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产业视野下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供需现状与供给对策研究

2024-03-12 02:39汪梦尧
关键词:语言障碍言语听力

李 艳,汪梦尧

1.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2.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5

2021 年11 月3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语言产业规划研究”。语言康复行业是语言产业的九个业态之一,无疑也面临着科学规划的问题。与其他语言行业有所不同的是,语言康复行业是一个重点服务特殊人群的行业,既提供“语言福利”性质的“语言产品”,又生产、销售“语言商品”,这也决定了其较为复杂的行业性质。语言康复行业科学规划关系到语言弱势人群的平等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需要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且要认识到经济价值的创造与提升对于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语言康复行业规划,首先要对患有语言障碍的群体进行分类,在做好供需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切实提高供给效能,制定行业规划。如果以患者的年龄段为标准来进行群体划分,儿童群体和老年群体是两个重点人群。从现有研究来看,患有语言障碍的老年群体的被关注度相对较弱。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进一步深化趋势,截至2020 年11 月1 日,60 岁及以上人口达2.64 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3.5%[1]。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老龄化国家的标准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有学者预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到2050 年将达到约4.80 亿[2],预计占中国总人口的30%、全球老年人口的20%以上[3]。

老年人是罹患语言障碍的高风险群体,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衰老和疾病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是老年人实现正常的人际互动、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的必要条件,为患有语言障碍的老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语言权利以及生活品质。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强调要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工作。提高老年人群听力语言健康水平,保障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语言生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群体语言康复需求与供给现状的研究,为优化供给提供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语言康复行业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老年语言康复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障碍、语言康复、语言康复行业等。语言障碍又称言语障碍或言语异常,通常是指语言的表达、理解以及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语言障碍可细分为语言语障、言语语障、交流语障,其中,语言语障患者通常在使用语言符号进行系统表达时会出现问题,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表达困难便属于语言语障;言语语障体现在说和听两方面,患者通常有构音、发声等障碍,老年人因听力损失导致的听说问题属于言语语障;交流语障患者在交际时会出现无法调用场景标记信息、无法进行人际关系识别等问题,从而导致交流困难。本文将对以上语言障碍类型进行统一分析。从原因来看,老年语言障碍可以分为因衰老所致和因疾病所致的语言障碍,其中,后者又可分为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所导致的语言障碍。因衰老导致的语言障碍,包括老年性听力损失所致的语言障碍、认知功能衰退所致的语言障碍;因生理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所致的语言障碍;因心理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疾病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症状,如伴随着感知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睡眠协调能力下降等变化的出现,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焦虑、抑郁、易怒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容易导致老年人言语行为出现异常。

语言康复是一种医疗服务,也是一种语言服务,是为语言障碍患者提供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或过程,可细分为语言康复软件服务和硬件产品。软件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语言障碍问题所进行的诊断、治疗、研究等类型的服务,是语言康复的核心内容;硬件产品主要是指语言障碍诊疗、康复所需的硬件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属于语言康复的相关内容。语言康复产品与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福利”性质,关系到语言弱势人群的平等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4]。语言康复研究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以医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为支撑的,例如,构音、词汇、语法、会话训练以及语言理解能力评估等,都需结合汉语或其他特定语言的特点来进行方案设计。老年语言康复旨在为有语言障碍的老年人提供语言诊疗、康复服务,以提升其语言沟通能力,增强其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围绕语言康复行业,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首先,在研究领域分布方面,国外关于“语言障碍”“言语治疗”的研究多来自神经病学、眼科与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领域,其中,90%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具体治疗方法,有少量研究关注脑卒中后失语等老年语言障碍问题,但明确探讨老年群体语言康复供需问题的研究还少有见到。国内关于老年语言康复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医学视角的研究、语言学视角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其中,医学视角的研究分布于临床医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精神病学等领域,与国外研究领域的分布存在较大共性;语言学视角与跨学科视角的相关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参考,尤其是其中跨学科视角的研究已具体涉及语言康复行业、语言康复产品,如《基于语言服务视角的语言康复行业状况及对策研究》认为特殊老年人群语言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语言障碍诊疗与康复等方面,该群体对语言产品的消费主要用于语言能力的(再)获得与提升[2]49。

