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爱为梦想插上翅膀

2024-02-22 07:26王学谦
体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区篮球体育教师

王学谦

摘  要:张洪斌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以“择一事,钟一生”的人生态度,扎根基层三十载。他以篮球为抓手,成立密云二中校篮球队,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和永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将一支北京远郊区县的中学生队伍打造成密云区乃至北京市的学校体育“名片”。多年来,他坚持训练、潜心教学,走出了一条“训练带动教学、教学滋养训练”体教融合的密云二中学校体育特色,实现了“小地方”的体育大梦想。

关键词:基层体育;体育教师;山区;篮球;张洪斌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1-0014-02

三十多年来,张洪斌扎根教育一线,坚守一片土地,紧抓一个特色,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奉献,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和人生志向的同时,成就了一批批农村孩子的梦想。

一、篮球为翼,以热爱助梦启航

“除了上大学的四年,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我想今后也不会离开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像亲人一样,也就是在这里,我狂热地爱上了篮球。从此篮球在我人生中激起的水花,再也没有平息过。”说到和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密云二中)的感情,张洪斌难掩心中的热爱与激动。

1979年,只有12岁的张洪斌踏入了密云二中的校门,自此就展开了和这所北京远郊区县中学、和篮球长达四十余载的难舍情谊。在这里,少年的张洪斌接触并深深喜爱上篮球运动,1985年凭借篮球这一技之长和心中热爱,张洪斌考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首都体育学院)并继续主修篮球。四年中,随着对体育和篮球理解地不断加深,心中一个重要的决定也逐渐成型并不断坚定。1989年,张洪斌在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密云二中,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

从在密云二中爱上篮球,到因篮球考上大学,再到大学毕业回密云任教,用篮球作为载体做更多的事、影响更多的人的念头在张洪斌心中愈加强烈,于是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他着手组建了密云二中篮球队。彼时的密云二中篮球,除了一块粗砺的球场、两个锈蚀的篮球架,和十几个毫无篮球基础的普通学生外,就只剩下了一腔热血的张洪斌。

学生没基础,就只能用训练时间弥补,张洪斌除了正常体育教学外,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留给了篮球队训练,清晨的早训,课后的加练,无论酷暑寒冬,一练就是三十多年。凭着这份刻苦与热爱,球队也从成立之初的屡战屡败,到密云县(2015年撤县设区)第三,再到北京市远郊区县冠军,直至成立第八年时,密云二中篮球队拿到了北京市冠军,打破市区学校长达20多年的垄断,成为多年来第一支获此殊荣的郊区学校球队,自此开启了密云二中篮球队的“王朝模式”,他们28次获得“北京市冠军”这一头衔,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过“耐克高中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全国高中篮球锦标赛”第三名,“亚洲高中联赛”第四名,将篮球打造成密云这个北京市郊的小区县走向全国的“名片”。多年来,密云二中篮球队培养了二级运动员100余名,一级运动员30余名,很多学生因此升入了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张洪斌也实现了当初的梦想,用篮球改变了这些农村孩子的人生轨迹,也给了这些孩子“做梦”的勇气和梦想成真的“翅膀”。

成就了学生的张洪斌,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活力园丁”“北京双奥火炬手”“首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等光荣称号。随着张洪斌名气越来越大,很多高中、高校甚至职业俱乐部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被他一一谢绝,张洪斌依然坚持着最初的选择,在密云二中继续用热爱浇灌着他和孩子们的篮球梦想。

二、扎根一线,以仁爱呵护学生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一批批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在一线任教的三十多年里,张洪斌一直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也凭着这股子“做个好老师”的执着,爱着自己的职业、爱着篮球、爱着学生。

密云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与河北省接壤,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县,区内最远的农村到密云二中所在城区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篮球队里的很多孩子就来自这样的农村。这些孩子周末不能回家,张老师就每周把他们和队里几个单亲的孩子一起接到家里,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让孩子们洗个热水澡,弥补他们心里关于家的缺失。對于队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张洪斌就逐个联系任课教师,帮助他们补课。身边的人也曾劝他:“你一个篮球队教练,把训练弄好就行了,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他从不反驳,但仍旧坚持,正如他后来所说:“我在训练队员,但更是在培养学生。一个好球员的成长,绝不是只有成绩和输赢,那些都是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风景,我工作的本质还是育人。”

