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视角下幼儿绘画教学的异化与回归

2024-03-04 03:12何秀梅李雪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绘画幼儿评价

何秀梅,李雪平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当下世界充满着诸多挑战与变化,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OECD 学习罗盘2030》,聚焦学生的主体性,旨在培育学生的变革能力、关键才能,培养适应世界变化的“完人”[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要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阶段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各学段[2]。幼儿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美育教育应从源头抓起、从幼儿开始,绘画是美育的实施方式之一,对幼儿美育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绘画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教得过多,学生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摆脱束缚,有幸挣脱,也已身受其害;教得少了,静待自然开花,却往往因为技巧不足而感到困惑,学习过程只有刺激而没有收获[3]。这启示我们在思考幼儿绘画教学时,单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或仅强调幼儿在绘画上的主体性都是不可取的,那么两者之间应该怎样达到平衡?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幼儿绘画教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幼儿绘画教育这把双把面刀剑,在尊重幼儿主体性和为幼儿绘画提供有效帮助之间掌握平衡点。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内在意蕴

(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潜能

罗杰斯认为教育要唤醒人的心灵与灵魂,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即身体、智慧、情感、精神、心灵力量交融一体的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的,每个人都具有持续向上的动力[4],学习的潜能也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有了适宜成长的条件与环境,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潜能都能够释放出来,教学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释放自我潜能的条件。因此教学应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与进度,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内在学习的动机,有意义的学习,将整个心灵沉浸于学习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发掘自身的天赋潜能与自我价值,唤醒自我意识,完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塑造自我的人格,进而更有尊严、更自由、更幸福、更有价值地生活,实现精神与心灵上的完善。

(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罗杰斯认为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时,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从而使个人的行为、态度、性格以及将来发展都产生变化[5]。当所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与自身有着切实的个人意义与价值时,学生才真正关注,真正感兴趣,才会去感受、去行动、去挖掘问题,独立思考,将认知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有意义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教师的任务在于结合学生生活,设计学习的场景与情境,以真实的问题为主,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来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做中学”,亲身体验各种角色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情境,获取事物感知与认知的经验,知情合一,使学习逐渐走向真正有意义学习,成长为一个自由且负责任的个体,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自我与社会问题。

(三)教学方法:无结构教学

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强调知识的传递,他主张无结构教学,即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不按照预定的框架开展教学。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无结构教学法并不是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散漫、混乱、无指导的状态,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运用间接、非指令性、启发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是教师指导方式的深化,由命令式转变为点拔式,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学习活动中自由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我国古代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也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体现,在与学生谈话中,以提问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引导自己思考与探索[6]。

(四)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罗杰斯认为自由轻松的心理氛围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若学生学习时,感觉到害怕与危险,就会产生防御心理,只有当学生意识到外部威胁减少时,才能接纳威胁到自我内部的学习材料,当外部威胁很小时,有了自我安全感,才会同化学习内容[7]。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安全,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三个要素:一是真城一致,即言行一致、以诚相待,教师和学生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流露出来。二是无条件尊重,即不带任何偏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价值且独立的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三是移情性理解,即要有同理心,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发现与思考问题,和学生将心比心,与学生感同身受,将自己的内心向学生敞开。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生自主评价

罗杰斯认为教学评价的致命弱点是过分强调外部与结果评价,这样只是对学生现有知识和当时所展示的某些技能和技巧进行了评估,无法得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更无法衡量学习的动机与意志力,还易导致学生和他人比较,难以发现所学知识对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看不到自我的成长[8]。学生最知晓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做出最适宜的评价,并且当自我评价机制在学习评价中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于学习的认同感就会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激发学生更加积极、深刻、持久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最好以自我评价为主,再辅以他人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找出自己行为的偏差,不断增值自我的内驱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二、非指导性视角下当前幼儿绘画教学的异化样态

(一)绘画目标重技能与激发学习潜能相对垒

罗杰斯主张教育要激发学生潜能,然而在现实中,过度重视绘画技能导致绘画教学目标与幼儿实际相偏失,李文馥调查了家长和教师对于儿童绘画教育目的的理解,发现约50%的教师和30%的家长认为儿童绘画教育目的是习得技能[9]。刘焱对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做了调查,发现家庭月平均支出的41.9%用于幼儿园以外的兴趣班[10]。可见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家庭支出上,都比较注重对绘画技能的训练,偏向技能的训练美育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培养少数学生的专长教育。但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点与出发点都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绘画教学不仅要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而且还要增强绘画的审美情趣和内在吸引力,激发绘画热情,体验绘画的乐趣与成就,按照美的规律来培养幼儿,内外兼美,向美而生,成为真正美的人。

(二)绘画内容高设计性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矛盾

罗杰斯主张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但受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出现急功近利的绘画教学导向,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绘画教学内容与模式出现同质化现象,重视绘画色彩、造型、线条、装饰效果,原本幼儿喜爱的涂鸦绘画也被抛弃了,围绕一些具体绘画的对象展开教学,按照步骤绘画,达到预期的绘画教学效果。快速有效的绘画训练方法将幼儿的想象力、情感、经历、兴趣都抛开了,不仅泯灭幼儿的个性与创造性,而且绘画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幼儿与绘画主题缺少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不能画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绘画教学方法单一与无结构教学相违背

