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针挂线辅助肺结节精准穿刺效果及影响因素

2024-03-11 07:52金辉谭捷宋珊王英虎马丽华
肿瘤防治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针体内应力针尖

金辉,谭捷,宋珊,王英虎,马丽华

0 引言

经皮微波消融术是恶性肺结节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精准穿刺是确保消融效果的重要基础。尽管业内探索多种辅助精准穿刺方法和技术[2-15],但是迄今,CT引导下肺结节精准穿刺依然是介入医师和影像医师关注的焦点[16-17]。为提高穿刺精度,我们收集恶性肺结节107例,采用挂线法辅助微波针肺结节穿刺,并分析术中影响穿刺结果的若干现象,旨在提高肺结节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3年3月经细胞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07例孤立性恶性肺结节患者,其中男71例,女36例。年龄21~86岁,中位年龄56.9岁。原发性肺癌86例,转移性21例。CT肺结节轴状位长径5~25 mm,平均13.6±6 mm,其中5~10 mm 23例,11~20 mm 63例,21~25 mm 21例。实性肺结节(solid pulmonary nodules, sPN)59例,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s,mGGN)32例,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 pGGN)16例。肺结节距胸膜≤1 cm 21例,1~5 cm 59例,>5 cm 27例。43例患者有基础性肺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14例、哮喘11例、肺纤维化9例、肺结核 6例和矽肺3例。

1.2 设备、器械和术前准备

美国GE 64排螺旋CT,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KY-2200型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消融针(微波针)KY-2450B,白色棉线1条,长100 cm,经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后备用,血管钳,若干纱布垫,手术铺巾,穿刺包,监护、吸氧等设备。患者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及胸部增强CT检查,排除肺穿刺消融禁忌证。嘱患者平静呼吸训练。告知家属或患者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石家庄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3 方法

患者取多种体位,以其舒适、方便术者操作为目的。CT扫描参数:层厚1.25 mm,层间距1.25 mm。将定位栅放置在拟穿刺体表部位,平静呼吸状态下确定进针点、进针方向和深度。胸壁消毒、铺巾和麻醉后,经进针点、沿进针方向将消融针插入胸壁。取长100 cm白色细丝线一条,其中间固定在消融微波针针杆或尾部,两端甩出线头50 cm,根据肺CT显示针尖与结节的空间位置,牵拉两端丝线的方向和张力,调整针尖方向(调针),并用血管钳将丝线固定在铺巾表面,见图1。

图1 微波针挂线法操作示意图Figure 1 Operation diagram of thread-hanging method on microwave needle

当针尖指向结节时,向前推送针体(进针),即调针、进针序贯进行(序贯穿刺模式)。随后,CT扫描核实结节与针尖位置,如果针尖方向偏离肺结节,则再次调整丝线的牵拉方向和张力,当针尖指向结节后,向前推送针体,直至针尖插入结节中心部位,启动消融过程,见图2。本操作由两位有18年肺穿刺经验的医师独立完成。

图2 微波针穿刺肺结节CT示意图Figure 2 CT operation diagram of using microwave needle in puncturing pulmonary nodules

1.4 观察内容

穿刺成功:穿刺过程中无退针,且针尖插入结节中心区域(3环靶区中心1/3区域),反之为失败。记录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以及术中出现、并影响穿刺结果的若干现象:(1)针体裹挟现象:进入肺内的针体受到针道周围组织夹持,在一定进针范围内针体与周围组织同时、同向和等距离向前移动(≥0.5 cm),针尖在肺内没有实质性向前移动;(2)针体滑脱现象:进针深度明显超出预定进针深度(≥0.5 cm);(3)针尖推顶现象:进针时针尖推顶结节向前移位(≥0.5 cm),但针尖未能进入结节或预定结节位置;(4)肺结节坠积现象:受自身重力作用,肺结节呈现下沉移位(≥0.5 cm);(5)结节径向形变现象:进入结节的针尖径向移动时,结节受到针尖推、拉作用,引起结节发生形变,受到针尖推顶一侧的结节组织压缩,而受到针尖牵拉一侧的结节拉长≥0.3 cm;(6)结节掩蔽现象:穿刺过程中,肺结节(大小、边缘、形态、密度、或位置)与其周围肺组织结构分辨不清;(7)针尖径向调针距离:当径向力作用针尾时,针尖在肺内发生相反方向移动。

