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4-03-01 04:38马慧樊龙会刘可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瓣膜心脏病置换术

马慧 樊龙会 刘可丽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科 郑州 45000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瓣膜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躯体症状。但有研究发现,瓣膜置换术可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2],而术后呼吸困难、气短等,亦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一致感是评估患者健康模型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和认知,也是个体内部稳定的心理倾向。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概念,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内的个体对于其目标、期望、标准等相关生存状态的体验。提高患者术后心理一致感、生活质量是评价护理干预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护理的终极目标。通过本研究,我们拟探讨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评分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优化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05—2022-04我院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的13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分册》[3]中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首次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2)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认知或精神障碍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中行冠状动脉搭桥者。

1.2 方法(1)一般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手术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是否发生抗凝并发症(如血栓脱落)及切口异常等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依据包蕾萍等[4]翻译并修订的SOC-13评分评估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含可控制感、可理解感、意义感3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采用李克特(Likert)7级评分法评价,总分91分,80~91分为高水平、64~79分为中等水平、13~63分为低水平(Cronbach'sα系数为0.760)。采用朱燕波等[5]翻译并修订的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生活质量:包括身体、情绪和其他领域3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评价,总分105分,<24分为高水平、24~45分为中等水平、>45~105分为低水平(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2)调查方法:以电话、门诊随访形式进行调查,取得同意后发送至患者微信,并告知填写方法。在正式实施前,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对视力障碍、手机操作不便等患者,由研究者以无暗示语言逐条口述协助完成。本研究共发放135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2 结果

2.1 SOC-13及MLHFQ评分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总分为(53.59±7.85)分,其中63例(47.73%)处于低水平、40例(30.30%)为中等水平、29例(21.97%)为高水平。MLHFQ评分总分为(57.47±8.11)分,其中40例(30.30%)处于低水平、78例(59.09%)为中等水平、14例(10.61%)为高水平。见表1。

表1 术后患者的SOC-13评分和MLHFQ评分

2.2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居住地、婚姻情况、家庭月收入、抗凝并发症、切口异常等并发症、治疗依从性间的SOC-13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的单因素分析(n=132)

2.3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多因素分析以术后患者SOC-13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情况、家庭月收入、抗凝并发症、切口异常等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均为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方法

表4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2.4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SOC-13评分与MLHFQ评分呈负相关(r=-0.471,P=0.035),各个维度相关性见表5。

表5 SOC-13评分与MLHFQ评分相关性

3 讨论

本研究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与MLHFQ评分呈负相关,提示心理一致感越低,生活质量就越差。

SOC-13评分是测评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工具之一,心理一致感是促进健康模型的概念,是个体对生活总体的感受和认知,体现个体对内外部环境的应激、压力及对生活意义的感知,与自信心具有一定相似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6-7]。本研究显示,47.73%患者术后的SOC-13评分≤63分,表明心理一致感多处于低水平。MLHFQ评分是目前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59.09%患者术后的MLHFQ评分为24~45分,表明术后的生活质量多处于中等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

心理一致感具备可理解性、可控性、有意义性3个特点,能及时反馈患者心理情况,有助于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心理一致感。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情况、家庭月收入、抗凝并发症、切口异常等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均为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OC-13评分的影响因素。(1)年龄:心脏病瓣膜患者年龄越大,生活阅历越丰富,心理更趋向成熟,接受能力及面对疾病更能坦然接受,心理一致性较高。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年龄≤40岁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干预。(2)婚姻情况:有研究显示,未婚或离异患者术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一致感降低。而家人的关怀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患者抒发情感、宣泄不良情绪[1]。护理人员应着重关注未婚、离异或丧偶患者,鼓励其多与家人和外界交流沟通,提高疾病治疗信心。(3)家庭月收入:本研究中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患者占71.21%。无足够经济支持、担心治疗费用较高,易加重患者的负担感,对身体、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此外,出于经济原因,收入低者会忽视一些身体不适,面对医护人员询问病情时,未如实回答。对此,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会合理收费,并鼓励家属、朋友、同事多给予患者支持,以提升其心理一致感。(4)抗凝并发症、切口异常等并发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部分患者未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加上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易引起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8],导致心理一致感降低,并增加并发症风险。护理人员应加强疾病宣讲,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5)治疗依从性:研究发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差者,易发生栓塞、出血等并发症[9-10]。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健全定期随访机制,加强随访与监测[11],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干预,或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等途径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症状管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按时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一致感多处于低水平、生活质量多处于中等水平,且其术后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疾病知识教育,以提升其认知水平,激发其对美好生活向往;并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瓣膜心脏病置换术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反肩置换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