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行风建设指数定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4-03-12 00:52桂德权毕欣然蔡志玲易丽叶
中国医院 2024年3期
关键词:行风科室医院

桂德权 毕欣然 蔡志玲 陈 政 易丽叶 王 熇 徐 琨

1 背景

客观评价医德医风水平和医院行风建设管理现状,对医院声誉、行业整体形象、群众切身利益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1-3]。为进一步落实医疗行业行风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医院职能部门应当从制度化、信息化角度优化行风建设考评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最大限度地保持医疗服务的温度。某公立医院(以下称案例医院)行风部门积极落实国家主管部门和医院行风建设要求,坚持“管行业必管行风”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行风建设和监管责任,注重正向引导,构建行风工作体系。

案例医院行风主管部门运用临床医技科室行风建设指数评价体系,按规定程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督促改进,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软实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本研究从医院管理视角出发,综合医疗行业作风、医德医风现状,建立包含5个方面的行风建设评价指标框架、模式,并与职工年度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及绩效考核相结合,构建起适用临床科室的行风建设定量指数评价机制,按周期开展动态管理。

2 医院行风建设研究概述

从研究视角来看,近年来国内关于医院行风建设的研究大多聚焦难点问题剖析方面,例如关于医院行风建设与相关问题探讨[4],关于医院内部行风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5],关于医院医德医风与行风建设路径探析[6]等。在信息化背景下,关于医院行风建设模式实践经验总结的较少,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宏观规划、党建引领,缺乏指标指数、定量评价研究[7-9],为数不多的定量评价研究也大多是纪检监督方面,缺乏正向激励。例如张超等[10]探讨了医院行风管理体系建设,白雪莲[11]、季佳等[12]对医院党建引领行风建设及行风建设考评体系进行研究,曹文学[13]打造医院行风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等。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正与医疗管理加速深度融合。开展行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推动医院行风管理模式创新,使其更加智慧化、法治化、人性化,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4-15]。本研究以案例医院实践经验为基础,从行风管理问题出发,建立定量定性结合的指数评价模式,利于精准问题定位、全面有效评估,助推数字医院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3 案例医院行风建设框架构建实践

3.1 建立健全行风管理专项工作机制

坚持以从严治党带动从严治政、从严治医,全面构建规范有效的行风管理专项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清单式明责、常态式履责、倒逼式追责”的管理模式,强化管党治党、“一岗双责”落实。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医院陆续出台《医德医风考评管理办法》《行业作风工作管理办法》《行风管理办公室工作例会暂行规定》《行风专员工作管理办法》《行风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医师多点(多机构)执业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制订并向全院各科(处)室印发行风工作手册,规范服务行为、整顿医疗秩序、纠正不正之风,持续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权责明晰、追责问效的落实保障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构筑依法依规加强行风建设的“四梁八柱”。

3.2 构建行风建设新模式

医院严格落实“管行业必管行风”主体责任,加强党建引领,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纪委分管同志任组长,医务、党办、纪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将纪委与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行风管理纳入业务管理,链条明确、规范高效。同时,成立行风管理办公室,建好行风建设工作机制,下设秘书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各项要求,加强专题研究、联防联控联动,确保落实到位。成立行风监督委员会,负责研究分析医院行风管理形势和任务,协助统筹规划行风工作,对重大事件加强研判,并提供院级层面的决策参考建议。

行风建设,重在抓基础。医院建立联席会机制和行风社会监督员机制,构建“333”模式。一是,构建行风部门统筹、党政协同落实、科(处)室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的“三级责任体系”;二是,实施“三个专”工程,成立科(处)室行风专员队伍,各科(处)室每月至少1次行风工作专题会,行风工作制度、台账、记录等专册专管;三是,开展“三个一”行动,每月至少1次行风宣讲,各科(处)室每月至少1次行风自查,主管部门每半年至少1次行风巡查。

