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的“立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4-03-03 10:35陈燕军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环节探究

陈燕军

摘 要

传统课堂往往从如何教的角度设计教学,存在“一讲到底”“教法单一”“重复机械练习”等现象,陷入“教师累、学生厌、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只有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学习设计”,打造以“学”为中心的“立人”课堂,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让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

“立人”课堂 教学内涵 教学范式

传统课堂上,教师授课形式简单,教学手段单一,一讲到底、满堂灌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缺少兴趣;教学评价单一,学生被大量重复机械训练困扰,无法起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由于缺少思考,缺少参与、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逐渐成了课堂上的“看客”或“听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方式由简单走向丰富,教学理念由传统走向现代,教学的功能由单一走向多元。课改发展的整体趋势上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从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型。践行课改中,笔者长期开展以“学”为中心的“立人”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深入思考以“学”为中心的“立人”课堂教学内涵,积极探索“立人”课堂教学范式及实施策略等。

一、“立人”课堂教学内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坚持素养导向,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坚持把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立人”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突出“学生立场”,其内涵与价值追求可概括為“一二三”:课堂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从学生视角出发,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实现两个价值追求——愉悦、优效,即学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探索,课堂在愉悦、轻松、自在的过程中达到优效;彰显三个鲜明特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即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主线,以自主探究为主方式,合作学习为主渠道,展示交流为主形式,积分激励为主抓手。教师是“配角”“幕后总导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阅读力和学习力,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交流中提升表达力和核心素养。

二、“立人”课堂教学范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坚持推进综合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在任务化、主题化、项目化教学方面加强研究与探索,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立人”课堂教学以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方案为实施路径,以促进学生“探究未知”为出发点,活动设计方案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学法指导、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活动流程等一并编制在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中。

课前学习以项目化、任务化学习为载体,适时穿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要包括预习导航、预习自检和预习心得,课前学习活动环节突出自主探究。预习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学情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如新授课的“预习”,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收获新课核心知识并能提出相关问题;而复习课“预习”,则重点关注知识升华、知识体系建构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数学学科的“预习”重点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感性的数学知识。总之,课前学习活动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更是课堂学习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课堂学习主要有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例题精讲和过关检测等环节。课堂上,教师要严格落实限时讲授时间,调整课堂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大胆交给学生;成立学生学习共同体,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交叉进行,互帮互助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共同体学习活动由学生组织完成;展示交流要关注规范,形成统一表达规范,让学生站直身体,大声表达。教师在关键环节精讲点拨、提炼总结,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展示,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

课后学习活动环节主要有巩固拓展和总结升华,课后学习活动环节突出巩固运用新知、检测学习水平。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师更需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书面作业量,做到少而精。分层作业更是充分让每名学生得到发展,做到类型全面、题型创新。教师应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不布置低质量的作业,少布置机械抄写性作业,同时做到及时批阅,保证一定量的面批,杜绝学生抄袭,“双减”之下的作业更要在鉴赏、探究等作业布置上下功夫。

三、“立人”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1.课前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立人”课堂突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合作和交流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将学习向两端延伸,尤其要重视课前学习环节。为了让学习真正有效发生,教师应从学生已有概念出发,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合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精准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精心设置预习导航内容,精要提出具体问题,推进任务化、项目式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项目和主题中主动探究,亲自感悟。教师不要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要担心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也是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驱动点燃学习欲望,这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进入到提问环节,他才会试图去理解,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习深度发生。

2.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抱团成长

“立人”课堂十分重视对学习共同体的打造,重视学习共同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学习是“立人”课堂的必备环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从来不可能吸收教师教的所有东西。教师要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充分理解教材的本质,紧扣重难点,聚焦核心问题,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与活动时间,把问题和想法抛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交叉进行。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教的领导”转向“学的专家”;要对学习共同体进行异质分组,要尊重每个学生;要创设共同体文化:确定共同体名称、共同体口号、共同体目标、成员分工等;要科学评价,不仅看结果更看过程,采取积分制让共同体成员正向发展。学习共同体实施具体由组长组织,按照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具体实施,每个成员要完成自己的任务,都能得到不同的成长。而对于暂时的学困生,其他成员都想办法帮助其提高,对于学困生的优秀表现还可获得额外积分,共同体内合作,共同体间竞争,合作学习成为常态。展示交流环节则是合作学习的延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表达,尽情展示自我学习收获和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数学知识,收获数学能力,体验成功乐趣。

3.多元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立人”课堂坚决落实“双减”要求,注重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在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强化过程评价,在重视个人评价的基础上提倡共同体评价,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学习发展等方面的評价。课前,对预习环节表现优秀的学生表扬激励,给予积分奖励。课中,充分发挥积分的正向引导作用,“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例题精讲”和“当堂检测”环节都是学生获得积分的好机会,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综合表现给予积分,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将根据积分情况评选“积分达人”“周优秀共同体”“月优秀共同体”并表扬,与班级、学校的评优评先挂钩。“立人”课堂为学生创设了平等、轻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

“立人”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培育了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改善了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提高了整体育人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折柳中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环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共同体的战斗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