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门法结合耳穴压豆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24-02-27 08:20龚星艳陈瑶环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天门压豆前庭

龚星艳 陈瑶环 李 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广州 510000

眩晕是一种异常的自身运动感觉,其发生主要与维持身体感知和平衡的前庭系统受刺激或损伤有关。有学者发现,对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1]。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发生主要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脑窍失养有关。开天门法与耳穴压豆均是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前者可运用推、叩、按等推拿手法,对头面部腧穴产生作用;后者通过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廓穴位,发挥穴位持续刺激效应;二者结合,能达到调畅气血、疏经通络、定眩止晕、宁心安神等功效。为进一步提高眩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本研究将开天门法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2.35±8.41)岁;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22例,前庭中枢性眩晕8例。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61.72±8.93)岁;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21例,前庭中枢性眩晕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30~80岁;②符合前庭系统性眩晕诊断标准[2];③无精神、视听、智力障碍,能正常沟通;④既往无颅脑外伤或手术史;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皮肤疾病或创伤;②伴有传染性疾病;③伴有免疫、血液系统疾病;④其他原因所致眩晕;⑤心、肝、肾功能不全;⑥耳廓畸形或残缺;⑦眩晕发病前存在睡眠障碍;⑧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及前庭康复训练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开天门法加耳穴压豆干预,方法如下:①开天门法,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洗手后,以拇指指腹自患者印堂穴向上星穴推36次,从印堂穴向头维穴推36次,再从攒竹穴向丝竹空穴推36次,双手指腹交替推头额20次。护理人员中指弯曲,叩患者印堂穴36次,叩百会穴36次。护理人员以拇指指腹揉患者双侧太阳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次。护理人员按前额-左侧太阳穴-前额-右侧太阳穴-前额-额顶的顺序,轻拍3 min。护理人员以中指指腹按揉患者双侧风池穴10次。以上操作力度以患者有酸麻胀感为度,每日1次。②耳穴压豆:耳穴选择枕点、脑点、交感、内耳、神门、皮质下。穴位皮肤用酒精常规消毒后,采用王不留行籽置于小块胶布(6 mm×6 mm)中央,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耳郭,另一手将胶布贴于耳穴敏感点并稍用力按压,直至患者有酸胀、发热感。嘱患者每日按压5次,每次按压5 min,每3日更换1次。2组均干预2周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干预总有效率: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予以评估,①显效:干预后,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②有效:干预后,患者眩晕症状较前有所减轻,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有所提高;③无效:干预后,未达上述任一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眩晕程度: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4]及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5]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眩晕程度予以评估,DHI量表共包含25个条目,各条目以0~4计分,分值0~100分;DARS量表共包含6个条目,各条目以0~6计分,分值0~36分;得分越高代表眩晕越严重。

睡眠质量: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6]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予以评估,ISI量表共包含7个条目,各条目以0~4计分,分值0~28分;PSQI量表共包含7个维度,分值0~21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干预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30,例,%)

2.2 2组眩晕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DHI评分、D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DHI评分、DARS评分比较(n=30,分,

2.3 2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ISI评分、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ISI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ISI评分、PSQI评分比较(n=30,分,

3 讨论

眩晕属高发性神经内科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眩晕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态势。眩晕患者主要表现为感觉自身旋转或晃动,视物有旋转感,部分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8]。眩晕症状明显者,若未得到妥善干预,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而且可能造成跌倒等不良事件。如何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更有效方法改善或消除眩晕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瘀血阻窍有关,患者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加之外邪侵袭,而致脏腑功能亏虚,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经络壅塞,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脑窍失养,终而发病。开天门法可通过各种推拿手法,对印堂、百会、风池等头面腧穴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定眩止晕、镇静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开天门法能刺激头部末梢神经,改善机体神经传导功能,并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同时能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氧供给[9]。耳穴压豆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有学者认为,耳廓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与大脑皮层联系密切;通过耳穴压豆,能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同时能兴奋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对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影响,最终改善中枢神经功能从而缓解眩晕症状[10]。

本研究在眩晕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施以开天门法与耳穴压豆,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该干预方法可提高临床效果;干预后试验组DHI评分、D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二者结合能有效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有学者指出,眩晕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11]。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顶叶后皮层皮质功能异常,导致前庭-脊髓通路异常,影响空间定向力,加重眩晕[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ISI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开天门法结合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眩晕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原因为眩晕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得以改善,从而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同时此干预方式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开天门法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眩晕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干预效果,缓解眩晕症状,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天门压豆前庭
洞开天门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天门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天门石
天门石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