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丙氨酰t-RNA合成酶2基因突变相关的脑白质病1例及文献回顾

2024-02-29 06:32刘曌冯丽荣万东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白质脑室基因突变

刘曌, 冯丽荣, 万东君

线粒体丙氨酰t-RNA合成酶2(alanyl-transfer RNA synthetase2,AARS2)基因突变相关的脑白质病(AARS2leukoencephalopathy, AARS2-L)是由AARS2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迟发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AARS2-L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仅30余例。AARS2-L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步态及认知障碍,女性患者常伴有卵巢功能衰退。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常表现为额、顶叶及脑室旁的深部脑白质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文将报道1例我们诊治过的AARS2-L,并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表达特点进行文献回顾。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4岁。因“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5年,加重1年”入院。于入院5年前开始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并进行性加重,表现为生活能力、记忆力(以近记忆为著)、计算力下降;同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无目的地出门乱走,不修边幅,不能主动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不知饥饱,间歇性暴躁。期间,于外院就诊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无效。于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尿、便失禁,步态不稳,活动明显受限直至卧床。病程中,月经紊乱3年,随后闭经1年。否认既往史、家族史、毒物等接触史,其父母为非近亲结婚。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智能差(反应迟钝、对答不切题、计算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测评得11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得4分。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无感觉障碍及不自主运动,四肢及躯干共济失调,痉挛步态,病理征阴性。心电图、胸片、心脏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附件超声提示双侧卵巢萎缩。脑脊液、甲功、肿瘤标记物、免疫全项、自身抗体、血常规、凝血、生化指标正常。头部MRI提示双侧额叶、侧脑室周、半卵圆中心、丘脑、扣带回大致呈对称性斑片状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双侧侧脑室前角扩大;双侧额、顶、颞部脑沟增宽并变深,小脑轻度萎缩;病灶无强化(见图1)。经家属知情同意,对患者行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由智因东方转化医研究中心完成),发现AARS2基因外显子区域两处杂合突变:(1)染色体位置(chr6:442 80882),c.179 C>A(p.pro60His);(2)染色体位置(chr6:442 68934),c.2752 C>T(p.Gln918Stop.68)(见图2)。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该患者诊断为AARS2-L。给予对症治疗,病情仍继续进展;随访半年后患者病故。

图1 患者头部MRI检查结果

2 讨论

AARS2基因编码线粒体氨基酰-tRNA合成酶,主要参与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3]。2011年Gotz等[4]首次发现AARS2基因突变可导致致死性婴儿线粒体心肌病。2014年Dallabona等[5]报道了因AARS2基因突变引起的成年晚发型脑白质病,伴有卵巢功能障碍,但无心肌受累的表现。AARS2基因包括氨基酰化结构域、连接结构域、C末端结构域、编辑结构域[6]。AARS2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取决于突变结构域[6]。致死性婴儿线粒体心肌病的AARS2突变位于编辑结构域,成人晚发型脑白质营养不良的AARS2突变位于氨基酰化结构域[7]。本例复合杂合突变的位点位于氨基酰化结构域而不是编辑结构域,故与AARS2-L的临床特征相一致。AARS2-L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髓磷脂的丢失、胶质细胞增生以及轴突球体增多等[8]。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32例AARS2-L的详细临床特征总结如下(见表1)。病例中男性患者17例(53.1%)、女性患者15例(46.9%),年龄分布自婴儿期至57岁,中位发病年龄为25.5岁,平均发病年龄(26.1±12.6)岁。在这些报道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初始症状是震颤(7例,21.9%)、认知功能减退(6例,18.8%)、精神情绪障碍(6例,18.8.9%)、共济失调(6例,18.8%)等。女性患者最初常有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月经减少或闭经(7例,46.7%);但男性患者并没有内分泌异常的症状或体征。AARS2-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9]。鉴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头部MRI是评估脑白质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表现为[10]:额、顶叶和脑室周围白质弥漫性长T2信号,无强化,几乎一半的患者有脑萎缩(15例,46.9%),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小脑萎缩和胼胝体变薄。部分患者(11例,34.4%)的DWI序列呈现脑室旁、半卵圆中心、放射冠的点状高信号,ADC序列对应低信号。本例患者头部的MRI表现较典型,且DWI序列同样显示脑室周围散在点状和片状高信号,可能提示该部位髓鞘脱失相对活跃,疾病正处于活动期或快速进展期。研究证实DWI序列提示的高信号区域存在乳酸堆积及Cho/Cr比值增高,这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10]。

AARS2-L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时,由于脑白质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在区分遗传性与获得性疾病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包括免疫、感染、中毒等;内分泌、代谢方面需要注意是否存在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异常及维生素B12缺乏等[11]。全外显子基因筛查有助于遗传性脑白质病的诊断,重点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2]:(1)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病理表现为显著和永久性的髓磷脂丢失。临床症状可有共济失调、痉挛、眼球震颤等。(2)原发性脱髓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如亚历山大病、克拉伯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3)成年发病的脑白质病合并轴索球样变和颗粒样胶质细胞(adult-onset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axonal spheroidsand pigmented glia,ALSP),ALSP是最常见的成人脑白质疾病[13],由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基因(CSF1R)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引起[14]。它与AARS2-L的临床表现相似,二者均可见额叶顶端的脑室周围白质疾病伴皮质下不对称的U型纤维节段性病变,锥体束和胼胝体均可受累。但ALSP脑部中央萎缩明显,而AARS2-L的萎缩相对轻微且不成比例。

AARS2-L的病情进展因人而异,在所有报道的病例中有3例患者已病故,从发病至急性加重、再至死亡的时间约1~6年。本例患者属于中年发病,前期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当症状出现明显加重时,其恶化速度越来越快,不久病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对症及生活支持等治疗。

综上所述,AARS2-L为一种罕见、特殊类型的脱髓鞘性脑白质病,该病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AARS2-L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异质性。笔者建议对于头部MRI具有特征性表现的脑白质病变患者,尤其当女性合并卵巢功能衰竭时,需要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如CSF1R和AARS2基因。通过早期干预、生活照料来减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经由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21KYLL160),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曌负责病例收集、论文撰写、文献收集;冯丽荣负责绘制图表;万东君负责论文修改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白质脑室基因突变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脑白质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