3.3 强化行风宣教全链条覆盖

医院行风宣教注重主管部门引领,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项目风险点防控,并细化到各重点岗位及人员。全员印发《医疗机构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学习卡片,结合“三个一”行动全院宣讲医疗机构廉洁从业文件要求,与各科(处)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定期开展行风谈话,通过优秀人物评选表彰等选树典型,加强正面宣传。此外,持续加强对有关企业的宣教,与合作企业签订廉洁承诺书等,将弘扬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融入宣教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火墙”。

3.4 加大医德医风监督管理力度

医院注重常态化院内督查,大力开展专项自查。除科(处)室行风自查外,相关职能部门对自查情况不定期巡查,自查自纠违规转诊、不合理诊疗等,坚决杜绝行业腐败行为发生,从严抓实强化整改,守牢道德底线、纪律红线、法律高压线,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4 医院行风建设指数定量评价模式与指标体系

4.1 确定指数评价标准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数字化行风建设指数评价机制,包含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式。将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行风宣教、强化监督机制、患者满意度作为5项一级指标。通过文献计量法、综合分析法,搜集整合影响医院行风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深入分析一级指标的评估需求,形成了行风建设指数评价的评价内容(表1)。

表1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行风建设指数评价体系与标准

基于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本研究将上述5项一级指标中与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的因素进一步细化为中观可测的13项二级指标。为更具可操作性,结合评估目的、对象及表现形式,针对各二级指标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量化评价方法,明确操作定义、计数标准等,确保各指标内涵相互独立,初步构建起医院行风建设的指数定量评价模式。

为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激励督促作用,结合实际,设置了加、减分项。其中,对获选医德医风优秀典型人物、分享行风建设先进工作经验、得到有关部门表扬、主动上交“红包”等情况加分鼓励,对违反行风有关规定的科室人员减分惩戒。

4.2 量化指数评价分值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调研分析指标设计合理性、定义准确性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评价要点的对应分值。临床医技科室行风建设指数评价满分100分,“基本建设”占90%,“加分项”占10%。在“基本建设”中,5项一级指标分别是“落实主体责任”20分、“完善制度建设”28分、“加强行风宣教”16分、“强化监督机制”14分、“患者满意度”12分。一旦出现科室人员因违反行风有关规定而受到处分的情况,则予以减50分处理。

本研究根据评价指标类型,对医院行风建设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邀请案例医院32名医疗信息化评估和行风建设领域专家进行打分评估,前后进行了3轮调整修订,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该医院行风建设指数评价标准(表1)。

4.3 评价程序方法

在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下,秘书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现场检查、专项督查、个别谈话等方式结合科室填报材料进行初评。然后,党总支、各级党支部依据评价标准、证明材料,对各科室初评内容进行复核,交有关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最后,由秘书处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报批和备案。

4.4 评价结果应用

依据评价得分确定考核结果等次,60分以上的按排名,前10%定为“A级”,其他为“B级”;60分以下的定为“C级”。医院对“A级”科室的行风专员、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予以表彰,并作为评先评优、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加强科室行风管理经验交流宣传。对于“C级”科室,行风建设绩效考核单项扣30分,当年不得参选先进集体,所在科室行风专员、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将被约谈、限期整改,且不得参选优秀个人、优秀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按照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原则,医院注重宣传落实指数评价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改进管理手段,继续构建全方位行风监管体系。

5 讨论与展望

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医疗服务的同时,时刻牢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是不可忽视的责任[16-17]。本研究在当前公立医院加强行风建设的现状基础上,以案例医院为例,基于实践经验凝练总结了医院行风建设指数的定量评价模式,探索构建了将行风督查结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动态、可持续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务必要充分发挥“院级-科室-专员”和“党委-党支部-党员”优势,推进党业深度融合,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更要在依法治院基础上,充分结合医院特点、医疗工作业务实际,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监督、考评、应用方式,持续健全精细化的考评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确保评价效用最大化。如何从科室考评细化到医师个人考评并扩展至行政管理人员考评,如何健全行风建设人员培训、宣教等机制体制建设,如何建立事前预警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持续完善。

猜你喜欢
行风科室医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新媒体时代行风类栏目如何焕发生机
为县级医院定锚
新医改试点医院行风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