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特色的使命价值观

2024-03-09 09:06王浩然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心价值观价值

王浩然

自2016 年国家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不忘初心”这一词起,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关于“初心”和“使命”所蕴含的深厚价值内涵。在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更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为报告主题。再到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就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且放在“三个务必”之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彰显了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初心和恒心。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反复提及下,“初心”和“使命”这一词很快便在全党,全社会掀起一波讨论的热潮,其深厚内涵被不断发掘,然而我认为“初心”和“使命”除了在现实社会层面具有深刻含义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同样意义非凡,它直接了当地点明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初心,使命的词义以及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

初心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根据现有资料最早处于东晋《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联系原文,初心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果初心不能保全,对一个人来说相比于死亡。所以说这初心一词在最初应用之时就代表了极高的价值水准,也说明了早在晋朝时期的中国人就已经在形成一种超越个人生死这种基础价值判断之外的价值体系。

使命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意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应负的责任。根据现有资料最早处于春秋《左传· 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在这句话当中使命表命令,指一个国家命令执行不畅,就会导致祸事。而今多从使命被授予者的角度去理解,指承担使命者的应尽职责。

使命一词不是孤立、静止的一个词,它的词义本身就蕴含这一种联系的逻辑,代表一种过去与现在相连的横向认知。当我们把这个含义在时间的范围上拉长,拉到整人类历史的长度,我们从中就会看到一种观点,一种历史的观点,一种自1845 年提出就震撼哲学界,影响人类至今的历史观点——唯物史观。所以,使命二字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深厚的哲学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语言生活上的完美体现。

二、中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内涵

每一个社会都有它所匹配的价值与道德体系,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价值观在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它是重要的精神推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拟人化反映。所以一个成熟的的社会必须构建起属于它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国文化要义》指出“在西洋人的意识中生活中,最占位置者为个人与团体两级;而在中国人则为家庭与天下两级。此其大较也。”[2]西方古代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依据于宗教神权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是单个竖状独立出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互不干涉,人的价值第一要求是对垂直上方的“神”负责,只要他们相信的是同一位“神”那么二者就有了认同的基础,就可以进行现实的交流。这种只对上帝负责,精神层面中人与人彼此独立的现象,给西方古代价值观带来一种超脱的情愫在其中。中国古代的价值体系在《中国文化要义》书中表达,和西方竖状独立正好相反,是一种扁平化的以个人家庭为核心再扩大到整个国家社会的价值体系,人与人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相反把彼此之间视为自己价值的一部分,形成一种“天下”观念,这也给中国古代价值观带来一种世俗的情愫在其中。然而,当理论落入人的现实之中,往往会表现出事与愿违,本该是表现超越的东西,实质却被蛊惑沦为世俗,那些看似是世俗的外表,内核却总是表现出超越。

三、在现代化要求下,面临的西方现代价值观冲击

历史的浪潮奋勇向前,在生产力提高,交通运输扩大,文明的联系不断加强的绝对发展状况下,新的经济基础必然会要求产生新的上层建筑,西方现代社会顺势产生出了适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极具侵略性的金钱主义,这些价值观无一例外带着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尤其是金钱主义价值观,在资本主义全球金融贸易体系的掩护下,以及西方价值观对价值概念的刻意掩盖,使得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找到他的信徒。

消费主义,金钱主义在现社会能够大行其道自然尤其理论合理性,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价值衡量,表现一定程度是以商品来体现的,商品本身被赋予了价值属性,所以当一个能代表“价值”的物品出现时,不管它是什么,追求“价值”的这个过程天然就具有合理性。

正如马克思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之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理解这句话首先就要找出它的隐藏前提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表现为价值,但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这句话的精髓还在于后面部分,即商品为何能在资本主义阶段下成为价值是因为商品其中包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本质上是人类劳动,不过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劳动以商品表现出来,所以商品才有价值。对于消费为什么能渗透到社会价值之中,具体理论为商品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属性,其社会属性,人支配人的权利,使得人对商品的追求,就可以实现“人支配人的权利”价值,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价值问题。问题的根本永远在于人,金钱只不过是“人”主动找到使这一过程进行更流畅的最佳替代物,可悲的是,从表象结果来看,这些在这一信条中处于弱势,被支配一方的人同样受它驱使。弱者本性也像强者那样,希望能彰显自己的意志,驾驭弱者;彰显是所有人的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利用了这一人性之恶,人总是想要影响,支配他人,把价值与金钱等同,掩盖价值实体,来对人进行歇斯底里,永无止境支配。

