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对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4-02-23 10:22杨毅捷房庆鹏王朋朋赵云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肠功能胃肠道

杨毅捷,王 鑫,房庆鹏,王朋朋,赵云超,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麻醉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由手术创伤、麻醉、电解质紊乱、腹腔炎症、残留出血或引流管机械刺激引起,以恶心、呕吐、胀气、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严重者可引起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导致术后肠梗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率[1]。目前术后促使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缓解痉挛疼痛、使用促动力学药物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促动力学药物伴有各种不良反应,并因过度刺激胃肠道运动,对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2]。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结合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优点于一体的无创穴位刺激疗法,通过贴在皮肤表面的电极将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穴位可减少术中麻醉消耗,促使术后恢复,并被证实能调节脑肠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厚朴三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行气除满,去积通便的功效。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治疗中使用厚朴三物汤可改善胃肠蠕动功能[4]。本研究选择行膝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PASS 11.00 估算样本量,设定1-β=0.9,α=0.05,有效率观察组97.0%,对照组72.0%,计算所需样本量82 例,脱落率15%,实际所需样本量94 例。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4 例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1)行膝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3 d 内出现腹胀、腹痛、纳差、便秘等症状,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5];2)气机壅滞型:主症,腹部胀满,大便不通;次症,两胁疼痛、嗳气频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3)体质量指数18~30 kg/m2;4)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晚期伴恶病质/极度虚弱患者;2)患有心血管、肝、肾、脑、肺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血压、血糖控制不佳;5)严重营养不良;6)既往腹部手术史。剔除标准:1)拒绝继续治疗;2)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感染或需要二次手术。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分组随机列表将受试者按1∶1 的比例连续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和上巨虚,将有导线的电极粘贴在上述穴位表面,导线连接HANS-200a 穴位神经刺激器(南京吉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电刺激使用频率为2~100 Hz 的密集分散波,每隔3 s 交替1次,波形为对称双相曲线,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宜,每次治疗30 min,1 次/d。

1.2.2 观察组 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厚朴三物汤治疗。厚朴三物汤组方:厚朴24 g,大黄12 g,枳实9 g。辨证施治:脾胃虚弱、短气乏力者可加党参、茯苓、陈皮、黄芪;胀痛明显者加枳壳、枳实、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香附、柴胡;恶心呕吐、反酸者加姜半夏、竹茹、砂仁、木香、煅瓦楞、海螵蛸。取水1.2 L,先煮厚朴、枳实,煮取500 mL,再加入大黄,煮取300 mL。分早中晚3 次温服,每次100 mL。两组治疗直至患者至出现首次排气或排便后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两胁疼痛、嗳气频频积分[5]。2)胃肠道恢复情况:记录第1 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 次排便时间,第1 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3)腹胀腹痛评分:治疗前后采用Henry 评分法[6]进行腹痛和腹胀评价,腹痛分为咳嗽时无疼痛(0 分)、咳嗽时有疼痛(1 分)、深呼吸时疼痛(2 分)、静息状态可忍受的疼痛(3 分)、静息状态无法忍受的疼痛(4分)。腹胀参考文献[7]分为按无腹胀(0 分)、轻度腹胀(腹部稍稍隆起,1 分)、中度腹胀(腹部明显隆起,2 分)、重度腹胀(全腹隆起膨胀,伴腹痛、呕吐、烦躁等,3 分),分别计0~3 分。4)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

1.4 疗效 显效:肠鸣音≥4 次/min,治疗48 h 内排便,进食量正常;有效:肠鸣音3~4 次/min,治疗72 h 内排便,轻微腹胀,进食量接近正常;无效:治疗72 h 后肠鸣音≤3 次/min,无排便,进食量小于术前的一半[8]。

1.5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瘙痒、荨麻疹、头晕、恶心、气短、皮肤发红、肝肾损伤等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0 录入和分析数据,连续性变量以±s 表示,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均无脱落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两胁疼痛、嗳气频频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1 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 次排便时间、第1 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2.5 两组腹痛腹胀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腹痛和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腹胀腹痛评分比较

2.6 两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生长抑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7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损伤、瘙痒和荨麻疹,对照组2 例头晕,1 例恶心,观察组3 例头晕,2 例头晕,1 例气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6,P>0.05)。

3 讨论

麻醉、手术创伤可抑制胃肠运动,引起便秘、肠鸣音减少或消失、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引起肠梗阻或麻痹,对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与麻醉或手术外,还可能涉及脊髓-肠交感神经反射、交感神经亢进、炎症介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电解质紊乱等[9]。研究表明针刺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脑肠轴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的桥梁,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轴,刺激大脑信号传导,影响胃肠道感觉、运动和微生物菌群,从而调节胃肠功能[10]。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实施的一种无创穴位刺激方法,该技术保持了“电针”的刺激感,同时较常规针刺温和,患者接受度高,能产生阿片类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11]。经皮穴位电刺激还可调节神经肽和脑肠轴,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在胃肠道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12]。本研究对照组术后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穴,其中足三里补气行血、调理脾胃、扶正祛邪,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内关理气止痛,上巨虚理气和胃,调节肠道功能,诸穴合用行气通腑、促使胃肠道蠕动和功能恢复。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后腹痛和腹胀评分,血清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其中胃动素激发胃肠道肌电活动,增强胃收缩和小肠分节运动,胃泌素则促使胃酸分泌,胃窦及胃体收缩,而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可见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增强胃肠动力和消化,促使膝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首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可通过脊髓反射激活迷走神经纤维,促进胃肠运动[13];其次,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骶传出副交感神经通路可加速结肠传输,并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发挥抗炎作用,修复胃肠道屏障损伤[14];第三,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和肠道胶质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修复上皮细胞,对肠道损伤和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15-16]。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肠痹”“肠结”范畴,病机为手术损伤经络血管,加上术后气血不足,导致气机阻滞,肠腑气血不畅,肠道失于濡养,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厚朴三物汤主要由厚朴、大黄、枳实三味药物组成,厚朴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作用,大黄和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行气消积除满,使肠腑气滞得以通畅,实积得以消除。现代研究显示厚朴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17],减轻胃肠能量、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紊乱,缓解胃肠运动障碍[18]。厚朴提取物还可通过M2 和M3 毒蕈碱受体诱导胃肠运动起搏器-Cajal 间质细胞电位去极化,发挥胃肠促动力剂的作用[19]。本研究观察组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基础上增加厚朴三物汤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腹痛和腹胀评分及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机制,更有助于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进而缓解腹痛腹胀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见中药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同时使用优势显著,中药通过口服代谢吸收调节胃肠功能,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机体阴阳和气血,内外互补,可达到加乘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可改善胃肠动力,缓解腹痛腹胀症状,促使胃肠功能恢复,在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有较大的优势。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肠功能胃肠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