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及其健康效益研究

2024-03-09 09:06杨亚茹杨剑邱卓英邱服冰肖晓飞彭一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身体

杨亚茹, 杨剑, 邱卓英, 邱服冰, 肖晓飞, 彭一峰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市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 200241;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北京市 100068;4.康复大学,山东青岛市 266101;5.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广东深圳市 518060;6.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烟台市 264003;7.深圳多维康复研究院,广东深圳市 518116

0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中,将康复定义为有健康状况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降低残疾[1-2]。康复作为一项健康服务,主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各种功能障碍人群。康复体育服务是健康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即全民健康覆盖相关目标的关键手段[3]。

《2018-2030 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4]强调了身体活动的益处,即不仅可以带来成倍的健康、社会和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可以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对预防继发残疾、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增进社会融入有重要意义[5-6]。

残疾人是国家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服务人群,也是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重点对象。在社区中促进残疾人参与康复健身活动,是社区康复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7-8]。《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明确要求改善残疾人健身环境,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残疾人开放[9]。通过推广社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政府购买体育健身服务等方式,推动残疾人在社区开展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

残疾人的社区体育活动,是康复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社区环境下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残疾人提升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促进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0-11]。

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简称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本研究基于WHO《2018-2030 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文件并参照WHO《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12]要求,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13]中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设计适用于中轻度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方案,探讨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的健康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项目数据,包括20 个试点社区(或街道职康中心)的230例中轻度残疾人参与6个月社区康复健身活动的数据。

纳入标准:①年龄> 18 岁;②持有残疾证明,且残疾程度为轻度至中度,能够自主活动;③能理解并配合完成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指导员的指导;④自愿参加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项目,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残疾类型为听力残疾或视力残疾;②无法配合运动训练员的指导。

剔除与脱落标准:①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未完成首次基线评估;③主动退出;④未能完成全部面对面康复健身评估及服务。

本研究已经华东师范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HR824-2023)。在实施之前所有人员均被告知参与利益与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案

运用Delphi 方法,经专家研讨基础上,通过收集残疾人体育领域、运动康复领域、ICF 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关于残疾人康复健身服务需求问题的意见,参考残疾人康复需求等服务需求基础上,建立结构化、多维度的活动方案。方案对接WHO《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并且满足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的需求,同时对标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 相关内容要求,并且符合国家《“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残疾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以及《深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相关目标要求。

方案的设计遵循ICF 的功能架构,参照WHO《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推荐的康复健身活动,遵循了运动处方的设计原则,并且考虑到中轻度残疾人功能状态及康复健身活动的需求以及适应性体育活动的方法。本研究主要设计了两个康复健身活动方案。

方案1:活动类型侧重于体适能类,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如热身活动、弹力带抗阻、弹力圈抗阻、无绳跳绳、腕力球抗阻、指力器抗阻、拉伸活动;活动强度从运动开始至运动结束为低等强度—中等强度—低等强度,每次活动30~50 min,每月5 次,持续6个月。

方案2:活动类型侧重于运动技能类和运动游戏类,包括平衡运动、协调运动、球类运动、游戏运动,如球类游戏、本体感觉训练、平衡木训练、平衡台训练、跳绳运动、跳跃障碍物训练、跳跃训练;活动强度随时间递增,从运动开始至运动结束为低等强度—中等强度—低等强度,每次活动30~50 min,每月5次,持续6个月。

1.2.2 结果测量与评估

1.2.2.1 身体活动状况

本研究由专业调查人员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14]对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状况进行调查。IPAQ 可用于评估个体在过去7 d 内的体力活动水平。IPAQ 共27 道题,其中25 道调查个体体力活动情况,2 道调查个体静坐情况。体力活动情况主要由活动类型(工作、交通出行、家务园艺、休闲)和活动强度(步行及中等、高强度)构成。依次调查个体过去7 d 内与工作、交通出行、家务园艺和休闲相关的体力活动。在每类活动中,进一步询问3种不同强度体力活动7 d内的频率和每天累计时间。

1.2.2.2 功能状态

运用WHO《残疾评定量表》(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 WHODAS 2.0)[17],由专业调查人员对残疾人进行功能评定,确定残疾人在理解与交流、四处走动、自我照顾、与他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6 个领域的功能状态。WHODAS 2.0 是由WHO 基于ICF 颁布的标准化的残疾和功能测量的综合评估工具,适用于> 18岁人群,有36个项目,旨在评估6 个领域的活动限制和参与局限。测量一般在30 min内完成。

1.2.2.3 生活质量

采用WHO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明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18],由专业调查人员评估中轻度残疾人的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WHOQOL-BREF 是由WHO 生活质量小组开发的一种常模测量工具,共包含26 个项目,1项关于一般生活质量,1项关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24项属于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4个维度。测量在30 min内完成。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身体活动参与情况以频数表示。显著性水平α= 0.05。

2 结果

2.1 IPAQ

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后,在工作、交通出行、家务园艺、休闲4 个领域各项体力活动的得分均显著提高(P< 0.001)。见表1。

2.2 WHODAS 2.0

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后,在认知、活动、自我照护、与他人相处、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社会参与维度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下降(P<0.001)。见表2。

表2 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前后WHODAS 2.0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WHODAS 2.0 pre and post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2.3 WHOQOL-BREF

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运动健康体育活动后,在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4 个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P< 0.001)。但总分前后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3。

表3 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WHOQOL-BREF pre and post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3 讨论

身体活动及其参与水平是影响残疾人健康、康复和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15]。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身体活动,包括体适能类(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技能类(平衡运动、协调运动等)以及运动和运动游戏项目类(球类运动、游戏运动等),通过为残疾人提供简便易用、多种类型的运动器材,满足残疾人不同运动的需要。

结果表明,基于社区的身体活动干预能够提高中轻度残疾人在工作、交通、家务园艺、休闲4 个领域的身体活动量,低等~剧烈运动或娱乐活动的时间增加,并能保持24周,日常身体活动水平改善。

由于缺乏适当的身体活动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机会,残疾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倾向增加,如不健康饮食、久坐行为等[16]。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技术示范及服务模式,是保障残疾人有效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的重要措施[17-18]。本研究采用适当的身体活动指导、积极友好的残疾人社区运动知识与文化宣传、科学的辅助技术和设备提供,有助于解决残疾人动机不足、坚持不够、抗拒锻炼等问题,改善了中轻度残疾人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提升了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维度的生活质量。

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19-20]。残疾人体育重在参与,这是残疾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21]。本研究在深圳市成功创建了2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示范社区,形成了深圳市示范点网络。此外,基于WHO《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推荐的康复健身活动,构建了两套适用于社区的康复健身活动方案。实践证明基于ICF 的功能架构和WHO《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拟定以身体素质为主和运动技能为主的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2-23]。

4 结论

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有助于提高中轻度残疾人体育活动水平和活动参与度,改善整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身体力“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