四、人的本质彰显与历史继承

然而关于人的彰显本性这一点这是有问题的,问题出现在哪了呢?出现在把人的定义与人类混淆了。个体人类所展现的特质无法扩大概括到整个人类层面。举个很简单但一直被忽略的事实,相比于其他生物生理结构和外界磨合稳定后,其习性可以保持千万年的不变,然而纵观智人这个物种,在晚期智人5 万年的阶段,其生理结构变化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现实的社会行为表象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人种族,没有生物机理的变化,在一万年以前他可能是部落氏族的首领,过着采集打猎的生活,在6000年以前他可能是一名奴隶,每天受到奴隶主的驱使,在3000 年以前,他可能是一个小地主,每日和土地做伴,从事着日复一日的农业劳动,在300 年前他可能是一名工人,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没日没夜的在流水线上从事工作,到如今,他可能是一个坐在100 米高的钢筋水泥土建筑物里对着闪闪发光屏幕打字的无名小卒。那以后呢,在未来的300 年,人将会成为什么样的表现?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我们是无比确定,就是不可能是如今这样。对的,我相信如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一点表示确定,好像这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这并不普通,甚至应该说是非常耀眼!千年一直以来的改变,使我们默认改变是一种常态,对此我们不会感到质疑,但同时好像也忽略了原因。我想这其中蕴含的原因是我们理解人类本质价值的关键。过去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比较浅显,大多是从生理的角度,指出人类因为自身大脑发达,使人产生了智慧,所以才会使得我们不同于其他生物,成为万物灵长。但这其实解释不了上面举例的现象,部落首领,奴隶,小地主,工人,以及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相互之间在大脑方面有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哲学家,科学家,甚至是企业家,其所达成的一切都是凭借其自生的行为,历史的篇章是由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拍一拍自己脑袋书写的,然而,马克思戳破了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毅然指出,“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3]这一点在标准教科书又详细展开为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然而这也是表象,实际内涵藏着的是人的本质定义问题,与历史的继承。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的精神不是自我凭空的产生,同样也不是来自神秘的虚空,而是来自过去。从当下的时空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彰显是相互的,一个正在彰显他人的人其构成前提就是先接收他人的彰显。所谓人就是在无数他人彰显下形成了“自己”,然后以这个“自己”去彰显他人。同时!人的彰显并不局限于他自己所出的历史时空中。从整个的历史视角来看,这个彰显的发生过程并不处于某个假定的静止时空下,所有人接受的彰显还包含来自过去所有时间段彰显的积累,因为时间是连续的,历史也是连续的,人的彰显内容也是连续的。人类文明的形成,历史的形成就是在一代一代的继承。如果没有对历史的继承基础,所形成的“人”必定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所以说个人的概念只在现实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在社会运转之间用于评价判断善恶是非时才是成立的!在哲学层次来讲的话,只讨论单个人的价值是不成立的,因为“人”不可能单个存在,或者是说“人”的表现一定是在人们中体现的,同时也和历史深深地绑定着。所以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就是从最根本,整体的视角来看人的定义。人的本质组成就是,来自他人和来自历史的继承,同时自己又构成他人的一部分,构成以后的人所承接的历史一部分。大脑不过是这一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要求,把建立在物质生理大脑DNA 上的差别加上,这三个就是全部的社会关系。

五、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特色的使命价值观

根据人的本质,历史的继承,宇宙的价值这些原理,我们就对当下要构建的使命价值观的内涵有了把握。使命价值观是什么?是一个崭新的,在理论上具有深刻内涵的,符合历史时代发展规律的,在实践方面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价值观。具体落实到我们当下,就是构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价值取向,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符合人类文明价值走向,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使命价值观。内容包含,从人的根本价值上,人与人之间如何认知彼此,从历史和文明的角度认识自我。价值不是一时一刻的体现,是在整体中的。从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自己承担的使命,于个人是这样,于国家,于社会也是如此。历史人物,由于其自身的集合代表,在体现上确实会照耀很多人,但不论多耀眼的火焰,都是由其中的火苗组成,越耀眼的火焰蕴含越多的小火苗。单独看这些火苗的一生,可能体现出来的只是萤火虫般弱不禁风随时可能会熄灭的光亮,但最令人欣慰和感到希望的是这渺小的光会一直传递下去,哪怕最后已经微乎其微,哪怕火焰也不曾意识到,但这不代表他会消失,历史知道,他曾经来过。

猜你喜欢
初心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