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背景下的城乡互联,带动乡村学校质量提升

2024-02-23 16:29武权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名校教研城乡

武权

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科研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发展”为办学思路,不断推动“课堂、课程、活动、作业、评价”五大教学支柱的发展。怀着对教育公平的信仰,学校除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外,还依托“5G+”,带动贫困山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力不断提升。经过近10年的探索,学校不仅成长为西安市名校,获得了多项省市区级荣誉,还联合陕西省西安小学,实现了小学全学科的辐射帮扶,截至2023年12月,已有30多所学校加入学校“名校+”帮扶体系。

一、城乡孩子线上“同上一节课”,提升乡村学校课堂质量

作为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试点学校,2019年,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经开一小)本着“从需求出发 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构建互动直播课堂课程体系,着重打造美育课程、音乐课程的城乡直播互动课堂。

发挥平台优势,按需定制常态化互动课堂。在线下调研、线上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很多乡村学校语数英课堂的互动性、深刻性与拓展性不够,体音美课堂教师数量不够或者专业性不够。于是学校从需求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建立直播互动课堂。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整合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教学视频、学习工具等,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支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定制开设互动直播课堂。每节课前,经开一小的老师先精心备课,然后同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在思维碰撞中确定课堂流程。课堂上,采取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远程授课,并使用抢答器、课堂互动等设备,吸引山区孩子充分参与课堂。直至现在,直播课依然以“每周两节”的方式进行着,每周周五,经开一小的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孩子,便会相聚于网络中,共同听课、共同发言、共同讨论,相互感受知识带来的愉悦,相互感受各自的成长。

多校携手,形成互动教学新模式。经开一小着力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为抓手,探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与教的模式”。经历了前期的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教学模式,以资源共享、教学共引、师生互动、差异互补为核心,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课前:同备共研,凝聚智慧。城乡直播互动课是对城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授课,面对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的不均衡,如何兼顾才能更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是要考虑的问题。首先,顾全整体,精准选课。了解城乡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从教学需求和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等维度分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其次,因人施教,因课设教。教师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特征,确定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精简教学环节,既要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应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长足的发展。

课中:共享课堂,齐学知识。上课伊始,主课堂与分课堂的教师组织学生相互问候,增强情感交流,设计轻松的小话题或小游戏活跃直播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新颖有趣的互动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促进主课堂分课堂的学生共同进入学习。实践练习环节,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重难点,以自主或合作形式开展练习与实践活动,做到课中巩固优化教学的目的。助教配合主讲教师辅导分课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并记录问题,将学生的作业练习拍照并上传至主教室。有时进行游戏竞赛比拼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互动展评时用大小屏将学生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上使主课堂分课堂的学生都能通过电子白板看清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课堂上加了孩子自评、互评环节,增强了孩子们的分析表达能力。

课后:知识巩固,能力提升。直播课由授课教师与辅导教师共同备课,每一课都是两位老师智慧的结晶。高质量的教学内容、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直播平台的录播模块录制好放在学校精品课程资源的服务器中,学生在课后登录平台还可进行自学,做好知识点的巩固。

这种模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课程建设、课堂质量、作业布置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二、共建共享数字资源,促使城乡师生同步成长

经开一小面向全体师生遴选优秀微课、微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创建多元化、数字化资源体系,利用各级智慧平台,开展多元化知识服务,为城乡师生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主题化的学习空间。

以数学学科为例,面对传统教学的“题海战术”,提出“说数学 促思维”这一核心理念,减少学生做题时间,借助信息科技让学生以微视频的方式讲题、编题,甚至走向“学生讲堂”,形成了低中高“三段式”教学模式下的讲题资源库。低段学生重点讲基础题、经典题目;中段学生讲重难点,讲拓展;高段学生开展学生课堂和校本教材线上课堂。“说数学”的模式不仅对资源创造者的表达进行了强化训练,还提升其思维,推动个性化成长。同时利用微视频的便捷性,其他学生不仅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堂观看,还可以课后反复温习,以此巩固知识点,真正做到了“哪里不会点哪里”。不仅是数学学科,其他学科也在应用中,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與此同时,结合不同阶段学科教师的实际教研需求,学校不仅对课堂实录、微课的优秀案例进行共享,还对所有课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及资源进行共享,促使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乡村教师能在优秀案例的引导下,形成校本资源。

三、“名校+”体系辐射带动乡村学校提质量,推动优质均衡

经开一小从“名校+”入手,联合陕西省西安小学组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帮扶团队,在直播课常态化开展的基础上,夯实帮扶模式,将帮扶效能最大化。

“名校+”体系下的教学理念传递。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因为城乡教学理念存在差异,使用同样的课堂设计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经开一小强化开展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交流,“名校+”帮扶团队每个单周会轮流走进乡村,实施“五个一”计划——“每周一个学科团队走进被帮扶学校,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学科报告,深入一个年级了解学情,帮助一个学科教研组提升质量”。每个双周,接待多所乡村学校教师的跟岗学习。同时不定期开展教学理念专题分享,推广可复制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

“名校+”体系下的同步研修。每次交流活动,都会邀请参与学校教师深入课堂,进入对应年级组进行深度的教研讨论,相互谈理念,相互谈教学流程,相互谈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并在联合教研中,邀请受帮扶学校的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研修,同样的主题、不同的结构,倒逼各校深度研读新课标,反思课堂,反思作业布置方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让教师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教学风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带着对教育公平的信仰,我们将继续利用“5G+”环境,创建新的教育样态,为每一位学生发展创设适合的学习方式与资源呈现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师生的能力。

受帮扶学校成长感悟:

2019年,我们学校和经开一小形成了结对帮扶关系。自此,我认识了经开一小的优秀管理团队和很多老师。经开一小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拓宽了我的学习和成长路径,无论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信息的获取,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是提供了很多新方法、新思路。这个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教研活动,为我量身定制了发展方向,为我的教学课堂把脉问诊,让我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特别感谢这个团队。(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中心小学教师 熊德兵)

2020年在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学校有幸通过陕西教育扶智平台与经开一小形成帮扶关系,三年多来我们学校共参与经开一小直播课百余节。经开一小帮扶团队来校开展了四次送教活动,帮扶内容方面涵盖了语数英音体美等学科,特别是美术、音乐课,对山区孩子来说帮助很大,效果很好。同时我们也积极参加经开一小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师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备课、授课或者资源制作,课堂使用率达到94%,四名教师获得了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经开一小的帮扶不仅改变了学校师生,也改变了我这个校长。

猜你喜欢
名校教研城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名校介绍
城乡涌动创业潮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