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自然而然的语文课

2024-03-03 10:35苏成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者说明文语文课堂

苏成才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富有诗意。学生所期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心与心能够自然而然地交流、情与情能够自然而然地融通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构建自然入境、自然入理、自然入情的“农耕”课堂。

一、巧妙导入,自然入境

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课堂导入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却“包装过度”,人为痕迹明显且刻意。好的课堂导入,要能体现大语文的课堂教学观,找到最佳契合点,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于无声处尽显智慧。

《大自然的语言》观摩课上,教者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为文章插图着色,并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只见远处的树林隐隐约约,又似绿意盎然,近处的那棵树盛放着白色的杏花,枝丫间还冒出了肥嘟嘟的绿芽,农民伯伯扶着犁耙,在灰褐色的土地上一个劲儿地吆喝着,特别是那牛头上,分明能分辨出太阳光的颜色……“你是怎么想到涂上这些颜色的?”教者问。“老师,课本里有啊——‘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的传语要赶快耕地……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老师,这里的‘语言’,是不是就指大自然的现象啊?”这名学生接着发问。他不仅观察细致,而且思考深入,一下子就说出了标题中“语言”的真正含义。更为巧妙的是,教者顺着这名学生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文章的第二段,并与药品说明书对比阅读,解决了课后练习第4题,并顺势介绍了《植物大熊猫》《松树金龟子》《松鼠》等几篇说明文,激起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随后,教者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应更多地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了解自然。这样的学习才是贴近生活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也才是有用的学习。

走进自然、取法自然、了解自然,“农耕式”的课堂让语文会说话——用大自然的语言说话,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然而然的“语言”。

二、巧设问题,自然入理

通过一个个问题链,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深处,理解文章内蕴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爱因斯坦说:“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所要阐明的事理。

《大自然的语言》观摩课上,教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这篇说明文所要阐明的事理。这种做法比按图索骥式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要扎实有效得多。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变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农夫们并非带着问题去田间寻找答案,而是融入田间地头,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在劳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种一切从劳动中来又到劳动中去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正值得语文教师落实到课堂中。我们要学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深入内里,带着学生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

三、助力探索,自然入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学会学习对于他们形成学习内驱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观摩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者安排了一道拓展延伸题,屏显诗歌《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师本想通过这个模拟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中提及的知识点——物候现象的來临取决于“高下的差异”的理解。然而,回答问题的学生迟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班上的其他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有些坐不住了,但这位教师仍试图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通过第二句的“桃花”让他明白“芳菲”的意思,通过“盛开”让他明白“尽”的含义,然后通过“尽”让他估摸出“始”的含义……至此,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我知道了,答案就在第九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当学生遇到瓶颈时,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请其他同学来帮助回答,或者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出思考的路径,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是一篇说明文,至此竟然上出了小说和散文的味道——人情味,而且是自然入情。

春耕秋收,农夫们的劳作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课堂教学不也如此?我们应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认知的规律,耐心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无穷无尽的发自内心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才算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然而然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温情。每位教师都应像农夫一样,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让语文课堂流淌出自然的音符。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者说明文语文课堂
说明文阅读专练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某生课寝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