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加宽公路交通安全评价要点探析

2024-03-11 09:20文图程金良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车道行人路段

文图|程金良

二级加宽公路又称“超二级公路”,是我国公路建设的历史性产物,由双向两车道加宽到双向四车道或四车道以上,由于没有中间带,致使对向行驶的车辆越过双黄线强行超车、车辆在路段穿越双黄线掉头、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车行道等交通违法突出,交通事故多发;由于硬路肩宽度不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在外侧车道混行的情况突出,行车秩序混乱。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二级加宽公路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公路管理机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部分二级加宽公路已完成“二改一”(二级公路改一级公路)或开展安全隐患治理。但由于存量依然不少,对部分地区的交通安全形势防控占有较大权重,在一定程度上仍困扰当地对此类公路安全形势的有效管控。本文从道路交通管理实战出发,探析二级加宽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要点,以期更准确、科学、全面地找到二级加宽公路隐患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调查分析

(一)设计图。通过收集竣工图、施工图及专家审查意见,以及大型养护施工图等资料,了解掌握公路基本参数,如公路设计年代,设计速度,平、纵、横断面几何参数等。施工图的设计年代决定了研究项目适用行业标准的版本。通过已知设计速度检查公路平、纵、横断面几何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一般选取研究路段前三年交通事故数据,包括一般程序处理的伤人、亡人事故,纯经济损失或人员轻微受伤采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包括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通方式、肇事车型、原因等单维度分析,从交通事故涉及的人、车、路、交通违法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多维度交叉分析应注重将事故因素与道路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三)交通违法统计分析。客观全面掌握研究路段的交通违法数据对交通安全评价意义重大。在交通安全评价中,应开展现场调查,同时注重将交通违法与公路交通设施、已采取的交通组织方式结合起来调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场速度调查要求在路面干燥平整无病害的地点进行,测速地点的选择有利于隐蔽,避免在观测速度时对驾驶人造成干扰,影响驾驶人对车速的控制。

(四)公路现状调查。一是公路几何数据现场测量。公路的几何数据不能单纯依靠设计图纸获取,客观真实的数据需通过现场测量获得。除了获取交通安全评价标准规定的数据外,二级加宽公路应重点获取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中央分界线等宽度数据,这对调整道路横断面分布至关重要。二是交通量及其构成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控卡口获取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交通量及其构成。重点围绕研究路段总流量及服务水平、非机动车交通量、不同车型分布、季节分布、时段分布。研究路段为城镇化地区公路的,还应调查过境交通与通勤交通、到达交通的分布情况,通勤交通应开展OD 调查和出行方式调查。三是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调查。应对照设计图纸开展安全设施设置情况调查,重点对中央隔离、机非隔离设施、防护设施设置必要性、可行性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标志标线是否齐全、合理,非机动车通行路权是否明确等。四是平交路口交通组织调查。双向四车道以上的公路一般平面交叉口较大,重点调查沿线路线交叉与被交路的位阶差、是否渠化,进口道是否实现机非隔离,是否单独组织左转和掉头交通,信号配时方案是否符合实际通行需求等;指路体系设置是否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2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尤其是被交路为县道及以上行政等级的公路时,是否设置了交叉路口告知标志。五是研究路段在路网中的地位作用调查。应调查其所在路网的周边道路通行情况及其服务水平,为做好路网交通组织的建议措施进行铺垫。若调查路段大型货车占比高,还应对受流道路的技术状态进行调查,排查是否存在危桥、转弯半径过小等问题。

二、综合分析评价

(一)研究项目工程特征及问题评析。一般来讲,应对研究项目的道路条件、设施、重要结构物、交通运行特征、管理措施等基本情况,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对路段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几何参数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如“研究项目存在8 处纵坡小于0.3%的路段,但全线采用了双向2%路拱横坡,合成坡度均大于0.5%,满足排水要求”。对公路设施设置的符合性进行评价。若研究项目运营阶段开展过隐患治理提升的,还应对治理提升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进行核查,对提升措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二)公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一是评价适用标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二级公路路段服务水平以v/c 值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评价,但其评价参数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更复杂,如下表所示,包括延误率、速度、禁止超车区段占比,且基准通行能力是以路面宽度为9m 的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80km/h、60km/h、40km/h 对应的通行能力:2800pcu/h、2500pcu/h、2400pcu/h,而二级加宽公路的路面宽度在14m 以上,行车道数量也都在双向四车道及以上。因此,采用标准二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显然不合理,根据其横断面分布特征采用一级公路服务水平评价方法更为合适。二是服务水平计算方法。应在充分评析道路工程特征、交通量及其车型构成、时间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根据一级公路求v/c 值方法,计算二级加宽公路服务水平。由实测交通量数据,求得研究项目公路单向年平均日交通量(DDAT),明确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以华东地区为例,近郊一般取10.0%),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规定,v/c=DDAT×10%/(单向车道数×五级服务水平对应最大服务交通量Pcu/h.ln),得出v/c 值,查表可得对应服务水平等级。

表 二级公路路段服务水平

三、交通安全评价

总体上讲,交通安全评价应对道路的技术指标符合性、道路线形、路侧、路基路面、路线交叉、接入口、非机动车及行人过街设施、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限速、隧道、桥梁、复杂路段等内容进行逐项评价。但对二级加宽公路,应着重对公路横断面分布、安全设施设置、速度管理、交通组织、平面交叉口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公路横断面分布评价。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车行道宽度,是否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的设计速度大于60km/h 时车道宽度为3.75m,设计速度60km/h、40km/h 时车道宽度为3.5m。二是硬路肩宽度是否满足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的通行需求。在管理实践中,部分二级加宽公路为了达到双向四车道通行的目的,将原有的硬路肩缩窄或直接取消硬路肩,导致外侧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混行严重。三是中分带布置情况,重点关注对向行车道分界线双黄线的设置情况,是否用单黄线代替,是否仍然给借用对向车道超车提供可能。

