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金融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4-03-11 13:29陈鸿雁苏电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金融学线下育人

陈鸿雁 苏电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关健词: 金融学;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金融学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主线,按照立德树人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挖掘金融学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优化整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专业能力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将金融学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可预期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从学校起草拟定培养计划、指导意见、专业制定到具体培养方案,每个环节要突出立德树人,同时要注重学理,又要亲近业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专业能力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应用型本科必须掌握的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精神。瞄准前沿性、先进性和高阶度深化改革,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将行业真实任务、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融合验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确立富含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目标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将金融学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可预期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合。

(一)可预期学习目标

掌握金融学基本概念,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和信用工具,利息和利率,延期、期货与期权,互换基础货币,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等。熟悉货币时间价值,期货盈亏特征分析,股票和证券价值评估,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等有关知识点。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综合使用相关金融理论和知识分析金融现象及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面对各种金融信息、金融事件及金融观点能进行评价和判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围绕金融相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进行学术研究。

(三)课程思政目标

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要义融于多样化教学内容中和专业知识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公民诚信素养、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构建和完善金融学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育人体系。

二、以课程思政重构教学内容

金融学线上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有明确的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成为线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依托高质量的金融线上课程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并根据课程实施推广效果,不断对教学设计内容进行改进优化。通过反馈、改进和提升,持续完善课程建设,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金融学线下课程基于已有线上课程资源,对线下内容进行优化重塑,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将领域热点问题纳入教学体系,增强线下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增加研究性教学内容,提高线下课程内容的高阶性。

(一)着力课程设计,精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金融专业知识如何加强价值引领,需要从课程建设源头做起,在教学整体设计中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在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入调研和对大学生现状充分剖析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课程专业素质目标和素质育人目标,制定《金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思政课程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步骤和任务要求,精心致力于课程顶层教育教学设计。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运用、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方法创新、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八个方面搭建课程思政框架,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从金融学相关教学资源中围绕培养目标精心遴选体现育人目的的教学内容,不断挖掘可以体现思政内容的知识点,形成若干个教学模块。

(二)坚持以人为本,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渠道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辨、学会融入社会,增强承受挫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尊自信,善于与他人合作,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社会公德意识、个人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所服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金融学中许多理论都是在扎实的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进行验证式的探索与观察的素材十分丰富。在机制推动、多方联动下,重构“12340”实践教学新体系:一条主线梳理实践育人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实效性。两轮驱动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开展大型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建立企业基地,虚实结合的企业化实践环境,解决了工作岗位与学位不匹配的困境,理论和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形成清晰的映射关系,每一种能力有明确的课程支撑。三层递进实践内容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四大支撑对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双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及建设性介入策略,协助学生达到预期成果,建设“课、岗、赛、创”一体化智慧实践平台,推动学生从解决有固定答案问题拓展到解决开放问题,开发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竞赛、双创大赛、毕业综合设计五个层次的实践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实践能力训练到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环境中,形成高阶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精选金融事件,开展案例分析

典型的案例是最直接的教学素材,鼓励并要求学生注意发现、观察、调查、搜集典型的金融案例,运用所学理论自主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组织学生搜集金融事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有机结合,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问—学—用—导”教学模式创新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为特征的线下课堂教学缺乏前沿性、先进性和高阶度,基于以上情况,课程组创设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两个教学场景,适应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了“问—学—用—导”的立体式教学体系。既各自独立,都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同时又环环相扣,相互交叉,协同使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学科应用相结合,体现金融学专业特色,做到“四个重视”,即重理解、重应用、重动手、重实效。创新“问—学—用—导”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并自行完成知识构建,丰富课堂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产教融合优势,与银行紧密合作,实现教学方式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转变。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状态安排学习进度,完成学习项目,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度互动的学习机制。

(一)问——课前导学,课中讨论

课前导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金融课程学习微信群或QQ群,教师通过群时时提醒和指导学生完成线上课程的在线咨询、在线讨论,发送课程学习资料,开展课程在线测验,根据在线测验成绩及反馈,教师动态调整线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知识理解:了解我国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经世济民的责任感。

课中讨论:由教师创建视频,并设置启发式的问题或导入相关金融事件,了解金融业理论和实践前沿,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培育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在网络课堂平台上布置阅读和学习的作业,以及发布项目任务。

(二)学——自主学习,在线测试

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根据作业的要求在线学习微课、教学视频,查找并阅读资料,自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整理读书笔记,完成在线测试等学习任务。

(三)用——小组合作,企业实践

将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5~6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研究,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通过组织研讨和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程中出现的相关金融案例,完成指定金融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框架,做到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高阶能力,对那些在课堂教学中尚未完成讨论的问题,通过线上课程平台、微信群或QQ群继续讨论。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银行资源,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围绕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到银行等实训基地现场教学,部分教学内容由银行专家和业务骨干讲授,师生与银行专家共同进行案例分析,企业导师指导业务实操,学生积极配合,反应热烈。

(四)导——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设置金融学课程汇报专题:1.数字货币(比特币、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Libra)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日本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阶段)。3.利用外资的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4.消费信用的种类及案例。5.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并轨,利率并轨有哪些具体内容,难点在哪里。6.“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发起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意义。6.为什么“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7.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如何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8.美联储是如何运行的,与我国中央银行有何异同。9.结合全球创业板市场,谈谈中国创业板的发展。10.谈谈对养老金入市的看法。11.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规模。12.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具体应用。这既是小组展示项目设计成果的环节,又是教师引导、点评和答疑的环节,通过课堂项目汇报、组内研讨、教师点评,发现项目设计中存在问题,并退回到问、学、用等环节寻找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引导、点评和答疑,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树立其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法治思维,培养大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强化大学生对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

四、课程思政考核融入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思政考核采取线上与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统一、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多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进行,线上学习成绩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完成作业及讨论互动等课程平台成绩为计算依据,主要考核学生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达成、知识迁移能力,学习过程考核主要以课堂出勤、互动、汇报及企业实践等成绩为计算依据,考核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具体考核内容详见表1。考核要体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体现金融业的理论和实践前沿,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考核学生是否能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表1 评价考核标准

猜你喜欢
金融学线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