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观念下的纤维艺术多元化表现

2024-03-07 08:00向明锐
辽宁丝绸 2024年1期
关键词:纤维材料艺术作品当代艺术

向明锐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2)

现代艺术观念在艺术发展的今天俨然成为了一个复杂包容的集合体,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可欣赏的作品,也成为了人们陶冶情操和实施自己创作意识的一种工具,同时人们也将自己的观念赋予了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在寄托了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之外,更是增加了用现代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探讨除去艺术作品的本身之外,它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思想。

1 当代艺术观念下的纤维艺术

1.1 当代纤维艺术的特性

当代艺术观念受艺术思潮的影响,某一种单一的艺术观念并不能对艺术品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直接判断。抽象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也不仅仅只在艺术的领域传播,多元化发展是当代艺术观念发展的必然趋势。观念是当代艺术的一种集合的意识形态,美国概念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认为:“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并不是它所有的构成材料,也不是美学整体性或呈现方式。[1]”在科苏斯看来艺术品作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它的意义价值并不在于物体本身,而在于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这一客观存在附加了背后的精神价值,通过精神价值的附加来引发艺术品观赏者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抛开以材料作品本身以及视角范围之外的艺术价值。这与哲学家康德的观念“哲学人类学”不谋而合,艺术作为天才的作品,给人提供了赏心悦目的产品,也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促进内在情感普遍传达的能力[2]。

1.2 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其艺术的展现形式、观念表达都独具一格,在艺术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纤维艺术,顾名思义是由纤维材料通过创造性的技法来组织而成的艺术品。在经历使用过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等阶段后,纤维艺术作品的展现方式也逐渐开始朝着多样化发展。纤维作品由最初的高比例编织到立体化,逐渐至空间的营造、语境意义的表达。当代纤维艺术的多样化使得它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人类对于艺术观念的表达、解释。在第四届洛桑壁挂双年展上,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阿巴康》(图1),以其独特的造型,巨大的编织尺幅,充满视觉震撼色彩,让同时期的艺术家们感受到了新的艺术语言的诞生。

图1 红色阿巴康

2 纤维艺术与当代艺术观念融合的条件

纤维作品的语言表达分为三部分:材料语言、工艺语言、形态语言,这也是纤维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艺术家们通过材料的选取不同、工艺的创造性研究、各式的造型表现来传达艺术家们特有的独立情感,其多元化的表现也要从这里来逐步分析。

2.1 材料

纤维材料选取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大致分为几个大类:天然纤维材料、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有机纤维材料等。作为纤维作品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感软硬、材料本身的色彩是否能在一定限度上表达作品的含义这都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者来说纤维材料本身就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观赏者也能通过纤维材料的视觉感受、触觉感受更好地了解和判定纤维艺术作品想表达的语言情感。

纸浆是一种纯白之物,施慧的作品《结》(图2),采用纸浆、棉线、木等材料,在木框上结网,再反复用纸浆浇灌在网上,在一遍又一遍的浇灌的过程中,纯白的棉线与纸浆凝聚起来,如同日常生活的反复,大千世界在积累中获得收获成长。通过这纯净的白我们能摒弃杂念,以最纯粹的心态感受我们的生活,体验到纯净的世界。

图2 施惠《结》

2.2 工艺

“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工艺的要求对于任何作品来说都是紧张而又漫长的一环。对于纤维作品来说,工艺除去精细的要求,创意性的延展也不可或缺。在早期的纤维作品中,北宋的缂丝《紫鸾鹊谱》、现藏于法国昂热城堡的“启示录挂毯”在手工工艺的造诣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现代艺术家们对于工艺确实有着更高的要求。“肌理”是一种在物体的表面所呈现的组织纹理的变化,能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感受。纤维艺术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作为一种以材料为基础的艺术语言,怎么通过工艺来表达艺术家的语言,肌理的表现就是一个解决方式。

其一,通过特有的肌理塑造,艺术家们能将材料本身的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工艺的语言表达在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下得以显现。或通过打磨、抛光、挤压、电镀等现代手段,使纤维材料的肌理能够呈现出最大化的效果。其二,工艺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建立在与观赏者的接触中,经过加工的纤维材料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触摸感受,是纤维艺术家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得来的,柔软坚硬温情刚烈都可通过接触来传递工艺的语言。

