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4-03-12 07:38黄越李世洋耿承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荨麻疹病程血小板

黄越, 李世洋, 耿承芳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江西省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单位 江西省皮肤病研究所 南昌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定义为持续时间不小于6周的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1],约0.1%~0.3%的儿童易患此病[2]。因其反复性及瘙痒难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甚至身心健康。血小板在CSU患者中处于激活状态,与CSU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4]。此外,持续性皮肤炎症反应可以激活凝血系统释放凝血酶,使血小板高度活化,长此以往易形成血栓,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可作为衡量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可能有助于辅助评估CSU患者严重程度和血栓形成风险[5-6]。目前,MPV、PDW等血小板相关指标均被发现与成人慢性荨麻疹病程、病情及治疗反应性有关,可用于成人CSU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的评价[7-8]。Akelma等[9]基于儿童CU群体的首次研究仅评估了MPV作为儿童CSU炎症标志物的作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儿童CSU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血小板计数(PLT)、MPV以及PDW在儿童CSU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CSU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确诊为CSU的门诊患儿68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均符合EAACI/GA(2)LEN/EDF/WAO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荨麻疹如物理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及有其他明确原因(如药物、感染等)引起的荨麻疹;1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3 d内使用过抗组胺药;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特异性皮炎)或全身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患者。纳入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8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所有研究对象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经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31-01)。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意大利儿童慢性荨麻疹(CU)管理指南[10]的7日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评估患儿过去1周中CSU活动度,评分标准:风团数目分为无(0 个/24 h)、轻(0~20 个/24 h)、中(20~50 个/24 h)、重(>50 个/24 h)4个等级,分别记作0、1、2、3分;瘙痒程度分为无(无瘙痒)、轻(有瘙痒,不明显)、中(明显瘙痒,但尚不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重(严重瘙痒,不能忍受,严重困扰日常生活或睡眠)4个等级,分别记为0、1、2、3分,总分0~42分。根据UAS7评分将68例患者分为轻度(0分28分)3组。为确保评分客观、有效,由两名主治以上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评估,评分结果为两人评分之和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

1.2.2 血液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受试者按要求空腹并禁食对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的食物,于评估当天早上采集外周血液标本。EDTA-K2抗凝管采集肘静脉血2 mL,要求无凝固、无溶血,待测。使用血液分析仪(型号:Sysmex XT-2000i),按原装配套试剂盒检测说明书操作,采用核酸荧光染色计数和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PLT、MPV和PDW。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观察组男48例,女20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6.13±3.46)岁;病程平均(11.10±15.87)月。对照组男48例,女20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6.31±3.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水平比较

观察组PLT、MPV、PDW水平分别为(269.25±61.06)×109/L、(9.11±0.77) fL、(9.76±1.44)%;对照组PLT、MPV、PDW水平分别为(228.49±59.10)×109/L、(10.06±0.93)fL、(12.38±1.56)%。观察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PV、PDW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PLT、MPV、PDW水平比较 (Mean±SD)Table 2 Comparison of PLT, MPV and PD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ean±SD)

2.3 观察组病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PLT、MPV、PDW比较

观察组根据UAS7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表3)。比较轻度、中度、重度三组PLT、MPV、PDW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PLT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3 病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3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表4 病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PLT、MPV、PDW水平比较 (Mean±SD)Table 4 Comparison of PLT, MPV and PDW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severity (Mean±SD)

2.4 CSU患儿病程与PLT、MPV、PDW和PLT、MPV、PDW之间相关性比较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V、PDW水平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26、0.35,P=0.034、0.004),PLT水平与病程无相关性(r=0.02,P=0.875);PLT与MPV、PDW均呈显著负相关(r=-0.41、-0.34,P=0.000、0.002)。

3 讨论

儿童CSU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感染、过敏及自身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参与儿童CSU慢性病程的主要因素,其中感染最常见,包括寄生虫、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流感病毒等)、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和真菌感染[11-12]。近年来,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在CSU患者中受到广泛关注,炎症、组织因子都能激活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同样可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或释放C5a等凝血酶相关炎症介质,从而间接或直接参与CSU的发生发展[13]。D-二聚体、活化凝血因子 Ⅶ(FⅦa)、凝血酶原片段 F1+2(PF1+2)以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在成人CSU中的研究层出不穷,已被证明可以用于评估成人CSU患者的病情和预后[7-8]。本研究基于儿童群体,发现观察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PV、PDW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成人CSU急性发作期MPV增大、PDW增宽略有不同,推测与巨核细胞增生代谢、新生血小板增加有关[14]。Akelma等[9]认为MPV下降可被视为儿童CSU的炎症指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小板被促炎介质激活增加,其体积可能会增加,也可能减少[15]。Magen等[16]多次评估血小板在CSU中的作用,发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和对抗组胺药治疗抵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MPV值,且与ASST阳性患者的病情活动性相关[17]。Isiksacan等[18]发现CSU患者体内MP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而Confino-cohen等[19]发现27.80%的CSU患者MPV值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PDW和MPV水平在CSU患者体内显著降低,这可能与肥大细胞驱动的炎症因子参与炎症反应有关[20]。以上研究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成人群体中的变化趋势虽存有争议,但都侧面证实CSU发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而MPV对血小板的活化具有积极作用。此外,PDW似乎在血小板活化进程中具有更为特异性的表现,联合评估MPV及PDW水平能够更有效预测机体凝血激活[21],可能对于预测CSU患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发现PLT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并未发现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果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后续需将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此外,MPV和PDW在观察组中的水平与病程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表明随着CSU病程的不断增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也在持续加重,提示MPV和PDW可作为评估血小板活化的血清学指标外,也可以作为推测CSU患儿病程的潜在指标。

有研究表明,儿童急性风湿热急性期MP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而PLT水平升高[21];儿童家族性地中海热疾病发作期MPV水平显著低于未发作期,且PL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在疾病未发作期,PLT与MPV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2]。本研究发现儿童CSU患者PLT与MPV、PDW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疾病活动期,体内降低的MPV值可用以反映炎症的强度,其机制可能是因为促炎介质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大量产生可干扰巨核细胞生成并随后从骨髓中释放更多小尺寸血小板使得MPV水平下降[16]。此外,除血小板生成素外,多种炎症因子如IL-1、IL-6、TNF-α都能调节血小板的生成,在IL-6作用下发生PLT数量的增加和MPV的减少[23],而IL-6水平与CSU活动度正相关[24]。因此,在儿童CSU患者体内出现低于对照的MPV值或许与IL-6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反映儿童CSU的发生发展,MPV和PDW可作为评估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也可作为推测CSU患儿病程的潜在指标。因此,临床上,对CSU患儿行血常规检查时不仅需关注PLT,还需对MPV、PDW水平进行分析,以为CSU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诊疗策略。

猜你喜欢
荨麻疹病程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