2 结果

消融微波针穿刺成功101例(94.4%),失败6例(5.6%),其中退针2例,针尖插入肺结节非中心区域4例(3环靶区中、外2/3区域)。气胸23例(21.5%),肺内出血19例(17.8%),均为少量。术中发生针体裹挟现象9例(8.4%),裹挟距离0.5~2.5 cm(平均距离1.2±0.5 cm);针体滑脱现象6例(5.6%),针尖向前移动超出预定进针深度0.5~2.3 cm(平均距离0.8±0.3 cm);针尖推顶现象19例(17.8%),推顶距离0.5~6.5 cm(平均距离1.6±0.7 cm);肺结节坠积现象15例(14.0%),体位改变后肺结节移动距离0.5~2.4 cm(平均距离0.9±0.5 cm);结节径向形变现象14例(13.1%),针尖牵拉一侧的结节长度增加0.3~1.2 cm(平均距离0.5±0.3 cm)。结节掩蔽现象5例(4.7%);针尖径向调针距离0.3~3.6 cm(平均0.7±0.4 cm)。

3 讨论

目前C T 引导下肺结节徒手穿刺依然广泛应用[18],若提高穿刺精度需要术者长期经验积累[19-20],因此该穿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现行CT引导下,徒手肺结节穿刺属于盲穿,不可避免偏离预定方向,于是术者在消融针尾施加一个径向外力,矫正针尖方向,结果针道周围的组织发生形变,内应力产生,其力的大小与针尾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由径向调针产生的内应力称为静态内应力。当作用于针尾的外力消失后,内应力释放,针尖恢复原位,因此有效调针不仅需要调整针向,同时还需要向前推送针体,即调针-进针同步进行(同步穿刺模式),于是针尖产生一个反向内应力,前后内应力综合作用结果决定针尖方向。因此术者需依赖经验、多次调针、进针、甚至退针、才能使针尖插入肺结节预设部位,穿刺精度受到限制。

呼吸时胸廓与肺反向运动,作用于针体的内应力大小和方向随呼吸实时发生改变—即动态内应力,导致针体摆动。吸气时胸骨、肋骨上举,胸廓扩张,致使肺组织前后径和横径扩大(横向),这种肺横向移动产生的内应力对于横向走行的针体作用较小。然而,胸骨、肋骨上举产生的纵向内应力对于横向走行的针体作用较大,导致针体纵向摆动,摆动幅度随胸廓部位下移而逐渐增加,Chen等报道,平静呼吸时85例肺结节移动距离平均1.76 cm,且与结节大小和胸膜距离无关[21]。同样,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幅度可达2~4 cm,由此而产生的纵向内应力作用于针体,使针体摆动进一步强化,这种摆动幅度在近膈肌处最为明显。针体摆动的中心轴位于肋间隙或附近,由于胸壁组织密度高、弹性差,而肺组织密度低弹性高,针尖方向主要取决于胸壁内应力,意味着若要对抗胸壁内应力,需要肺内更大的调针幅度和更长的进针距离。同时,鉴于杠杆效应,导致肺内针尖纵向移动距离与肺结节不完全一致,特别当针体胸壁内,或肺内走行距离较长时,穿刺精度进一步受到限制。

采用微波针尾挂线方法,应用序贯穿刺模式可提高肺结节穿刺精度。由于丝线两端固定在铺巾表面,一个大小、方向恒定的外力始终作用于针尾,使得静、动态内应力无法释放,从而针体呼吸摆动消失,针体周围肺组织和肺结节受到制动,使得针尖位置在CT扫描时与穿刺时高度一致。另外,序贯穿刺模式将穿刺过程分解成调针、进针两个过程,调针时术者不再顾忌内应力影响,可以根据CT显示的针尖与肺结节位置,通过改变丝线两端牵拉方向和张力,调整针尖方向,当针尖指向结节中心时,再向前推送针体。至此,调针和进针有了客观、量化、稳定参照物,减少了对经验的依赖,从而提高穿刺精度。Tsai等[22]报道采用无菌孔巾作为支托、调整针尖方向,辅助同轴针肺结节穿刺,虽然文中未提及内应力概念,确是最早应用序贯穿刺模式的范例,遗憾的是该方法调针、控针效率低下。