2.3 形态、科技的发展

壁毯艺术作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开端,包豪斯学院将编织的艺术由平面脱离出来,但其实质仍旧停留在平面空间,图案的造型之美,所叙述的故事在平面空间中封闭了近千年,是时候将他们解放出来,进入到空间语言的氛围中。1942 年杜尚在第一届超现实主义文献展中发表了作品《一英里线》[3],他在一整个展厅的空间中结网,将整个空间搭建的如同蜘蛛网一般复杂,也使人们无法好好地欣赏展厅的其他画作。在形态上杜尚的作品无疑超越了当时的所有参展艺术家,作品也打破常规不是乖乖地挂在墙上让人们评头论足。

显然杜尚的超前思维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但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杜尚的作品是将观赏者们也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客体,他想通过这样不同形态的艺术品告诉世人们,艺术是多元化的,艺术是可以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形态语言或许不如材料语言、工艺语言那么好理解,为此我们需要更加了解艺术家本人的意愿与思想,通过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思考才能更加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3 当代艺术观念与纤维艺术的观念融合

当思想与艺术的碰撞造就出新的艺术表现时,艺术观念与纤维的融合也在潜移默化地推进着。着眼于近代,波普艺术如同泥石流一般将遥远的艺术拉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精英式的艺术观念却依旧将艺术的本身看得高高在上,艺术作品仍旧困于高檐的展览馆中。为此许多艺术家们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将艺术更贴近到生活上来,这是对艺术观念的一种突破与尝试。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西方的现代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从1870 年开始的后印象主义运动到二战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为结束的“现代主义时期”,另一个阶段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到目前的所谓“后现代主义阶段”,或称“当代艺术”[4]。如果说印象派与立体主义的观念将人们对绘画的概念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的表达,那么同时期的纤维艺术作品-壁挂,同样也吸收了当时的艺术观念,不再单单用细密的彩色经纬线图案作为编织的呈现方式,抽象的编织语言同样也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包豪斯学校的编织工坊中就曾大量产出抽象形制的编织作品,例如斯托尔兹制作的《编织壁挂》,通过多种材料的结合形成独特韵律的几何形抽象图案。杜尚被称之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其思想在艺术界拥有着绝对超前的意识,在人们还停留在对“小便池”的震惊中时,纤维作品的艺术家们已经感知到新的艺术风潮的来临,“软雕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展现方式发展开来,纤维艺术又一次将艺术发展的边界向外延伸了。

科技发展,互助共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计算机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捷,艺术的进步也与科技逐步融合。沉浸式的体验艺术可以将古老的或者未来的场景通过科技手段再现,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纤维艺术在与科技的融合中,不仅仅是在材料的研究探索上,在形式与内容的表达上也与科技密切联系。美国艺术家本杰明·鲍尔和阿根廷艺术家加斯顿·诺格斯在洛杉矶当代美术馆完成的作品《羽化边缘》(图3),这件纤维作品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该作品由数千根麻线组成,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精确控制每一根线的染、切割,保证每根线的共性与个性,在展现方式上,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于巴洛克式的穹顶造型,每一根线的安装都十分讲究。染色的线在穹顶空间中有色彩的对立碰撞,又有造型韵律的和谐统一,线的波浪起伏感与建筑的硬朗线条相对立,观赏者置身在空间中仿佛身在幻境。

图3 羽化边缘

4 总结

艺术观念与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无论哪个艺术观念在所处时代都是具有先见的,纤维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无论是材料、工艺、形态都经历了数次的变革,如果说艺术观念是引发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观,那么纤维艺术的发展多元化表现就是艺术发展的表现形式与前进方向——方法论。多元化的发展成为纤维艺术的必然趋势,其一我们不能丢掉作为编织工艺与纤维材料的传统,在传统的方面要取其精华。其二艺术观念作为艺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寄情于物是艺术家们赋予纤维艺术作品的内在灵魂,是艺术家们表达独立思想与我们感受社会思潮的坐标,艺术品的内在含义值得我们反思。其三科技与艺术的交流融合会让艺术的发展迈向新台阶,客观的基本条件与主观的艺术思想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与表达,现代的纤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会愈来愈深入。

猜你喜欢
纤维材料艺术作品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