(二)安全设施设置情况评价。在对二级加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价时,应参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 074—94)。重点对路侧护栏、中央分隔防护设施、结构物端头处理、平交口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路侧防护栏应参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 074—94)中4.1.1 规定,边坡坡度陡于1:4、路堤高度大于2.0m 的路段是否设置了护栏;通过分析迎面相撞事故的发生情况,对设置中央隔离、防护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对现状公路设置的护栏端头处理情况进行评价,重点是护栏外展斜率是否符合要求、护栏端头是否锚地、埋入土体或安装吸能装置等。

(三)速度管理评价。重点对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管理速度(即标志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是对同一路段的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差值进行评价。当差值大于 20km/h,应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管理速度与设计速度关系及协调性的评价,应调查分析管理速度的确定依据及过程,大于公路设计速度10km/h 至20km/h 时,可根据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5 部分:限制速度》(GB 5768.5—2017)开展交通工程论证,以确定是否合理、安全。另外,要注意“低限速、宽车道”现象的评价,即车行道宽度大于技术规范规定的宽度。

(四)路段交通组织评价。根据二级加宽公路交通事故特点,路段交通组织评价应突出以下重点:相同方向通行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分离,横断面上围绕横穿、掉头、强行超车等行为的管控。从两个方面进行交通安全评价,一方面,从交通工程措施上,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路权,物理措施阻止车辆横向穿越进入对向车道实施掉头、横穿、超车;另一方面,从管理措施上,对横穿、掉头、强行超车等交通违法查处及其效果评价。

(五)平面交叉口评价。除了评价一般平交路口视距、路线交角、沿线接入管理、交叉口间距等要素外,还应突出路口渠化及效果,进口道分布情况,非机动车、行人过路设施设置情况。一是四车道及以上公路交叉口应进行交通渠化设计,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和隔离设施的设置,引导车、人有序通行。二是评价进口道布设、转弯交通组织等情况。重点对导向车道宽度、分向行驶车道分配、导向车道上游交通组织情况进行评价。三是根据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及通行特征,通行路口的方式,通行路权保障,交通流线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事故集中路段评价。二级加宽公路事故集中路段一般为穿村过镇路段、线形不良路段、平面交叉口等点段,除了前文提到的要素评价外,应加强与道路环境相关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如与“路田一体”“路宅一体”相关的涉路行为、人、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价;加强夜间照明条件、进入村镇路段前的安全警示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四、交通安全提升措施与建议

(一)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路段上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在平面交叉口合理渠化设计,进一步明确路权,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二)速度控制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和事故发生情况,提出合理的速度管理方案,可采取局部路段降速、按车型限速、按车道限速,以及运用建议速度与急弯、事故多发点段相结合等措施。让车行道宽度回到标准宽度很重要,研究表明,一个车道宽度每减少0.12m至0.14m,车辆运行速度下降10km/h。对道路线形好、超速严重的路段要加强测速,加大查处力度。

(三)优化横断面布置。首先,判定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相对较大的路段是否属于城镇化地区公路,具体判定方法可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关键技术指南》附录A。若是城镇化地区公路,可以执行《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关于车道宽度的规定,速度为80km/h 时车道宽度3.5m,50km/h 或60km/h 时车道宽度为3.25m,40km/h 时为3m。若不是,可采取降低管理速度,缩窄车道宽度的方法。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如管理速度为80km/h 的路段,可将速度降至60km/h,同时符合城镇化地区公路的,车道宽度可降至3.25m,节省出来的空间供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其次,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规定,充分挖潜公路横断面资源,利用硬路肩和全铺装土路肩的空间供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四)完善交通隔离措施。实践证明,交通隔离措施是较为彻底地解决二级加宽公路秩序乱、事故多发的有效措施,在评价中应格外注重应用。首先是对向交通的硬隔离,将隔离设施设置于双黄线中间,可以是交通隔离栏或组合式波形梁护栏。采用何种形式隔离设施以及如何保证侧向余宽等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论证。对向交通硬隔离措施能有效杜绝跨越对向车道强行超车、穿越中央分界线掉头、非机动车和行人横穿公路等交通违法的发生。其次是同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的隔离。根据事故防控实际需要,一般提倡在平面交叉口的进口道和出口道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进口道从导向车道上游5m 至10m 开始设置,在路口斑马线结束,出口道设置5m 至10m。

(五)提升交通安全设施。重点突出路侧护栏防护等级提升、迎面相撞事故多发的局部路段设置中央护栏等内容。对照建设时期标准规范,对交通安全设施缺失的应按现行标准提出建设措施;对符合建设期标准的,也应结合现状公路交通量、交通事故等情况,参照现行标准提出提升、完善安全设施的建议。

(六)平面交叉口综合提升。重点突出交通渠化设计,明确行人与车辆的通行权;提升交通组织措施,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通过展宽、压缩车道宽度等方法设置转弯专用车道;根据交通量及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提出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建议措施;根据交通组织和事故预防的需要,提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隔离措施;交通事故多发时段在夜间的,还应提出设置照明的建议。

(七)执法与综合管理提升措施。加强秩序混乱和交通事故多发的重点时段、局部路段的巡逻管理及异常交通事件的快速处置;加大对非机动车、行人随意横穿公路,机动车跨越中央分界线强行超车、路段掉头等交通违法的整治力度;加强对过往车辆驾驶人及沿线居民、企业员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

猜你喜欢
车道行人路段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浅谈MTC车道改造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我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