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气胸应用不同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与效果研究

2024-03-01 04:38王新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闭式气胸引流术

王新文

河南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济源 459000

创伤性气胸是急诊外科常见的一种胸部损伤,发病率仅次于肋骨骨折,常由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1-2]。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可出现呼吸异常、胸闷气短等症状,甚至引起纵隔摆动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有效排出胸腔内的异常积气和渗液、恢复胸腔内负压、保持纵隔位置、改善呼吸功能,以及促进肺复张,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对7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应用不同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6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依据外伤史、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CT检查确诊,并符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指征[5]。(2)生命体征平稳。(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者。(2)存在认知及交流功能障碍者。(3)疑有胸内脏器损伤或进行性血胸需开胸探查术者。共入组76例患者,分别采用22F型胸腔引流粗管(对照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各38例。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并依据胸部X线片、CT扫描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仰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注射液行穿刺点浸润麻醉。对照组:于穿刺点垂直进针穿刺抽出气体后停止进针。以穿刺点为中心做1 cm的皮肤切口。应用扩张器扩张置管通道,将22F型粗胸腔引流管(扬州市邗江华飞医疗)置入胸腔内。观察组:使用穿刺针(18 G×70 mm)于穿刺点垂直进针穿刺,回抽出气体后停止进针。将J型导丝插入针芯10~20 cm,缓慢退出穿刺针,留置导丝。应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置入16 G中心静脉导管(广东百合医疗科技),取出导丝。2组均确保导管首端的侧孔已深入胸腔2~3 cm。在胸壁置管处使用缝线固定引流管,无菌敷料包覆。另一端连接无菌水封瓶以建立闭式引流。术后定期复查胸片确定肺组织复张后拔出引流管[5]。

1.3 观察指标(1)术后临床指标: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VAS分值为0~10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呈正相关。(2)并发症:皮下气肿、切口出血、引流管堵塞。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术后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对于创伤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证主要有[5]:(1)中及大量气胸、开放气胸、张力性气胸。(2)经胸穿治疗后下肺仍未复张者。(3)需采取人工(机械)通气者。(4)引流管拔除后气胸复发者。放置引流管时需注意:(1)需依据临床诊断确定放置部位,一般选择在患侧第2肋间隙的锁骨中线,经肋骨上缘置入胸腔。(2)引流管首端的侧孔需进入胸腔2~3 cm,尾端接密闭式引流系统,缝合缩小胸壁戳孔并打结固定引流管,以防外界空气进入胸腔和引流管非计划拔脱。(3)术后需保持引流通畅,定期复查。一旦无气体排出,影像学检查确认肺复张良好,嘱患者深吸气闭气时将引流管拔除,并立即缝闭胸壁戳孔。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采用微创穿刺的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因可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创伤,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6]。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了常规引流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时VAS评分低于采用常规引流管的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微创穿刺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良好效果和安全性。其原因主要在于:(1)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无需在胸壁做切口,故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患者疼痛轻等优势。(2)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管径较细、内壁光滑、组织相容性良好,不但受体位限制影响性小,能够确保引流通畅,有效缩短引流时间[7-8],而且对肋间神经及脏层胸膜的刺激更小,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拔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快、瘢痕不明显[9-10]。(3)在引流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可随复张的肺被顶到肺尖,使气体持续排出,有利于解除气体对肺组织及纵隔的压迫,促进肺复张,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1]。

为进一步改善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术后需注意[12-14]:(1)在病情允许下鼓励患者适时进行吹气球训练、适当运动,并尽早下床活动。(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利于早期发现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并及时干预,以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促进创伤性气胸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猜你喜欢
闭式气胸引流术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