罗杰斯认为教育要遵循主体主导的原则,但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向于把教会幼儿绘画的技能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方法局限于示范与临摹,长时间使用示范教学,易使幼儿产生图像定势,幼儿离开老师的示范就什么也不会画,作品如出一辙,忽略了绘画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扭曲了绘画教学本身的价值,幼儿的绘画潜能更没有得到发挥,加登纳绘制了儿童绘画发展的U型理论图,如图1 所示。

图1 绘画发展U型图 [11]

从图1 可以看出儿童天生就具有绘画的本能冲动,5~6 岁绘画能力就达到了高峰[11]。因此,教师只有摒弃单一的示范教学方式,探索出属于幼儿的绘画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幼儿的绘画本能与潜能,创造出具有生机的幼儿绘画作品。

(四)绘画环境压抑与和谐的师幼关系相冲突

罗杰斯认为教学要给学生安全感,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无条件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困难,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但实际的师幼关系还未达到此要求,如洪潇楠调查了1 689 名3~6 岁幼儿的师幼关系,发现矛盾型、疏离型、冲突型的师幼关系共占比47.4%[12]。杨宁对484名留守学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高质量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认识和社会性发展[13]。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对幼儿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指令性语言过多,导致绘画氛围充满紧张与压抑感,不仅降低了幼儿绘画的兴趣,还会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丧失,主体主导的师幼关系也受损。

(五)绘画评价成人化与自主评价相对立

罗杰斯重视学生自主评价,《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成人应该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表达,不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幼儿。幼儿绘画和成人绘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鞠玉翠区分了纯粹美和依存美,纯粹美是无目的性的[14],成人绘画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而幼儿绘画是无目的性的,是在追求纯粹的美,是更值得成人去学习的。但在幼儿绘画教学评价的现状中,存在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重视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的考察,缺失绘画教学评价的特殊意义,过度关注幼儿绘画作品的结果,会让幼儿有错误的认知,在绘画过程中过度模仿老师。幼儿是充满个性与灵动的个体,评价应从幼儿绘画情感、兴趣、个性、年龄、心理特征与生活经验出发,避免单一化、局限化、程式化等评价方式。

三、基于非指导性视角的幼儿绘画教学回归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保持绘画天性

首先,在绘画内容的组织上,加登纳认为艺术是由制作、知觉和感受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制作系统对应绘画创作,知觉与感受系统对应绘画欣赏,只有这三个系统相互协同,绘画艺术才会正真发生[11]。因此绘画教学内容除了绘画创作外,还需选择一些绘画作品让幼儿欣赏,让幼儿感受绘画作品的魅力与情感。其次,在绘画内容的来源上,由生态系统理论可知,幼儿的生活处于同心圆的最里层,属于微观层面。因此绘画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选择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家乡、家庭以及日常生活,让幼儿画出属于自己生命的色彩。再次,在绘画内容的生成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网络提前设计绘画教学内容,但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绘画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自然地生成新的绘画教学内容。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点燃绘画热情

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主张根据学生和教学的情景灵活教学,在绘画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优化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在绘画创作前,教师了解幼儿的当前绘画水平,选择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绘画,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绘画对象的特征,积极引导幼儿思考,让每位幼儿充分理解绘画的事物。其次,在绘画活动进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绘画工具,并根据幼儿和绘画材料的特点创设绘画情境与氛围,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安静自由地作画。再次,在幼儿遇到困惑时,教师仔细观察,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强制、不命令,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大胆探索、尝试、表达、创作、不断试错,不断完善,在绘画中表达思想、愿望和感情,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绘画作品。

(三)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激发绘画潜能

罗杰斯认为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不盲目服从,不被动接受。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尽管涂鸦绘画看上去有些“乱七八糟”,但是却是幼儿感知觉的最初体验,是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出的一种声音。成人眼中的乱涂乱画,却是幼儿对自己头脑中原有图像进行了加工、重组后表现出来的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这种神奇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因此教师要允许幼儿的作品有“错误”,了解幼儿特有的绘画心理与绘画行为特点,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全身心参与绘画,使每个幼儿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找到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风格,将热爱绘画的种子种在心灵的土地上。

(四)引导幼儿自主评价,进行绘画反思

自主评价是学生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反馈,对自己作出的评价,未经过自我反思,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在绘画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自我评价,当幼儿自己参与评价时,幼儿的绘画反思也开始了,反思不仅涉及幼儿如何在绘画中建构经验、情感及社会关系,而且是对绘画及其过程进行深入思考,能调动幼儿的元认知与已有经验,让幼儿洞察绘画与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欣赏与评价自己的作品,讲一讲自己绘画的内容与主题,说一说画面中最有趣的部分,为什么这样画以及画画过程中的感受,在绘画中形成美的素养,在幼儿心灵种下美的种子[15]。

(五)营造美的氛围,培养美的情感

在绘画教学时要营造爱的氛围,在独特与美的意境中,激荡幼儿的情感,打动幼儿的灵魂,进行美的熏陶。首先,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与关爱每一位幼儿,和幼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其次,教师要无条件尊重幼儿,不小看幼儿的能力,也不低估他们当前的水平,相信幼儿能把生活经历与绘画相结合,画出自己的声音,在绘画的天地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感受绘画的自由与美的体验。再次,教师要怀有一颗接纳的心,美是无法被打分数的,对于幼儿绘画作品来说也是一样,无法以分数论高低,绘画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幼儿沉浸绘画创作之中,因此教学要不断给与幼儿鼓励与肯定,激起并保持绘画冲动,使之随着幼儿生命的成长得以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猜你喜欢
绘画幼儿评价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