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幸福河湖”建设规划研究

2024-03-07 02:13魏玉翠鲍书娜胡裕婷
海河水利 2024年2期
关键词:河湖河道生态

魏玉翠,薛 晶,鲍书娜,胡裕婷

(1.镇江市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3;2.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 宿迁 223800;3.苏州新一造价师价格事务所有限公司常熟分公司,江苏 常熟 215500)

1 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河湖治理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实现“美丽江苏”建设目标,根据省河长办总体目标,镇江新区计划2025年完成建成区河道幸福河湖创建工作,2030 年完成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河道幸福河湖创建工作,2035 年全区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

镇江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镇江市东郊,是镇江“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总体布局中的“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总面积222 km2,建成区面积59.6 km2。镇江新区因港而生,依江而兴,河流湖泊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而多样。近年来,镇江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联动”,建设文化河湖、安全河湖、景观河湖、民生河湖。

2 幸福河湖基本内涵

幸福河湖,是指能满足较高标准防洪、供水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要求的稳定而富有弹性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幸福河湖应在长期或者突发干扰下具有一定自我恢复能力并能稳定地保持水源涵养,河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提供可持续、多样性的社会服务功能,水质优良,公众满意度高[1]。

3 现状评价

3.1 技术路线

(1)摸清现状,掌握评价对象特点。根据收集掌握的河湖库历史概况、“一河一策”行动计划、河湖库整治相关成果、水生态监测数据、“两违三乱”整治情况等河湖基础资料,对河湖库的现状情况进行摸排,调查河湖库的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治理、水环境提升、河湖库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系连通、水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料支撑情况,充分掌握河湖库特点[2]。

(2)统筹各项赋分项,科学合理地进行赋分。根据河湖库特点,分项确定赋分原则,给出指导性意见;对于河湖库重点功能保障的赋分项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实施扣分赋值,扣完为止;对于河湖库功能未涉及的赋分项,按照合理缺项赋分。对于需要现场评价或者群众调查的赋分项,以现场勘查、群众问答、填表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实施加分赋值,原则不加至满分。

3.2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主要参考《江苏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试行)》,围绕幸福河湖的基本内涵,分别针对镇江新区骨干河道、建成区河道、农村河道、湖泊以及水库,从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3]、公众满意5个方面构建了河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时不涉及该项指标的按照合理缺项处理。

3.3 评价范围

镇江新区有区级河道18 条,镇级河道65 条,村级河道84 条。镇江新区建成区范围内村级及以上河湖共有13 条,其中有8 条区(镇)级河湖已纳入镇江市建成区“幸福河湖”建设规划中。综合全区河道情况,将骨干河道太平河中段——丁岗团结河、剩余未纳入市级“幸福河湖”建设规划的5条建成区村级及以上河道、非建成区的心湖、3 座小(2)型水库以及现状较好的3条农村河道纳入本次幸福河湖建设规划中,共计13条(座)。

3.4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评价结果详见表1。

表1 镇江新区幸福河湖评价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1)河湖幸福状况大部分未达到幸福河湖标准。依据《江苏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试行)》,得分在90分以上且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的河湖,评为示范幸福河湖;得分在90 分以下80 分及以上的河湖,评为幸福河湖;得分低于60 分以下的河湖,作为重点整治河湖。根据评价方法及标准,评分在80分以上的有4条(座),分别为捆山河、心湖、龙王庙水库、坝塘水库,占比31%;评分在70~80 分的有4 条(座),分别为丁岗团结河、沙腰河、祁家港、鸟巷水库,占比31%;评分在60~70 分的有2 条,分别为汽渡路水系和张许河,占比15%;评分低于60 分以下的有3 条,分别为东支港河、韩桥河、路劲水系,占比23%。现状河湖幸福状况总体一般,离幸福河湖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所有河湖现状评分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所有河湖现状评分分布

(2)水库(湖泊)评价分数普遍优于河道。根据评价结果,水库(湖泊)的评价分数明显高于河道。水库(湖泊)的评分平均值为83.8分,除鸟巷水库,其余水库(湖泊)的评分均高于80分,已达到幸福河湖标准;河道评分平均值为66.3分,其中骨干河道得分73.4分、建成区河道评分平均值为57.9分、农村河道评分平均值为78.1 分,均离幸福河湖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水库(湖泊)得分最高的是心湖89分,得分最低的是鸟巷水库77.7分。河道得分最高的是捆山河86.1 分,得分最低的是韩桥河52.9 分,需重点整治。河道得分值普遍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河道水面清澈度不高,部分河道水质较差,水生态现状难以界定,文化展示程度缺失较多。河库(湖泊)平均得分对比,如图2所示。

图2 河库(湖泊)平均得分对比

(3)河湖水质情况是评分的“关键性指标”。根据每月水质检测结果,水库湖泊最差月水质为地表水Ⅳ~Ⅴ类,河道最差月水质为地表水Ⅲ~劣Ⅴ类。其中,骨干河道丁岗团结河以及建成区河道中韩桥河、张许河现状最差月水质为地表水劣Ⅴ类,这3条河道评价总分普遍不高,均分62.7分,低于河道评分总体平均值66.3分;水质为地表水Ⅴ类的水库(鸟巷水库)评价总分不高,为77.7 分,低于水库(湖泊)评分总体平均值83.8分。这说明河湖水质情况是评分的“关键性指标”,应当特别重视。

