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风石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人痛风石的临床效果

2024-02-23 10:22谢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阴虚证证型肝肾

谢玉华,胡 姣,符 姣

痛风的发病率为1%~15.3%[1]。痛风病程<5 年、5~20 年、>20 年患者痛风石的发生率分别约为10%、55%、70%[2]。痛风石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有创且术后易复发[3]。根据中医学理论,人痛风石属于“痹症”范畴,可由于浊毒内生、留滞血中及不得泄利所致,应以清热利湿、泄浊化瘀及蠲痹通络为基本治则[4]。有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痛风石,效果显著[5]。溶风石汤是我院针对人痛风石的中医病机拟定的治疗方剂,本研究选取不同证型人痛风石患者302 例,采用溶风石汤进行治疗,以期探讨该汤剂对不同证型人痛风石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中医符合中医痹症诊断标准,且辨证属于痰浊阻滞、湿热蕴结、瘀热阻滞或肝肾阴虚证[7]。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需实施手术治疗者;2)合并其他类型痛风并发症者,包括肾损害、骨坏死等情况;3)有器质性病变者,包括肝硬化、肾衰竭等情况;4)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严重创伤等情况;5)合并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6)有精神障碍者。

1.4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302 例人痛风石患者,其中痰浊阻滞证患者82 例、湿热蕴结证患者80 例、瘀热阻滞证患者74 例、肝肾阴虚证患者66 例。针对不同证型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比例均为1∶1。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院准字2020 年第004 号)。

1.5 方法

1.5.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1)降尿酸:非布司他(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 mg/片)起始剂量40 mg/次,1 次/d,2 周后增加剂量至80 mg/次,1 次/d;2)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床旁超声明确痛风石位置,对皮肤常规消毒、涂抹耦合剂,将冲击波治疗仪(Gymna 500 型,比利时Gymna 公司)的冲击点设为痛风石隆起中心位置,探头焦距20 mm、频率6~10 Hz、工作强度6~10 kV,冲击次数3000。每次治疗间隔7 d;3)饮食治疗:限制嘌呤摄入,每日饮水量>2000 mL。

1.5.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均予以溶风石汤加味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溶风石汤组方:鹿血10 g,乌梢蛇10 g,茯苓15 g,菊苣12 g,薏仁20 g,百合10 g,莱菔子15 g,栀子10 g,小苏打10 g。痰浊阻滞证加黄柏12 g,苍术9 g;湿热蕴结证加威灵仙15 g,知母10 g,萆薢15 g;瘀热阻滞证加桃仁10 g,红花6 g,全蝎5 g;肝肾阴虚证加熟地15 g,山萸12 g,泽泻9 g,丹皮9 g。每天1 剂,分2 次煎煮,每次煎至200 mL,将两次药汁混匀后早晚分服,各200 mL。

两组均治疗3 个月,期间禁止采用其他疗法。

1.6 观察指标 1)不同证型下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主症每项按0~6 分、次症每项按0~3 分[8]。求和为总分,评分越高认为症状越重;2)不同证型下两组临床疗效;3)不同证型下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血尿酸(UA)、C 反应蛋白(CRP)水平;4)不同证型下两组不良反应。

1.7 疗效标准 将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下降>70%记为显效;将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下降30%~70%记为有效;将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无下降或升高记为无效[9]。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检验。计量资料以K-S 法验证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 描述,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证型下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瘀热阻滞证观察组有1 例依从性差,肝肾阴虚证观察组有1 例转院治疗,肝肾阴虚证对照组有1 例失访,均剔除本研究。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3 不同证型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不同证型下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同证型下两组治疗前后ESR、UA、CRP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ESR、UA 和CRP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SR、UA、CRP 水平比较

2.5 不同证型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痰浊阻滞证患者中对照组有1 例恶心,观察组有1 例恶心、1 例腹泻及1 例皮肤潮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41)和7.32%(3/41)。湿热蕴结证患者中对照组有2 例恶心,观察组有2 例恶心、1 例腹泻及1例肝功能不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和10.00%(4/40)。痰热阻滞证患者中对照组有1 例恶心和1 例肝功能不全,观察组有2 例恶心和1 例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2/37)和8.33%(3/36)。肝肾阴虚证患者中对照组有2 例恶心,观察组有2 例恶心和1 例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2/32)和9.38%(3/32)。不同证型下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可称为“白虎历节”。有研究[10]根据痛风石中医症状与病因病机,将其分为痰浊阻滞、湿热蕴结、痰热阻滞及肝肾阴虚四种证型,其中痰浊阻滞证多由气血不足、风寒湿热侵袭,使得经络痹阻、痰浊内生,从而气血不畅所致;湿热蕴结证多由于肾气亏虚、湿浊热毒内生和瘀阻脉络引起;痰热阻滞证则多由外邪入侵、痰浊内生、湿热之毒伤于脉络,引起经络阻滞所致;肝肾阴虚证则因肝肾不足、阴津内耗、气血不畅引发。因此,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的人痛风石患者应调整治疗方案、辨证施治,方可符合治疗需求,达到治愈目的。

本研究中溶风石汤有助于减轻人痛风石患者的症状、增强疗效,无论是何种中医证型,溶风石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溶风石汤药食同源,与化石一生异曲同工,源于安仁神农百草之精华。本研究中溶风石汤结合《本草纲目》和患者症状表现加以改良,方中以乌梢蛇为君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息风止痉、解毒散结;以茯苓、菊苣、薏仁、百合为臣药,茯苓健脾祛湿、熄风除湿,菊苣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薏仁健脾渗湿、收敛除湿,百合清火去热、除湿生津,共增君药祛风除湿、活络通经之效;以鹿血、莱菔子、栀子、小苏打共为佐药,鹿血养血益精,莱菔子下气化痰,栀子清热利湿、凉血下火,小苏打抑酸利尿、除湿消肿。全方合用,兼具祛风除湿、清热散结、通经活络之效,对症人痛风石病因病机。另外针对不同中医证型,在溶风石汤的基础上辨证加味,以黄柏、苍术化痰去浊、疏经通络;以威灵仙、知母、萆薢除湿去热,以桃仁、红花、全蝎清热化瘀,以熟地、山萸、泽泻、丹皮滋肝补肾、养阴益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菊苣的中药提取物——菊苣酸可以经肾脏转运途径降低UA水平[11];也有研究基于乌梢蛇等具有降UA 作用的中成药开发了治疗痛风的新药[12];另有报道证实,小苏打可以降低UA 水平、抑制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周围组织沉积[13]。

本研究还显示溶风石汤加味可改善人痛风石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有报道显示,薏仁能够降低骨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炎症关键蛋白表达,并且还可控制ESR 水平[14];茯苓可降低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UA 与CRP 水平[15];菊苣的有效成分对减轻慢性肝病大鼠的炎症反应也有积极作用,从而可使得CRP 水平得到有效控制[16]。本研究还显示溶风石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人痛风石患者采用溶风石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不仅能够减轻不同证型患者的症状、增强疗效,还可以显著降低ESR、UA 和CRP 水平,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阴虚证证型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高温作为阴虚证危险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