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责任认定要件下的典型事故场景构建与理论探索

2024-03-11 09:20文图张煜笛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信号灯交通事故典型

文图|张煜笛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关键环节,认定结果关乎事故当事人刑事、民事处罚决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全责、主责、同责、次责和无责五种情况。但目前国内尚未发布统一的事故责任认定标准,明晰事故责任认定标准成了交警实践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实际工作中,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易受环境要素、人为主观认知等影响,进而会形成“类案异判”的困境。本文通过借鉴自动驾驶冲突模型,将传统车辆事故的真实情形构建为不同危险场景,以结构化交通事故事件为数据来源,构建标准化的危险场景数据库平台,实现对事故的重构与仿真研究,为事故责任认定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一、典型事故场景

典型事故场景是特定交通事故下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具体情形或景象。典型事故场景是行驶和驾驶情景的结合,可能受到道路环境、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交通管理角度出发,典型事故场景可以理解为模拟事故发生前、中、后的静态道路环境、动态交通事故事件、本车的行驶要求、驾驶人操作规则等多个层级的叠加,构成典型事故场景。

典型事故场景库的生成是交通事故事件与具体场景一一对应的建模思路为导向,对交通事故事件进行完整的事件分析与数据提取,以交通事故事件动态材料与静态材料为素材,将具体的交通事故事件转化为典型事故场景。因此在场景层面,聚焦“交通事件—功能场景—具体场景”的生成链路,在场景生成层面,采用场景组合生成方法,对真实道路情况还原,重现事故形态,进而对交通参与者进行精准事故责任认定。

二、典型事故场景生成要素

典型事故场景的构成基于交通事故信息,其应当符合交通事故事件元素的一般要求,适应交通事故事件形态。典型事故场景的构建,需着重考虑道路交通事故基本信息、车辆信息、道路信息等,场景对应交通事故数据结构的具体要求主要从基本信息、交通参与者信息、道路基本信息三个方面概括。

第一方面,基本信息包含事故发生时间,对于多车连续碰撞事故,以首次碰撞时间为准;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包含路名/地点,其中公路表述为路名/地点、路号、里程桩号(公里数和米数);事故发生时的实际天气状况、空气温湿度;事故发生时能够看清楚目标物体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事发路段是否存在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缺陷或施工等状况;事发路段或路口交通信号的种类;事故造成的当事人伤害后果;事故中涉及的机动车总数量、非机动车总数量、行人总数量和乘员总数量;事故发生时车辆间的相对形态,事故中存在多次碰撞的,以初次碰撞形态为准;单车事故中的碰撞情况,分为碰撞固定物、碰撞非固定物等,现场勘查确定碰撞多种物体的,以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物体为准。

第二方面,交通参与者包含事故车辆车身颜色、整车结构形式、车辆产品型号、燃料种类;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运行姿态;车辆采取避险措施前的行驶速度;车辆发生碰撞、倾覆或坠落瞬间的速度;事故发生过程中车辆的碰撞部位,初始碰撞方位是指最先碰撞的部位,主要碰撞方位是指造成主要伤害的碰撞部位;车辆在事故中是否发生失控情况;车身碰撞重叠度。

第三方面,道路基本信息,道路类型、道路线形、行车道数、道路物理隔离情况、中央隔离设施情况、路侧防护设施情况;事故地点所属区域的地理形状特征;事故发生的路口或路段的道路构成特征;道路路面、行车道、中央分隔带、应急车道等宽度值;道路路面上用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向交通参与者传递引导、限制、警告等交通信息的标识;事发路段是否处于道路施工、养护作业区域或受影响区域;事故发生点在桥梁上所处的大致方位,按行车方向分为桥头、中间和桥尾,双向通行的桥梁按主要肇事车辆的行驶方向区分等。

三、典型事故场景分类

按照事故发生原因将典型事故场景进行分类,可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分为两类,主观原因类是指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即主观故意或过失,可分为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不当三类。客观原因类是指由于道路条件、环境不利于车辆行驶和车辆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道路条件、环境,如由于风、雨、雾恶劣天气或阴天视线不清、道路狭窄、弯道影响视线、施工堆放物影响、路面积水等。本文主要按照交通参与者因素、道路环境因素、本车因素、多因素叠加等分类标准将典型事故场景进行分类,如表1 所示。