来自密云水库边的学生曹芳,初入球队,浑身散发着一股子“野”劲儿,张洪斌就从他的一言一行入手,用管理来约束他的言行习惯,用训练来释放他充满能量的“野”和“狂”,在这样的悉心引导下,曹芳成为球队关键队员,多次在比赛中力挽狂澜。他凭借优异的表现,最终被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并保送研究生,毕业后就职国企,工作之余也还坚持篮球运动。

外来务工子弟张景力,训练刻苦,球技出色,但因户籍问题始终无法代表球队上场比赛,遂产生了退出队伍、放弃篮球的念头。张洪斌察觉之后,多次找他谈心,用自身经历鼓励他、开导他,始终不离不弃。最终张景力在张老师的鼓励中坚持了下来,并因后续出色的表现,被北京市教委破格落实户口,后考取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就职航天三院,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性格迥异,情况不同,但张洪斌用同样的关爱呵护着他们。时间久了,在这份爱的沁润下,密云二中的篮球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队员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球队遇到难关师生一起攻克,也正是这股子凝聚力让队伍氛围越来越融洽,战斗力越来越强。

在篮球队之外的多年学校体育工作中,张洪斌也逐渐确立育体、育心、育人的大体育观。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体育课“走起来”、课外体育活动“跑起来”、体育社团“专起来”、校园竞赛“火起来”、运动队“亮起来”一体化的体育教学特色。由他制订的《密云二中篮球校本化課程体系》全面实施,篮球教师团队打造的《校园篮球一体化课程》被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特色课程,密云二中以篮球为支点,打造出了浓厚的体育校园文化。如今,走进密云二中,篮球场上打球的学生、橱窗里的比赛剪影、广播中的赛事宣传,处处散发着浓厚的篮球氛围,“人人会打球、天天做球操、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赛”的口号以及“强身健体、团队合作、规则意识、正确胜负观”等篮球的核心价值观念已深入人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既学习了知识技术,又锻炼了身体,既增强了体质,又享受了体育的快乐,达成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体教结合。

三、于奉献,以大爱推动基层体育发展

张洪斌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教学、训练经验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深刻认识和见解,发挥优势特长,长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积极推动篮球运动发展。他多次担任北京市、全国体育教师、篮球教练培训讲师,对基层教师、教练开展教学基本功和篮球技战术培训,并展示优秀公开课。

2015年6月,张洪斌和前中国男篮国家队主教练王非一起作为导师推动“‘出名堂’全国篮球选秀”活动,为中国篮球发掘后备力量;2017年7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全国篮球特色校评选工作;2018年7月,被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聘为新课程培训主讲专家,对口为合肥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培训。

近年,随着北京市密云区篮球特色区建设的目标的确定,张洪斌作为密云区篮球的领军人物,着手制订了《密云区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纲要》,并对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篮球教学能力的培训,打造了密云区校园、片区、全区的三级联赛制度。另外,张洪斌老师还经常深入到全区各中小学,亲自指导和培训基层学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近几年,密云区多所中小学在全市比赛中屡创佳绩,都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此外,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洪斌还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机关、厂矿和街道、乡镇篮球运动的开展,协助成立了密云区篮球协会,成为了全区体育工作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四、结语

如今的张洪斌老师已经56岁,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在密云二中的四十年包含了我工作生涯的起承转合现在我已经进入这最后一个阶段了。”此时的他依然心系所热爱的体育教育事业,依然挂念在偏远地区拼搏努力的老师和学生。他表示最想做的事情和最大愿望,就是把更多的关注吸引到像密云这样的较偏远地区,给这里的学生和老师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小地方”也有机会实现大梦想。

张洪斌,男,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首都体育学院),现为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艺体部主任、篮球队总教练。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图右为张洪斌)

猜你喜欢
山区篮球体育教师
《山区修梯田》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山区
篮球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