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析

2024-03-03 10:35顾春燕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本课语篇意义

顾春燕

摘 要

文章基于读写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阐释。教师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主题的同时,通过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读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主题意义 读写结合 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阅读和写作对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将主题作为读写有效结合的点,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分析语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等,鼓励学生在具体的主题和语境中进行迁移创新类的表达,促进读与写的双向发展和巧妙融合。

一、主题意义探究和读写结合的内涵及关系

特定主题语境所传递的思想、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该语境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主题式教学就是在真实语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目标。主题意义的探究在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起引领和指导作用。在初中英语读写结合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主动探究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和内容。

读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为基础,写作是延伸,这是一种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模式。阅读并不仅限于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还要关注阅读后的语言输出和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读写结合分为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这两者的互动和转化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主题意义的探究能够促进读与写之间支架的有效搭建,使学生在主题的引领和语篇的依托下,深入分析语篇的内容、语言、结构、内涵等,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多样的活动中,建构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连接,提升读写能力。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以一节笔者执教的译林版英语教材八(下)第七单元Reading的课外拓展阅读课为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1.立足教材语篇,联系生活实际,初探主题意义

教师从教材中的语篇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出发,以单元主题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为线索,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Welcome板块所学内容,即ORBIS,WWF,Oxfam,UNICEF,圍绕“What is it?”“Who does it help?”等问题导入本课内容,在激活旧知的同时,为拓展阅读素材的呈现进行铺垫。针对学生已学的内容,教师通过read and match活动让学生再次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Something about blindness, Work of ORBIS, Dr. Ma’s work and feelings, Dr. Ma’s hope。接着,教师通过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邀请志愿者戴着眼罩,根据教师给出的指令,走到教室内的指定位置,感知盲人的日常。游戏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看不见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给出afraid,worried,nervous等词,教师继续追问:Can you imagine if you are blind every day?学生回答:It’s hard for blind people to live and work.教师继续借助导图,结合学生已有认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语篇内容并填写关键词等方式,复习教材语篇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再次聚焦大部分的blindness可以预防和治愈,推动学生对本课主题charity的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慈善事业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教师还结合图片和关键词,让学生对文本语篇进行简要的复习和关键词填空,聚焦Work of ORBIS,Dr. Ma’s work and feelings, 学生填写出flying eye hospital的培训和治疗功能,初步了解国际慈善机构。

教师在导入环节,聚焦本单元的主题charity以及本课的主题blindness和ORBIS,以学生的能力和认知为半径,以教材中的语篇内容为背景,建立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为接下来拓展语篇的学习进行铺垫。

2.分析拓展语篇,提炼内容和结构,聚焦主题意义

在教材原有语篇的基础上,教师选择了一篇讲述几名视力障碍的学生,在自身努力、教师和学校帮助、家长支持等多方面合力作用下获得成功的故事。教材中原有的语篇是采访对话,拓展语篇是一篇记叙文,虽然文章体裁不同,但是在主旨blindness,love和charity方面是一致的。本关联语篇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内语篇主题意义的再次聚焦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直接通过《中国日报》图片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体裁为新闻报道,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总结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为帮助学生有效提炼和总结,教师给出了一些“脚手架”,在降低任务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学会阶梯式的总结。第一部分(Para 1)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选择:Zeng Xiaomeng’s .(kindness,blindness,sadness)。第二部分(Para 2-3),Four girls’ singing.学生须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四个女孩子的演唱特征(wonderful,beautiful,nice等)。第三部分(Para 4-9),教师在文章中圈画关键词,让学生填写Zeng’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feelings。第四部分(Para 10),Zeng’s hope。

在层层深入的任务驱动和引导下,学生能初步感知拓展语篇,提炼语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在困境中也要奋斗、充满希望,要给予困境中的人帮助和爱心,思考生活中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3. 巧用问题链,深挖语篇内涵,内化主题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围绕文本主题,系统地设计有层次、逻辑递进的问题链,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文本分析的第一部分,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Who helped Zeng Xiaomeng develop her talent这一问题。同时,设置对话,让学生讨论谁在班级里帮助过自己以及是如何帮助的。通过追问,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观点,既设置了真实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话结束后,教师引用阅读语篇中的话进行总结:Flowers need leaves and people need help,让学生感知人与人的互帮互助会给生活增添温暖与乐趣,将主题意义与日常的学习生活关联起来,深入理解主题内容。

在学习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关键词引导学生逐层剖析文本内容:What did Zeng realize years ago? What did she enjoy? Who did she talk to? Where did she start her school days?

在将问题链贯穿文本解析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主人公的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那么她的追梦过程会不会如此顺利?教师通过提问推动对主题意义的挖掘和内化,让学生再次思考文本的主题意义之一——父母的支持与关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还借助这些问题来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It’s not easy for visually disabled students to learn to sing. Why? What is the major learning method for Zeng and the other three girls in her chorus? 這两个问题可通过阅读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帮助学生了解视力障碍学生学习歌曲的艰辛过程,从而体会自身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What are Zeng’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like?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揣摩作者意图和语篇内涵的基础上得出,进一步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语篇的整体解读层面,教师让学生在再次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Who helped Zeng Xiaomeng?在教师给出关键词和提示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写出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he public, parents, friends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和朋友们获得成功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帮助吗?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得到外界的帮助之外,自身还需要做什么?学生总结出了“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这一结论。

4.创设真实情境,迁移运用新知,升华主题意义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创设的适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升华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有效、高效输出和表达。

为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为本文写一个标题。事先教师提醒学生好的新闻标题的几大要素:简短、生动、概括。接着,教师给出参考标题:Love helps visually disabled Zeng Xiaomeng sing better,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学生得出标题如 Love is everywhere,Charity is important,Love lightens hope等。

教师还设置了另一条线索,引导学生从志愿者层面进行思考。世界上每个盲人都能得到ORBIS的帮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师随后给出我国相关慈善机构与组织的图片,鼓励学生成为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从而借助讨论来升华本课的主题,即慈善和爱是无处不在的,并不只有慈善机构才能伸出援手,每个人的关爱和善举都能给他人带来温暖。

在Mini writing环节,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聚焦本课主题,让学生写出从主人公身上学到的品质。你认为她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谁能帮助她们?如何帮?你能为她们做什么?通过志愿者眼中的慈善行为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迁移创新和运用新知,形成自己的感悟。在本课的主题总结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句话在黑板上写出了他们的感悟: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Give a helping hand to others.Love and charity is everywhere.Work hard and realize your dreams.When in darkness, don’t give up with hope and brightness in the heart. 从学生有感而发的句子可以看出,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读写结合活动,起到了引导学生将本课的主题意义升华为理解和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

三、总结

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包含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内容拓展,巧妙搭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活动中多角度研读、解析和运用文本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 (6).

[2]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英语学习(教师版),2020(5).

[3]董越君.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2).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本课语篇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生之意义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