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组织法”在体育常态课教学中的妙用

2024-02-22 07:26马煜赟
体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规则意识

马煜赟

摘  要:纵观现阶段的体育常态课教学,由于教师组织能力不足,导致教学组织混乱无序,学生参与练习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以“三线组织法”为抓手筑牢“常态体育课”基石,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借助练习中的“三线”能够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场地无线,心中有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线组织法;常态课教学;教学组织;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1-0051-03

教师在组织常态课教学时,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教师教学组织混乱,导致学生学练密度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练有效性。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缺乏规则意识,自我约束力差,也是影响学练效果的直接原因。其次,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场地资源紧缺以及缺少对场地的有效利用,导致场地无法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的发展。体育课堂中无处不在的“线”,既能够帮助教师组织好教学,又能规范学生的学练,一举两得。但是纵观现阶段体育常态课教学,大部分教师忽视了“线”的重要性,从使而体育课堂失去有效的帮手。

一、“三线组织法”之概念

(一)“三线”的组成

“三线组织法”中的三条线即为排头线、起点线和终点线。第一条线:排头线,是学生排好队伍后,排头同学进行等待的地点,是学生等待进行练习的标准线;第二条线:起点线,为学生从起点线后沿出发练习前往下一条线,是学生开始练习的标准线;第三条线:终点线,是学生从起点线出发后完成练习到达的标准线。这三条线组成了“三线组织法”的标准线,在这三条线的规范下进行有条不紊的练习,可以极大提高课堂组织的效率(图1)。

(二)“三线”间的关联

“三线组织法”中三条线在练习中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他们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一方式能使学生进行循环往复的练习。在练习中每条线都是一个信号灯,当起点线学生出发前往终点线,排头线的学生就能前往起点线进行等待,等到前面学生到达终点线后从起点线出发,而到达终点线后的学生要重新进行练习需要在排头线后进行排队。三条线在这样的运行程序下有序衔接,如流水线一般,不需要教师的哨音发令,学生也可以不断进行循环练习,在有序的教学组织下完成对技能的掌握(图2)。

(三)“三线”与“二线”“一线”的区别

“三线组织法”与“二线”“一线”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线的数量,而是在于组织模式上的差异。首先“二线”“一线”只交代了學生练习的出发点及目的地,而“三线组织法”借助“三线”设有清晰的等待区、准备区和终点区。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个位置进行什么练习,进而保证了组织的有序性。“三线组织法”能够形成闭环的学练模式,能将各个学练内容连接起来,通过循环的练习,使得教学组织更加紧凑。

二、“三线组织法”之应用

(一)“线”尽其用,推动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许会有疑问,“三线组织法”中的线怎么布置呢?布置起来会不会很繁琐呢?其实不然,“三线组织法”中的线就来自于日常的体育课堂。首先体育课堂中用到的体育器材就能成为“三线”,比如快速跑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终点的冲刺跑选用的布条就可以拼接成“三线”,做到一材多用(图3)。

除了器材外,体育课中场地的线也能够成为“三线”,比如在进行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时,需要一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场地练习直线运球,那么足球场的两条边线既标准又清晰,在进行足球运球练习时可以成为“三线”,满足教学的需要(图4)。

(二)百变“三线”,助力学练

在“三线组织法”中三条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三条线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练内容不断变化(表1)。例如在快速跑中结合项目特征,三条线为排头线、起点线和终点线,学生在排头线后排队保证练习的有序进行,起点线和终点线则符合田径比赛的需要,将练习与比赛有机统一起来(图5)。但是当进行折返跑练习时,由于折返跑动作需要进行往返跑动,除增加了跑动距离外还增加了蹬转动作,因此在折返跑练习中,三条线为排头线、起跑线和往返线,学生练习时需要在往返线处降低重心,完成蹬转动作后快速跑回(图6)。

在进行“三线组织法”时,各个运动项目结合项目特征也将赋予“三线”不同的内涵。例如在进行投掷教材教学时,投掷项目是以远度评测成绩,因此这时候“三线”就变为了排头线、投掷线和达标线。这个达标线在投掷的各个课次各有不同,变化多样的“三线”帮助学生练习时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带着目标进行练习。在新授课时是鼓励学生尝试完整投掷动作的达标线,复习课中可以成为学生练习投掷远度的挑战线,激发学生挑战欲望,而考核课上则可以成为考核的及格线/优秀线。

(三)站位合理,互惠教学

在“三线组织法”的练习情境中,师生的站位也是影响学练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体育课常规的站位要求中需要做到“背阳光、背风沙、被干扰站立”外,“三线组织法”的站位也有独特的要求。为了保证每组学生练习的安全性,所有小组平行排列,避免出现组际间的干扰,大大降低了碰撞事件的发生。这样的排列方式符合“学、练、赛”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都有明确的标准。学生从等待到预备再到结束都有线的约束,也使得常态课的学练和比赛更加规范(图7、图8)。

教师的站位在“三线组织法”进行中也有特殊的要求,由于“三线组织法”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因此教师的站位需要能有足够的视野去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站在终点线处正对练习场地,能够站在居中的位置获得最广的视野去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比赛中,教师作为裁判站在与终点线平齐的位置,保证学生按规则去完成比赛。

三、“三线组织法”之妙处

(一)“三线组织法”对教师的帮助

“三线组织法”作为体育常态课中组织“学、练、赛”的重要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教师简化教学设计,解决课中队伍调动的问题,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减轻教师在课堂中的负担,使教师拥有有更多的时间指导纠错(图9)。

(二)“三线组织法”对学生的作用

在常态课借助“三线组织法”能够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对线的重视不断提高,培养规则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分层教学,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三线组织法”对教学的作用

在常态课教学中应用“三线组织法”进行教学,每个学练内容组织起来更加顺畅,“教”与“学”双向活动的开展更加顺畅,教师教授技能更加便捷,学生练习更加高效,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组织更加紧凑高效。“三线组织法”能使体育课堂中的比赛更加公平。比赛中学生在“三线”的约束下进行公平公正的比赛,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而课堂中组织更多的比赛使得学生的兴趣越发强烈,练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图10)。

四、结语

筑牢“常态体育课”基石,提升“以体育人”质量。于教师而言,以“三线组织法”为抓手开展体育课教学,既能促使教师有效组织好课堂的“学、练、赛”,也能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于学生而言,“三线组织法”能使其在更加紧凑的教学组织下进行学练,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能建立起规则意识,做到“练习无线,心中有线”,在快乐运动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规则意识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
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探究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
区域游戏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