(4)各准则层要素得分情况分布不均。本次幸福河湖评价从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5 个准则层开展评价,根据评价成果,各准则层要素得分情况分布不均;得分率最高的为河安湖晏及鱼翔浅底,约87%;公众满意度次之,约83%;其次是水清岸绿,约68%;得分率最低的是文昌人和,约54%。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河安湖晏问题

河湖防洪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河道防洪能力不足,堤身稳定性较差。本方案中5 条建成区河道以及沙腰河局部段堤防尚未达到防洪标准,汛期遇较大洪水时容易发生河水漫溢现象,堤防防洪能力不足。2021 年汛期,丁岗团结河纪庄隧洞南口附近堤段出现滑坡险情,现已进行除险加固,但是根据历年太平河沿线滑坡情况推断,该段再次出现险情概率较大。心湖上连接丁岗团结河的溢流排水口汛期可能出现湖水受丁岗团结河顶托无法顺利排出湖体的情况,湖泊泄水得不到稳定保障。丁岗团结河上团结闸经安全鉴定为“二类闸”,闸门启闭运行不够顺畅[4]。

4.2 水清岸绿问题

(1)水面清澈整洁。河道两岸及堤顶道路两侧基本无垃圾堆放,道路路面较整洁、卫生。韩桥河局部河段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影响河道整体面貌;东支港河有水葫芦、水花生等漂浮物聚集;路劲水系水面长满芦苇,大范围遮蔽水体。

(2)岸带植被覆盖。大部分河道坡面植被状况较好,局部地区如河岸底层河坡植物退化或缺失,地被存在退化现象;村庄附近河道存在利用岸线种植、种菜的现象。

(3)水质优劣程度。丁岗团结河、韩桥河、张许河偶尔会出现劣V 类水,需要重点整治;东支港河、路劲水系、祁家港、沙腰河无水质监测资料;除丁岗团结河,其他河湖库生态水位(流量)、生态水量分配方案等控制指标未明确。

(4)取排有序规范、入河污染控制。现场查勘时发现,东支港河有排口污水直排的现象,入河排口基本信息缺乏、失准;鸟巷水库集水范围内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农田排水及洗车场废水排进鸟巷水库现象。

(5)空间管控有序。目前5 条建成区河道、祁家港未实施划界工作;除骨干河道丁岗团结河,5 条建成区河道、3 条农村河道尚未编制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部分河道堤顶及岸坡存在“四乱”;部分河道巡查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且执法周期较长,实施困难;河道遥感监测利用不充分,河道空间管控能力有待加强。

4.3 鱼翔浅底问题

(1)生态流量保障。除骨干河道丁岗团结河,其他河湖库均未进行生态水位研究,尚未编制保障实施方案;韩桥河、路劲水系河面几乎无水。

(2)生物多样性。丁岗团结河尚未进行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底栖生物调查分析,鱼类保有指数约为50%;建成区河道和农村河道均未开展系统的水生物种多样性调查工作,无法掌握水生物种多样情况,河床水生植物覆盖率较低,基本无挺水植物生长,沉水植物品种单一。

4.4 文昌人和问题

(1)文化展示程度。河湖库周边有关水文化、人文历史、当地民俗风情等宣传展示活动较少。

(2)遗存保存程度。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水文化遗产的消失。目前河湖库周边尚未见有水文化物质遗产,将来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做好保护工作。

(3)景观舒适便利。通过实地勘察,丁岗团结河、张许河、捆山河、心湖总体上景观效果较好。但是,有些河库管理范围内大部分空间都是堤顶道路和居民住房,滨河岸带狭窄,植被覆盖率低,几乎无景观和亲水设施,景观舒适性差。

(4)特色主题公园。河库周边缺乏主题公园,未形成连片自然生态景观风貌,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5 幸福河湖建设方案

5.1 河安湖晏

结合《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2014—2030 年),对建成区5 条河道以及沙腰河局部段按照20 a 一遇的排水标准达标建设。对丁岗团结河沿线堤防加强监测,结合实际情况对岸坡及团结闸进行除险加固。针对心湖通往丁岗团结河溢流排水口易受丁岗团结河顶托无法顺利排水的情况,研究建设备用排水出口方案,保障湖泊泄水通畅。

5.2 水清岸绿

(1)提升河湖日常管护水平。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大河湖整治力度,做好“四乱”整治和生态补水工作,加大河道岸线治理力度,维护河道环境整洁,促进河道治理与保护常态化和规范化。对河坡植物局部缺失的岸段,通过植物配置,选取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生长情况良好的景观植物品种补植;对河坡草皮缺失的岸段,补铺同品种草皮,预防水土流失;在岸坡补种绿化的基础上,种植挺水和沉水植物,恢复脆弱的水生动植物系统。

