏切除术,术后随访19 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图2 病例2 的CT、大体标本、HE 和免疫组化结果Fig 2 CT,the tumor specimen,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case 2

讨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t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起源于滤泡树突细胞的罕见肿瘤,于1986 年被Monda[1]首先报道。FDCS按病变部位可分为淋巴结内型(79.4%)和淋巴结外型(15.1%),组织学上主要分为经典型FDCS 和炎性假瘤样FDCS。1996 年,由Shek 等[2]报道的1 例FDCS 在形态学上和炎性假瘤极为相似,且认为与EB 病毒感染相关,随后该肿瘤被命名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PT-like FDCS)。IPT-like FDCS 发病率极低,检索2023 年10 月前的中外文献报道,仅见87 例脾脏IPT-like FDCS(其中中文文献共41 例,英文文献共46 例)。

IPT-like FDCS 临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发生于腹腔脏器,如脾脏和肝脏,胰腺和肺偶有报道,少数可位于腹膜后及胃肠道。IPT-like FDCS 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当肿瘤较大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胀、隐痛、脾大等,有时可出现发烧、不适[3]和EB 病毒感染等。本文2 个病例年龄分别为55 岁(男性)和58 岁(女性),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脾脏占位,平素无任何不适。

影像学方面IPT-like FDCS 的超声表现为混合性低回声团块,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在CT 方面,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影,边界尚清晰,合并坏死囊变多见,增强期呈持续性强化,以“快进慢出”为主[4],为肉瘤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炎症细胞和纤维基质的存在,IPT-like FDCS 的CT 表现还可类似于炎性假瘤,边缘强化、瘤体密度不均等,因此在鉴别诊断上要格外注意。本文2 例术前CT 均见稍低密度灶,病例1 进行了MRI 平扫+增强,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

IPT-like FDCS 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巨检肿块大小分别7 cm×7 cm×5.5 cm、5.5 cm×4 cm×4 cm,肉眼灰白、界清、质地中等。病理学表现:镜下可见一个界限相对清楚的肿块,在淋巴、浆细胞背景上,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或纺锤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交织状穿梭排列,肿瘤细胞胞质淡染,罕见明显核仁,偶可见双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肿瘤部分区可见坏死[5],也可见血管玻璃样变。本文2 例均见散在分布典型的血管玻璃样变,而坏死仅于病例1 中可见。炎症背景中,除淋巴细胞、浆细胞外,还可见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肿瘤的分类上,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在最新版的WHO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被归为树突细胞肉瘤的特殊类型,且被认为与EB 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因此EBER 原位杂交或EBV 检测被认为是诊断IPT-like FDCS 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肿瘤细胞可特异性表达滤泡树突细胞的标志物,如CD21常呈灶状或斑片状阳性,CD23 和CD35 则可弥漫性表达[6],还可一致性表达其他非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如SMA、S100、VIM、EMA。本文2 例患者免疫组化CD23 和CD35 中1 项或2 项肿瘤细胞弥漫强阳,CD21 均为肿瘤细胞斑片状阳性表达,1 例肿瘤细胞SMA 表达为部分阳性,1 例为少量阳性。本文2 例均存在肿瘤细胞EBER 散在阳性。Choe 等[5]对6 例脾脏病例研究发现,IPT-like FDCS 背景中可见大量的IgG4+的浆细胞,数量为(27~128)个/HPF,研究者认为IgG4 相关病变或许与该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病例1 肿瘤中浸润的浆细胞较少(<5 个/HPF),病例2 的IgG4 阳性的浆细胞表达仅(8~10)个/HPF,且2 例患者临床均无明确的全身系统性改变,镜下形态学未见IgG4 相关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弥漫性浆细胞浸润、纤维化改变,这与文献报道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关系仍有待探讨。

鉴别诊断方面,IPT-like FDCS 应与FDCS 进行区别。形态学上,两者都可见梭形或纺锤形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均可表达滤泡树细胞的标志物如CD21、CD23、CD35,但前者可在梭形的肿瘤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同时肿瘤细胞EBER 阳性,而FDCS 则不存在EBER 阳性表达。

此外,IPT-like FDCS 还应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鉴别,后者肿瘤细胞多表现为泡状染色质、小核仁和淡然的细胞质,分子检测存在ALK 重排,免疫组化不表达树突细胞的标志,而不同程度地表达SMA、Desmin、MSA,本文2 个病例均为ALK 免疫组化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可排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同时,发生于脾脏的IPT-like FDCS 还应与霍奇金淋巴瘤鉴别,后者巨检多表现为脾脏切面散在的粟粒状结节;镜下显示,在炎症背景中可见典型的R-S 细胞及其变异细胞,结合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15 和CD30,而不表达树突细胞标志CD21、CD23 及CD35,多可明确诊断。

Ge 等[7]的研究发现,随访34 例IPT-like FDCS患者,其中4 例(4/34,11.8%)复发,1 例(1/34,2.9%)因病死亡,由于其惰性的生长方式,手术多以完整切除为主。因此,肿瘤虽存在转移及复发可能,但手术全切预后相对良好,而辅助化疗或放疗未见总体生存期或无病生存期有明显改善。此外,根据文献[8]报道,该肿瘤预后不良因素有:患者年龄小、肿瘤过大(≥6 cm)、坏死、核分裂像多见(≥5 个/HPF)、显著组织学异型性等,该肿瘤转移的主要部位为肺、肝、淋巴结和骨,因此术后应密切随访随诊。本文2 病例经手术全切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14 个月和19 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IPT-like FDCS 的分子改变研究较少,有研究报道经典的滤泡细胞树突肉瘤存在NF-κB 调节途径的基因改变,包括NFKBIA、TRAF3[9]的拷贝数丢失或错义突变,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突变,包括抑癌基因TP53、RB1、CDKN2A 及相关基因CDK4、MDM2[10]的改变,此外,还有报道发现FDCS 存在T 细胞重排阳性[11]。然而Bruehl 等[12]利用分子分析对2 例IPT-like FDCS 病例进行检测,未发现分子遗传学异常;史倩芸等[13]报道对1 例肠道IPT-like FDCS 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也未发现既往提及的FDCS 及IPT-like FDCS 相关突变,因此,IPT-like FDCS 具有诊断价值的分子仍有待研究。

综上,脾脏的IPT-like FDCS 极为罕见,且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当影像学发现界清、较大的低密度影,结合病理学发现梭形的、呈席纹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表达,同时结合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特征性的表达EBER 以及CD21、CD23 等滤泡树突细胞的标记时,应考虑该肿瘤。

作者贡献声明杜欢 数据采集,论文构思和撰写。林利双,樊洁 数据采集,病史资料收集。杜尊国,包芸 论文修改。唐峰,程园园 论文指导和修改。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树突滤泡浆细胞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浆细胞唇炎1例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siRNA干预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