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交警执勤执法现场交通安全防护工作探析

2024-03-11 09:20文图徐后昌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事故现场警车警戒

文图|徐后昌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交警在执勤执法现场偶有发生被撞伤亡的情况,令人痛心。本文结合江西高速交警执勤执法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梳理分析当前路面交通安全防护工作面临的风险,针对执勤执法安全防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如何做好执勤执法现场交通安全防护工作提出防范对策。

一、主要风险点

从近年来发生在江西高速公路涉警交通事故情况来看,夜间20 时至23 时以及凌晨1 时至4 时重点时段,交警在处置事故现场或执行预警提示时被后方社会车辆碰撞发生事故风险高,事故占比55.55%,伤亡人数占比达七成以上。疲劳驾驶是夜间涉警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形态以追尾碰撞为主。参加工作5 年以下以及参加工作10 至15 年的民警在涉警事故中占比最高。

(一)警戒区内人员站位高风险。某日凌晨1 时45 分许,某大队民警在执行交通管制任务过程中,一辆轻型小货车因驾驶人疲劳驾驶,驶过预警区后未减速直接闯入警戒区内,民警被撞牺牲。从该案可以看出,民警在工作过程中站在警戒区内,虽然现场后方按照规定设置预警区,预警区内设有电子显示屏、警车预警等多处连续声光电设备进行安全提示,但若肇事车辆驾驶人疲劳驾驶,仍会冲入警戒区,若民警站在警戒区最前端,安全风险较高。

(二)行车道内停车预警高风险。某日夜间21 时23 分,一辆小型普通客车行至绕城高速公路110 公里处(双向六车道路段)时,撞上了停在前方第二、三车道内的事故车及位于事故车左侧尾部正在勘查现场的民警,造成民警受伤、事故车辆受损。从该案可以看出,夜间开展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时,行车道后方的安全防护警戒距离非常重要。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的距离不足,遇有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被追尾碰撞风险较大。

(三)特殊路段停车预警高风险。某日夜间20 时50 分,某大队民警在处置一起发生在杭瑞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的事故时,将警车停在警戒区内预警过程中,警车被后方车辆碰撞,导致警车内民警不同程度受伤,事故车辆不同程度受损。从该案可以看出,事故现场后方未按要求设置足够距离的防护锥筒及限速、导向等标志牌,且警车停放在下坡路段,危险系数较高。

(四)夜间路肩停车预警高风险。某日凌晨3 时45 分,一辆重型仓栅式货车由西往东行驶至沪昆高速公路524 公里处时,因驾驶人疲劳驾驶撞到停在应急车道内执行分流管控预警提示任务的警车(警灯、电子显示屏均已开启)后侧翻,造成警车内民警受伤,警车受损。从该案可以看出,夜间开展事故现场后方拥堵路段预警时,警车停于应急车道内,在开启警灯、警报器、显示屏的状态下,遇有社会车辆驾驶人疲劳驾驶时,仍存在被追尾的风险。

二、防范对策

(一)增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要树立“安全可防、防必有效”的理念,常态化加强民警自身安全防范教育,做到安全常提醒、警钟长鸣。具体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预判危险源。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工作前,要根据现场位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现场危险源来自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清楚安全视距。要根据现场交通环境、安全视线、安全距离等,结合天气、时间段、车辆限速等情况,掌握车辆到现场的安全视距和现场人员的反应时间。三是预设避让路线。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前规划撤退线路,一旦现场出现突发危险情况,民警可以快速撤离快速躲避危险。四是设置碰撞掩体。遇有临水临崖、桥梁及高落差等特殊路段,要利用大型拖车、吊车等车辆作为碰撞掩体,遇有险情能快速躲避,防止人员被闯入车辆直接碰撞。五是科学安全站位。重视现场收、布防护设置这关键的几分钟,尤其是封闭快车道现场,预警区、警戒区内最前端少停留,坚决杜绝无任何防护或防护距离的情况下,民警站在预警区、警戒区最前端。

(二)掌握防护技巧,落实防护措施。认真学习《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交通警察和警务辅助人员安全防护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规范 第1 部分:高速公路》(GA/T 1044.1—2012)等规范文件相关防护预警区、警戒区的设置方法要求,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查处酒驾醉驾安全防护“八个一律”》和《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八个必须”》相关工作要求,在执行任务前应当佩(携)带相应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规范设置检查点位和安全防护。

(三)创新预警模式,加大科技投入。一是推行科技设备预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替代原有的民警驾驶警车或人工预警。如雷达波防闯入设备预警,现场划定雷达波范围,无需在后方锥筒设置感应器;选用预警机器人预警,科学研判拥堵时间、距离,选择合理位置,摆放多台声光电设备或选用预警机器人等科技设备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常态执勤点实行亮化工程。在常态分流点、互通枢纽、收费站等固定执勤点,加强现场亮化工程建设。三是使用轻便实用的安全防护装备。安全防护装备应充分考虑现场操作过程的实用性,配备重量轻、体积小、易操作的安全防护装备。