表1 典型事故场景分类

四、典型事故场景分级

典型事故场景的数字化解构分为要素与事件两部分。将事故事件本身解构,形成结构化数字描述,组成要素库,关注交通事件的特征点,提取为场景的特征标签,构成典型事故。结合我国的实际道路交通情况,以PEGASUS 计划的场景建模方法为基础,典型事故场景等级可以分为道路环境层、交通设施层、交通规则层、环境天气层、交通运行层5 个层级。

道路环境层主要包含6 种要素,分别是道路类型要素、场景板块要素、车道要素、隔离带要素、地面层类型要素、路表情况要素。其中,道路类型要素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等。场景板块要素包括路段板块(直线路段、弯道路段、连续转弯路段、直角转弯路段、坡道路段)、路口板块(渠化十字交叉口、无渠化十字交叉口、渠化T 型路口、无渠化T 型路口、环形交叉口)、其他板块(匝道入口、匝道出口、桥梁、隧道、收费站、服务区)等。车道要素包括单车道、双向二车道、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车道数增加、车道数减少等。隔离带要素包括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等。地面层类型要素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贯入式沥青碎石、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和稀浆封层、砌块路面等。路表情况要素包括干燥、潮湿、积水、漫水、积雪、结冰、局部冰冻、泥泞、落叶等。

交通设施层主要包含3 种要素,分别是中央隔离设施要素、机非隔离设施要素、其他设施要素。中央隔离设施要素包括绿化带、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护栏、缆索护栏、活动护栏等。机非隔离设施要素包括行道树、绿化带、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护栏、缆索护栏、缓冲物等。其他设施要素包括公交车站、减速垄、龙门架、F 型杆件、防落网、防眩设施、防风栅、防雪(沙)栅、积雪标杆、凸面镜等。

交通规则层主要包括4 种要素,分别是交通标志要素、交通标线要素、交通信号灯要素、交警指挥手势要素。交通标志要素包括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旅游区标志、辅助标志、可变标志等。交通标线要素包括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其他标线等。交通信号灯要素包括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方向指示灯(箭头信号灯)、车道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可移动交通信号灯、无交通信号灯等。交警指挥手势要素包括停止信号、直行信号、左转弯信号、左转弯待转信号、右转弯信号、变道信号、减速慢行信号、示意车辆靠边停车信号等。

环境天气层主要包括3 种要素,分别是自然光照要素、人工照明要素、天气要素。自然光照要素包括清晨、日间、傍晚、夜间等。人工照明要素包括路灯、隧道照明等。天气要素包括晴天、阴天、小到中雨、大到暴雨、小到中雪、大到暴雪、雨夹雪、霾、雾等。

交通运行层主要包括4 种要素,分别是行人要素、非机动车要素、机动车要素、障碍物要素。行人要素包括成人、儿童、老人、残疾人轮椅等。非机动车要素包括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机动车要素包括小型载客汽车、大型载客汽车、载货汽车、电动三轮车、摩托车和专项作业车等。障碍物要素包括静态障碍物、动态障碍物、抛洒障碍物等要素。

五、典型事故场景生成

以上事故场景分级分类共同构成典型事故场景生成的要素库,从场景要素库的每一层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要素组合叠加,即构成一个场景,步骤如图1 所示。5 层要素叠加,构成一个相对复杂、真实的典型事故场景。在场景中,可以通过分析车辆发生事故前和发生事故后的运行轨迹与状态,进而确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通过收集真实事故案例信息,例如车载电子数据、路段监控视频、证人证言、车辆痕迹等形成交通危险场景33 个,如表2 所示。

图1 典型事故场景5层分级

表2 33个典型事故场景

六、结语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基于事故事件本身发生特性来确定的,现有的事故责任认定规则大多都是基于法律法规来确定事故责任,但是法律法规强调的是事故损害结果与当事人过错行为之间的侵权关系,这是一种法律责任。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应首先从其事故发生本身的技术性规则出发,确定好事故本身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后,再根据事故成因与当事人过错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事故本身责任。在典型事故场景中可以通过计算后,规定车辆通行的横、纵安全距离、交通参与者正确的反应行为。若交通参与者并未做出正确反应行为去规避事故发生,则可以认定未遵守要求的一方承担事故责任,可以认为这是事故责任认定的安全原则。安全原则不完全依照路权原则,而是出于保持通行安全的角度,去评判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更能体现法理上的因果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典型事故场景后会遵循安全原则理论,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理论规则,制定技术性定责规则,转换责任认定角度,为事故责任认定标准提供一套新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信号灯交通事故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为什么选这三个颜色?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