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辅助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2024-02-27 08:20张丽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患眼视神经神经节

张丽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郑州 450000

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二大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可引发视网膜节细胞凋亡、视神经轴突进行性损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青光眼可能与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1]。临床常采用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但会出现眼压控制良好、而视神经损伤仍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临床整体疗效欠佳;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影响治疗依从性,继而影响疗效。黄芩苷是从黄芩属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轴突生长、改善微循环等多种生物活性[2]。因此,本研究观察黄芩苷结合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旨在探讨其对视力、眼压、视野及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72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36眼),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46.82±4.53)岁;患眼:左眼20例,右眼16例;分型:急性闭角型12例、慢性闭角型13例、慢性开角型11例。对照组36例(36眼),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6~69岁,平均(46.54±5.22)岁;患眼:左眼19例,右眼17例;分型:急性闭角型12例、慢性闭角型12例、慢性开角型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眼科学(第9版)》[3]中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前房角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确诊为青光眼;②等效球镜度数绝对值≤2.50 D;③矫正视力>0.3;④眼压为21~39 mmHg;⑤存在一定的视野缺损;⑥年龄35~69岁;⑦均未进行过眼内手术。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者;②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③存在眼外伤,视神经乳头、视网膜或葡萄膜疾病等;④对本研究用药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⑤伴有严重糖尿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固视不佳、屈光间质浑浊致使无法采集清晰图像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黄芩苷+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具体给药方案如下:①布林佐胺滴眼液(S.A.Alcon Couvreur N.V.,批准文号H20140976),滴入患眼结膜囊内,随后压迫泪囊区,压迫时间≥3 min,1滴/次,2次/d;②黄芩苷胶囊(江西普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51),口服,2粒/次,3次/d。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仅予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用药方法、疗程均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参考《实用眼科学(第3版)》[4]进行评定,①显效:眼压稳定,不用局部点眼药眼压<15 mmHg,视力无进一步损害,视力提高≥2行,视野扩大≥5°;②有效:眼压稳定,不用局部点眼药眼压15~21 mmHg,视力无明显减退,视力提高1行,视野扩大<5°;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眼压持续增高,视力进一步减退,视野无变化,甚至有进行性损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2组患眼治疗前后眼压变化: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压,于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3时分别测定,每只患眼各测定一次眼压,取平均值。

比较2组患眼矫正视力变化:于治疗前后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矫正视力检测。

比较2组患眼视野变化:于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静态视野计进行检测,测定视野平均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

比较2组患眼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36,例,%)

2.2 2组眼压、矫正视力变化

治疗后,2组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眼压、矫正视力比较

2.3 2组视野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后,2组光敏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视野平均缺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光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

2.4 2组患眼CRA血流参数比较

治疗后,2组PSV、EDV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患眼CRA血流参数比较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缺血性视神经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研究证实,长期高眼压可引起患眼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轴突丧失,由此诱发视神经细胞损害,引发视功能损伤、视野缺损;即便解除高眼压,视神经损害仍无法有效逆转[5]。有学者报道,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作用机制有关,如氧化应激反应、自身免疫损伤、血流灌注不足等[6]。因此,临床在降低高眼压的同时,还需综合治疗,以改善患眼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阻止视神经节细胞凋亡,避免神经视网膜边缘变薄,达到保护视力、减缓青光眼恶化、扭转致盲结局的治疗目的。

布林佐胺滴眼液能抑制眼组织中碳酸酐酶2型同工酶活性,具有降压效果明显、作用力强的特点。本研究在其基础上结合黄芩苷辅助治疗青光眼。黄芩苷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青光眼。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芩苷可:①活化PKC-α通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轴突生长,抑制高眼压作用下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7];②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兴奋性;③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循环,增加视神经乳头和视盘旁视网膜血流[8];④抗炎、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抑制结膜囊成纤维细胞增生[9]。有学者发现,黄芩苷可降低血液黏度和外周血管阻力,并减少血小板计数,增加血流量,调节视乳头血流参数,改善高眼压所致的眼部缺血缺氧状态[10]。另有学者指出,黄芩素-7-甲醚可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对保护心肌组织损伤有积极作用[11]。有研究报道,黄芩苷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发挥保护神经节细胞的作用[12]。另有研究证实,黄芩苷可增加γ-氨基丁酸释放,发挥对抗谷氨酸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目的[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矫正视力、光敏感度及CRA中的PS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眼压、视野平均缺损程度及CRA中的RI值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常规治疗,加用黄芩苷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眼压,还可改善患眼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减少视野缺损。另据张莹莹等[14]相关研究报道,对小鼠急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应用黄芩苷治疗,建模后3 d后视网膜厚度开始下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眼压明显降低,并可减少小鼠小胶质细胞分泌IL-1β。另据陈玲玲等[15]报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腹腔注射黄芩苷,可明显降低血浆肌钙蛋白I浓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从而保护心肌结构和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黄芩苷辅助治疗青光眼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眼CR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控制眼压、提高矫正视力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患眼视神经神经节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法医临床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角膜球差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