(四)落实检查机制,加强监督问责。一是开展岗前提醒。严格落实岗前提醒检查制度,在民警出警前对反光背心、肩灯等个人单警装备进行检查,并提醒安全驾驶警车。二是开展事前报备。民警到达现场后,要将现场摆放的安全防护设施照片或者视频上传至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或微信工作群,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防护设置不到位的情况。三是开展事中检查。各级指挥中心要实时监管民警执勤执法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发现安全防护工作未落实或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要及时提醒纠正,并通报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四是开展事后抽查。定期对执法记录仪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安全防护设置不规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督促落实整改,纳入日常考评。五是要加强监督问责。常态化检查监督安全防护工作,形成常抓不懈的态势,发现安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复盘倒查,对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而导致民警伤亡事件发生,要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五)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实战演练。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的培训教育。安全防护工作始终要坚持“逢会必谈、出警必提、执勤必讲”的原则。一是安全教育常提醒。开展安全防护专题教育,认真查摆在执勤执法和事故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对民警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到常提醒、常叮嘱,促进其自觉养成自身安全防护的良好习惯。二是业务技能常培训。结合安全防护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组织民警认真学习,熟悉安全防护的规定和要求,有效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同时,将民警的驾驶技术培训及良好驾驶习惯养成纳入日常培训工作中。三是防护演练常开展。开展常态化防护演练,实行防护演练工作积分制。以大队为例,将每位路面民警演练分值纳入日常考评,“一把手”作为本单位安全防护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安全防护演练,做到随时、随地、随岗演练,确保演练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做到演练全覆盖。四是演练成效常抽查。定期抽查安全防护演练工作开展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防护演练大比武活动,检验民警安全防护实战水平,达到以战代训、以训促战的目的,促进常态化开展安全防护训练工作。五是典型案例常复盘。及时总结评估典型涉警案例存在的教训,认真剖析典型案例发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总结提升,增强民警的安全防护意识。六是教官团队常送教。组织专门的骨干力量,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常见的工作场景,研究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实战型的技战术指南,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官队伍,教官队伍定期到基层一线送教上门,手把手教、面对面讲。

(六)配齐防护装备,严格规范使用。牢固树立“装备也是战斗力”的警务实战理念。一是加强装备配备,按规定为民警配齐安全防护装备,加强日常管理并经常性开展维护,及时维修、更换破旧损坏设施设备。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岗前提示、交叉检查等方式,提醒民警按规定佩带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严防因防护设备配备使用不到位导致执勤执法伤亡事故。三是完善警车管理,建立完善警用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定期对警用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新老旧报废车辆,确保车辆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七)加强部门协作,压实主体责任。在日常安全防护管理中,加强联勤联动单位的协作配合,压紧压实工作职责。一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施救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高速公路清障施救相关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的法定职责,杜绝交警现场处置大包大揽。二是充分发挥“一路三方”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加大安全防护现场科技装备投入,对占道施工现场、现场救援设置防撞车辆,认真履行安全防护职责,在辖区分段驻守施救、清障力量,同时与交通管理、路政、养护、清障等部门对夜间重点时段,分时段共同排班开展路面巡查,提高路面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三、防护要点

在高速公路事故处置现场,民警要做好预警区和警戒区的划定和设置工作。安全防护原则总结为42个字,即“危险源、要清楚,清视距、站好位,先预警、再布防,遇险情、能撤离,无退路、有掩体,布好防、才勘查,危险地、少逗留。”下面结合高速公路执勤执法实际情况,列举几种事故现场常见安全防护情形进行提示。

场景一: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边侧(左侧或右侧)车道。沿来车方向,由上游向下游使用交通事故管制、限速、线形诱导标等警告、禁令临时交通标志牌设置预警区。标志牌摆放在与事故现场同侧的道路边缘,限速值应阶梯式降低。使用车辆闯入报警设备、反光锥筒等设置警戒区,起点位于道路右侧边缘或左侧中央分隔带边缘,辅以交通事故管制、限速、线形诱导标等临时交通标志牌。斜停警车形成防冲撞掩体。安排一名安全警戒人员,位于警戒区内安全区域面向来车方向保持观察,警戒人员切勿站在警戒区最前端的反光锥筒旁,遇紧急情况,应及时躲避并立即向后方现场人员发出躲避信号。

场景二: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中间(双向六车道及以上)车道。警戒区起点位于道路右侧边缘或左侧中央分隔带边缘,设置要点同场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只封闭事故现场所处的中间车道,必须完全封闭一侧的道路,留一侧通行即可。

场景三: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隧道或桥梁路段。若事故现场位于隧道入口或桥梁起点处,应按照场景一的要求设置预警区和防护区,并适当延长距离。若事故现场位于隧道或桥梁的中段或出口处,预警区起点应在隧道入口或桥梁起点之前。若事故现场位于隧道群内,需在隧道群的第一个隧道入口前开始布设安全防护。根据道路通行和事故现场情况,可采取限制车辆通行或临时中断交通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预警区应尽可能延长,现场施救、勘查时间较长的,应采取前置管控分流措施。

场景四: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匝道路段。预警区起点位于进入匝道前的主线路段,现场道路具备通行条件的,可留出临时通道,压降车流通行速度。不具备通行条件的,可采取限制车辆通行或者临时中断交通的措施,并在上游采取信息提示和分流措施。

场景五: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急弯路段。预警区起点应位于进入弯道之前,并尽量延长,增强警示效果。

场景六: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陡坡路段。预警区起点应位于坡顶附近,并尽量延长,增强警示效果。

场景七:事故现场位于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路段。沿收费岛出口向下游方向设置预警区。标志牌摆放在事故现场同侧的道路边缘。需要注意的是,预警区应完全封闭道路一侧,留一侧通行即可。

猜你喜欢
事故现场警车警戒
警车
滑轮
步兵班前进——警戒(XV)
步兵班前进——警戒(ⅩⅣ)
步兵班前进——警戒(XII)
步兵班前进——警戒(Ⅶ)
靠脸吃饭
幽默大联盟
警车
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