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成果转化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3-09 07:55张蕴伟王常颖牛玉宏
现代医院 2024年2期
关键词:本市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张蕴伟 王常颖 李 娜 牛玉宏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上海 200031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之一[1]。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2]。上海也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2017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3],旨在实现科技成果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高地。医疗卫生是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政策鼓励和推动下,本市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3—2020年间,上海市三甲医院共获得授权专利7 428件,并且专利授权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体现了上海卫生领域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4]。

然而,技术创新成果必须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体现出价值,才能更好地助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5]。医疗机构是临床实际需求的第一线,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三甲医院的专利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4]。因而,本研究在调研本市三级医疗机构的成果转化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提升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市47家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成果转化内部管理情况、专利转化情况、专利质量情况及所需要的支持等。

1.2 实地访谈

1.2.1 访谈对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分别对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深度访谈。

1.2.2 访谈内容

①科研人员转化意识、转化相关知识认知水平;②医疗机构现有的支持措施和实施效果,以及提高专利质量的做法经验;③医疗机构目前对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成果推介工作等情况;④在医研企合作大背景下,医疗机构在成果转化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和所需支持。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管理情况

本市47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共有18家设置了专职部门负责成果转化,有29家单位由其他部门兼职负责,(见表1)。大部分单位的成果转化由科研/科教部门负责管理。

表1 本市三级医疗机构成果转化部门设置情况 n(%)

在47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共有219名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具体情况见表2。除技术经纪人外,其余三类专业技术人才均不足1人/家。总体来看,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兼职,具有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较少。其中获得技术经纪人资格的人数相对较多,专利管理工程师次之,获得专利代理人和律师资格的人数最少。

表2 本市三级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平均人数情况 (人/家)

本市47家三级医疗机构的成果转化管理措施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3种管理措施的建立情况均处于较高水平。从医疗机构类型与等级来看,综合性医院建设情况略好于专科医院,三甲医院的建设情况好于三乙医院。

表3 本市三级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管理措施情况 家(%)

2.2 医疗机构专利持有情况

本市47家三级医疗机构共持有专利20 502项,其中处于申请阶段专利6 301项,已授权专利6 654项,有效专利7 547项(见表4)。综合性医院和三甲医院平均专利数量相对较高。

表4 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近3年专利持有情况 (项)

2.3 医疗机构专利转化情况

2019年至今,本市47家三级医疗机构转化专利共计564项,占持有专利总数的2.8%,转化总金额为74 066.058万元。获得转化的专利中,国内发明专利273项,占比48.4%;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51项,占比44.5%;PCT发明专利3项,占比0.5%。

共有35家医疗机构反馈了近3年来专利转化情况自评情况。有21家单位表示 “逐年好转”,占比60.0%;有10家单位表示“持平”,占比28.6%;有4家单位表示“转化困难”,占比11.4%。从专利转化方式来看,目前由发明人或团队自行联络公司实现转化最为普遍(见表5)。

表5 专利转化方式和平均占比情况

为了解各单位在专利转化方面存在的困难,本研究从发明人、中间环节、内部管理和受让方4个维度开展了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专利转化存在的困难情况 [家(占比)]

2.4 医疗机构专利质量情况

在47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共有23家在单位层面组织开展了专利评估,占比48.9%。专利评估的方式大多为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评估,或组织专家评审。共有46家单位反馈了所持专利的质量情况,其中自评质量“高”的占比2.2%;“较高”的占比26.1%;“一般”的占比63.0%;“较低”的占比8.7%。共有15家单位反馈了专利质量较低的原因,大部分单位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专利技术本身(占比66.7%),有20.0%的单位认为其体现在专利文书质量上,有13.3%的单位认为以上两者兼有。影响专利质量的部分原因见表7。