(2)治理入河(库)排口。进一步摸清排污口底数,开展排口核查溯源,由排放口反推、详细核查全部排放源并与排放口相关联,为后续精准整治和长效管理奠定基础。对核查后确定的排污口制定实施排污口分类整治方案,对历史原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入河排污口予以取缔;对位于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排污口,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措施;针对近期难以取缔的入河排污口,采取截污泵坑、末端处理设施、生物治理等应急整治措施。

(3)疏浚河道及支流底泥。加强对河湖库的底泥深度、污染指标、生物指标的监测,针对河道底泥污染的不同类型采用合适的清淤方法去除污染底泥。健全河道轮浚机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网[5]。妥善处置河道淤泥,严防二次污染,提升淤泥资源化利用水平。针对偶尔出现劣Ⅴ类的水体,一是完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对已完成的工程开展“回头看”;二是加强河道长效管护,确保河道的“长治久清”。

(4)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强化种植业面源管控力度,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量等技术;科学推进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推动农田退水闭路循环回用与生态拦截,努力实现农田退水原位循环“零排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全面排查评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状况,分类分区制定提升改造方案,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高质量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养护,建立健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运维长效机制,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测联网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禽养殖模式,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第三方机构,建成辐射范围明确、资源化利用路径科学、运行管理规范的处理体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支持养殖场流转周边农田,发展种养结合新型经营主体。

(5)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边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管理和生态空间管控,做好河湖划界与“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的对接,积极推进与相关部门实现成果共享,加快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要将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融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涉河建设项目,做好现状涉河项目管理,针对占用河库岸线的房屋,居民房屋可暂时保留,但政府需落实河道管理范围线,规划调整城镇建设用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逐步制定落实管理范围内的房屋清退方案,争取尽早实现不合理占用全部清退的目标。

(6)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健全和完善河湖库水域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涉河湖库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等有关部门及时发现、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严厉打击涉河湖乱占、乱采、乱建、乱排、乱捕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通报、约谈等措施,强化跟踪问效。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强化舆论宣传引导,畅通公众举报渠道,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提高河湖库智能化管理水平。统筹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需求,加快数字孪生流域(河流)建设,建立起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的河湖智能管理系统,对河流、湖泊、水库以及重要引调水线路进行“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监管,保障防洪、生态及供水安全。

5.3 鱼翔浅底

(1)开展河湖库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河湖库泵、闸调度任务,确保满足最低生态水位。建设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的监测设施,对河道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河道进行生态水位监测与计算,确定河道最低生态水位,编制保障方案。

(2)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推动河道滨岸带生态保护。按需求先开展骨干河道、湖泊、水库生态状况摸底调查及评估工作,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掌握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水生动植物状况及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开展定期监测和评估。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项目建设,通过开展水生生物、水文要素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数据收集工作,对水生态现状及其变化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开展建成区及农村河道水生生物种类调查和健康评估工作,形成评价报告,确保河道不出现水葫芦、福寿螺等有害水生动植物。加大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力度和原生物种资源保护,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3)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加强宣传,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禁捕”“禁钓”“禁食”的政策宣传,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抵制、制止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共同打击水生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开展禁捕执法巡查,建立健全日常巡查、联合执法、举报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全区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场所和单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的经营利用行为。

5.4 文昌人和

(1)推进河湖库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根据遗产点的类型、重要性、保存状况等因素,整理出科学、规范、详实、客观的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对策进行保护,重点对具备悠久文化历史的乡镇进行挖掘、调查,深入挖掘与水文化相关的遗存、遗迹,整理后登记造册。加强河湖库水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保护,保护和管理好水利遗产,进一步提高水文化遗产保存率、完好率。

(2)注重河湖库水文化宣传。深化美丽乡村、等级水管单位、水利风景区单位建设创建,展现河湖风貌。结合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修复河湖水系,绿化美化河岸;通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拓展水面,美化自然景观、营造生态景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能集中展示和弘扬水文化的场所,开展水利科普的知识教育,丰富河道水文化底蕴,提高社会公众对节水、亲水、爱水和保护水的认知。

(3)加强河湖库水文化景观建设。结合系统治理、流域内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等项目,加强河道沿线水文化、水景观建设,近城镇段应结合相关规范因地制宜改造河湖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道、景观小品、亲水平台、休憩凉亭、便民长椅等亲水游憩设施,打造特色水景观。近村段因地制宜建设绿树成林的林荫道、多彩多姿的地被花海、姿态优美的景观树种等,在老百姓家前屋后打造水景观,塑造埭前村后河水潺潺、鱼翔浅底,河道两旁柳枝摇曳、芳草萋萋,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畅的和谐景象,充分彰显水乡魅力,与民共享碧水蓝天,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依托镇江新区良好的生态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主题公园、风光带或小游园等。

6 结语

镇江新区通过幸福河湖建设,可以提高河湖库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全社会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水系功能,提高水体质量,保障全区水安全;整治水环境,发掘和凸显水文化、水景观,满足民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可以促进沿河周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促进镇江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河湖河道生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生态养生”娱晚年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