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用于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效果

2024-03-01 04:38张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丙泊酚

张文

河南睢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睢县 476900

结肠癌是临床中较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是首选的治疗手段[2]。全麻是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麻醉、气腹、手术创伤均可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而影响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免疫功能,不利于术后恢复[3]。因此,选择适宜的麻醉用药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至关重要。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镇痛药,具有可控性强、术后患者苏醒时间短等优势,常用于麻醉维持[4];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镇静药,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稳定等特点,亦常用于全麻诱导或麻醉维持[5]。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择期拟行腹腔镜全麻右半结肠CME术的患者46例,年龄42~58岁,BMI18.76~22.79 kg/m2,ASA分级Ⅱ级或Ⅲ级。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严重异常,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3例。RP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麻醉维持,P组应用丙泊酚行麻醉维持。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HR、DBP、SBP、SpO2。麻醉诱导:静滴舒芬太尼0.5 μg/kg、力月西0.03 mg/kg、维库溴铵0.08~0.1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RP组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 μg·kg-1·min-1,丙泊酚0.08 mg·kg-1·min-1。P组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0.08 mg·kg-1·min-1。术中BIS维持40~60,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当MAP降低超过基础值20%时,加快输液;当MAP升高超过基础值20%时,加深麻醉深度。

1.3 观察指标(1)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T0)、术后10 min(T1)、拔管后10 min(T2)2组患者的HR、DBP、SBP。(2)术后苏醒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3)免疫功能:分别与术前及术后6 h、12 h,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血清,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4)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躁动、呼吸抑制。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经K-S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率或率进行数据描述,采用χ2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2组患者T0时的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T0时升高,T2时均较T1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R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T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R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术后苏醒质量RP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苏醒质量比较

2.4 免疫功能指标2组患者术前的IgM、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时,2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其中RP组患者的IgM、IgA、IgG均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6]。经解剖间隙进行手术操作的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因具有避免肿瘤细胞残留,更进一步规范了右半结肠切除术,可显著提升生存获益等优势,已广泛在临床开展[7-8]。由于右半结肠CME术涉及的器官和组织较多、手术范围较广,因此,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9]。

丙泊酚为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其半衰期较短,通过靶控输注可灵活调节药物浓度,使药效更加稳定持久,并有利于获得最佳麻醉深度,临床常用于全麻诱导及麻醉维持。临床研究表明,丙泊酚会造成血压、脑血流量下降,有引起暂时性呼吸障碍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风险[10]。瑞芬太尼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对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影响较轻,其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可发挥镇痛作用而维持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后经尿排泄,所以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较轻[11]。

本研究评价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1时2组患者的HR、DBP、SBP指标均较T0时升高,T2时均较T1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T2时R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T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时R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P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为,瑞芬太尼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从而减轻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故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提升术后苏醒质量[12]。亦有报道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全麻、静脉麻醉及镇痛效果均较为满意[12]。

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因子,对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gA是黏膜发挥局部防御的主要因子,IgG、IgM是抗血管内感染的第一线抗体,其水平变化可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水平[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 h、12 h时,2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较术前降低,但RP组患者的水平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原因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减少麻醉药剂量,降低药物的血液浓度,故更利于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的麻醉维持,有利于稳定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术后苏醒质量,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其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猜你喜欢
全麻苏醒丙泊酚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