表7 影响专利质量的原因情况

3 成果转化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既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发现本市三级医疗机构存在以下共性问题:①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认识不足,转化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②专利申请文书质量良莠不齐、专利布局严重不足;③成果转化管理人员短缺、机构内部缺乏协同;④缺乏专利价值评估机制,无法进行分级分类管理;⑤医企信息不对称,部分企业缺乏诚信,存在恶意竞争等[6-9]。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一些阻碍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的因素:

3.1 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不够灵活

部分发明团队表示,建议允许将成果转化的奖金补充到科研经费中,以支持下一步的临床研究,但目前该做法缺乏制度依据。且如果按照科研经费的使用规范管理奖金,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由度。

3.2 获得转化后的产品入院存在瓶颈

出于避免利益输送等方面的考量,部分单位的成果获得转化后,难以进入本院应用,这既增加了企业的顾虑,也挫伤了发明人员的积极性。中药类成果有院内制剂和新药两种方式可供选择,院内制剂虽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但可以保证患者数量和充足的临床数据,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如果选择新药开发道路,中成药的利润相对较低,且受到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影响,医疗机构的药房收入降低,企业合作积极性也不高,这会导致一些单位情愿放弃药品的成果转化,仅将其作为医院内部制剂来使用。

3.3 管理部门缺乏联动

部分医疗机构提出,目前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很多,但一些政策对适用范围缺乏系统、明确的界定,不同条线的政策限制或引导方向不统一,使得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困惑,影响了政策落地。促进成果转化需要多部门协同,如果管理部门出现条块分割管理,会影响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4 对策与建议

4.1 落实主体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健全成果转化的程序和规则,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大决策制度,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主体责任。

但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时与后期投入市场后的实际形势存在差异性,很难在事前评估定价时做到统筹兼顾,主管部门也需尽快完善尽职免责制度[10]。

4.2 加强成果管理

专利质量直接影响到成果转化,加强专利质量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11]。高质量专利可以通过导航技术匹配对口的企业,高效推进成果转化进程;低质量专利可以先进行研判,技术未过期的成果可以经改进后谋求转化,技术已过期的可以建议中止。对于“沉睡”专利,建议完善知识产权盘点机制[12]。此外,需要加强专利的全流程管理,做好成果披露,重视专利布局,跟踪申请流程,规范合同备案,降低后续可能存在的侵权风险,灵活分配成果转化利益。不应当“一刀切”式地严控成果在本院的应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对成果的应用进行追踪。

4.3 建立成果转化激励制度

临床技术的发展依靠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三驾马车”,其中临床研究对科研基础积累、资源调配的要求较高,中青年科研人员难以独立承担。相比较之下,转化研究不分大小,只要是有利于临床应用,便可能有潜在的市场前景[13]。因此,未来可以通过知识宣讲、案例宣传、新闻报道等途径,让中青年科研人员意识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在踏实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激发创新意识,利用成果转化来改进临床技术。此外,适当改变以论文、课题为主要导向的考核体系,将推广应用明确纳入科研人员晋升考核指标,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14]。

4.4 重视人才培养

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属于复合型人才,需要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规范单位的成果管理,促进成果转化[15]。因此,可以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通过内部集中培训、外部针对性培训等,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此外,收入分配和职称晋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绩效奖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多方面鼓励成果转化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热情[16]。

4.5 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成果转化应做到信息先行。开放资源共享、进行分类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保障上下游对接的精准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率[17-18]。未来可以在本市建立行业科技成果库,对领域内科技成果许可、转让、医研企合作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畅通成果对接渠道。但同时,对于有包括恶性竞争、中途撤资等行为不端的企业,建立成果转化企业“黑名单”,在行业内进行公示,减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4.6 加强管理部门协同

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涉及到诸多管理部门,在促进成果转化这一共同目标牵引下,未来可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同,避免条块分割管理[19]。在政策出台后加强宣传贯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覆盖广大医疗机构和一线科研人员,指导成果转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并畅通产业化通道,让科技成果服务于广大人民。

猜你喜欢
本市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