本研究应用挂线方法包括:单线针尾挂线方法(图1A):当针体呼吸摆动小或无时,适宜应用本挂线法调整针尖方向;双线(针尾、针杆)挂线方法(图1B~C):(1)当针体呼吸摆动较大时,适宜应用双线挂线对抗针体摆动,特别丝线牵拉方向与针体摆动方向一致时;(2)当消融针尖插入胸壁或表浅时,体外针体受重力和呼吸作用发生偏移,引起针尖移位,适宜应用双线(甚至三线)对抗针体受重力和呼吸作用发生偏移,稳定针体和针尖方向;(3)当针体与CT扫描床平行或近乎平行方向进针时,针尾受重力作用下垂,适宜应用双线保持预设针体位置和方向(图1B~D);支架辅助针尾挂线方法(图1D):主要用于针体与CT扫描床平行或近乎平行进针时,或与胸膜切线平行路径进针时(图2D~E),这时牵拉丝线与消融针成角过小,丝线牵拉力矩小,若要调整针尖方向需要加大拉力,丝线张力增加容易拖拽孔巾移位,甚至引起针尖非意愿性向前移动。单或双支架改变了力的作用点,增加了丝线牵拉力矩,血管钳丝线固定点受力明显减小。

本研究消融针穿刺成功101例(94.4%),显示挂线法辅助穿刺具有较高成功率。当针尖距离结节≤0.5 cm时,应精细调针,谨慎进针。尤其针尖插入结节表层并偏离中心区域时,对于mGGN和pGGN仍可尝试结节内调针,将针尖插入结节中心区域。反之部分sPN结节内调针困难,常需退针到结节边缘,重新调整针向、进针;胸膜下结节宜采用与胸膜切线平行路径进针,尽可能肺内调针距离≥2 cm,此时消融针与胸壁夹角可能很小,宜采用支架辅助挂线法调整针向(图1D、图2D~E);当肺结节前缘或侧缘毗邻胸膜、血管等重要结构时,先将针尖插入结节中心,采用挂线法径向拨动结节脱离前缘或侧壁重要结构,随后针尖贯穿结节,保持丝线张力和安全距离后,启动消融过程(图2A~C)。针尖径向调针是实现结节精准穿刺的重要方法(图2A~B),调针距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针杆硬度、长度、胸壁及肺内走行距离、针尾受力大小、肋间隙宽度、针杆与肋骨上下缘距离、基础肺疾病和针尖肺内部位等。穿刺失败6例(5.6%),失败原因与胸壁厚、结节小、磨玻璃样结节、毗邻胸膜或膈肌结节、呼吸幅度大以及针尖推顶、针体滑脱和掩蔽现象有关。其中退针2例,针尖插入肺结节非中心区域4例(3环靶区中、外2/3区域)。

气胸和肺内出血是经皮肺穿刺常见并发症[23]。本研究发生气胸23例(21.5%),多出现在消融针退出胸壁后,肺内出血19例(17.8%),其中针道出血16例、消融区出血2例、针道和消融区均出血1例,均为少量。减少气胸发生的关键在于预设穿刺路径时避开肺气肿、肺大泡或减少胸膜损伤。对于穿刺路径中(横向、纵向)血管结构,可通过挂线法,调整针尖方向,避开血管后进针,当针尖避开或跨越血管后,回调丝线使针尖恢复原有方向后进针。

本研究中针体裹挟现象多见于胸壁厚、背部入路、肌肉紧张或步进距离短、速度慢患者;针尖推顶(推移)现象多见于结节小、密度高,位于肺尖,肺底或肺周边部位,或步进距离短、速度慢时(图2D、E);针体滑脱现象多见于针体裹挟现象、结节顶推现象、快速进针、消融中或咳嗽时(图2B、C);肺结节坠积现象多见于实性、较大或位于肺周边部位肺结节,坠积距离与体位有关,亦与时间有关(即时坠积,延时坠积);结节径向形变现象见于径向调针结节,结节形变主要与结节大小、密度、部位、肺部基础性疾病,以及径向受力大小相关;结节掩蔽现象多发生在小结节、mGGN、pGGN或肺(组织或血液)坠积部位,肺出血、针伪影或结节推顶、形变亦可出现掩蔽现象。

目前,上述若干现象鲜有文献报道,其产生原因、机制、临床意义,以及术前预判、术中防范和术中处理等亟待探索。

综上所述,应用挂线法辅助肺结节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应注意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并影响穿刺结果的现象。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属于单中心、回顾性非对照研究,期待更多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针体内应力针尖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仿生低阻力医用缝合针设计与刺穿过程的数值模拟
镀液添加剂对镀层内应力影响的研究
观察黄褐斑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美容针结合体针方法的应用效果
液肥穴施肥机扎穴针体与土壤互作仿真分析及试验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DLC涂层的制备及内应力、热稳定性改善措施研究现状
针尖和笔尖
汽车塑料零件内应力浅论
针尖遇到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