其次,在研究内容关涉方面,主要包括对供给主体、技术运用、目标受众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关于供给主体的研究,国外有学者对语言康复供给者的教育质量状况以及如何实现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5];目前,国内对语言康复服务供给方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或岗后教育培训质量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少量研究对语言康复(治疗)服务供给者的数量及教育质量有所提及,如开展相关专业建设的院校数量、课程设置、人才就业方向、供给者数量及专业技术水平等[6]。关于技术运用的研究,国外有学者围绕有效运用新技术、提升语言康复产品效能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对利用语音辅助技术开展语言康复工作现状的调研、对用于语言康复治疗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程序的质量评估、对音视频反馈融合振动反馈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等面向老年患者的言语治疗设备技术更新问题的研究等[7];还有的研究探讨了当前在言语治疗师数量不足、语言康复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运用远程言语治疗技术的意义[8]。相对来说,国内关于语言康复产品或康复设备技术升级、效果评估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关于目标受众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多涉及对老年人言语交际障碍方面的实证研究以及对做好老年语言康复需求研究、合理规划老年语言康复产品供给的建议等方面,如有学者认为伴随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每个家庭都可能成为语言康复服务的潜在需求方,语言康复服务的有效供给与供需平衡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2];还有学者建议关注老年人语言服务与产品的多方面需求,基于需求研发适老化语言产品,改变当前中国老年语言康复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9]。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来自医学领域,以语言学及其他学科领域为视角的研究不多;大多研究都聚焦关注儿童群体,以老年语言障碍患者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较少;在研究中主要围绕语言治疗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从语言康复产品供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研究,是实现有效供给的前提,本文聚焦于老年语言障碍患者群体,从对语言障碍诱因的分类梳理入手,探讨不同类型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其供给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思考,对于解决当前老年语言康复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使患有语言障碍的老年人能够共享和谐语言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分析

(一)需求分析

老年人在增龄过程中,由于衰老、生理和心理疾病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问题,相应产生对于语言障碍评定、诊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

1.因衰老导致的语言障碍问题及相应语言康复需求

与衰老相关的语言障碍诱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听觉系统衰老导致言语识别功能衰退,临床表现除听力下降、耳鸣外,还会出现言语识别困难、言语理解困难、言语交往困难和语音退化。这部分老年人的语言康复需求主要是克服听力障碍,以提高言语理解和语言交流能力,包括语言障碍诊断治疗、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语言康复训练等。目前,尚无可直接用于治疗老年听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或疗法,临床上多借助具有扩张内耳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的药物,结合针灸、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来预防和治疗老年听力障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中度和重度老年听力障碍,则需采用人工听觉技术,如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同时利用康复设备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这部分老年听障者而言,助听器等助听设备可以说是首要需求,在助听装置的辅助下,才可进行言语听觉康复训练。

另一方面,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衰退。按衰退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认知功能衰退、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衰退同语言蚀失一样,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其中部分老年人会逐渐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是处于正常认知衰退和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这部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具体体现在记忆、执行、计算、语言、视空间结构等功能上。出现痴呆状况的老年人除了认知功能障碍,还会在语言障碍、视空间功能障碍、精神或人格障碍中,出现至少一项障碍。出现认知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在语言能力保持、延缓语言能力退化方面存在诉求。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老人伴随个体语言能力的下降,面临着找词困难,阅读、书写、理解能力下降,以及言语失用等语言障碍,可能伴发失语症和构音障碍,需要接受语言障碍评定服务、康复训练服务及辅助治疗服务(如药物治疗),同时,也对语言障碍诊治仪等硬件设备产生需求。

2.因生理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问题及相应语言康复需求

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导致语言障碍。其中,脑卒中在导致失语症的诸多原因中占首位。因不同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在症状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脑卒中作为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可导致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精神或心理障碍等,语言障碍主要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由于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与言语相关的肌肉麻痹、肌力弱、运动功能失调,出现发音、言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写等障碍。中国的脑卒中现患人数居世界首位,根据2019 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中国40 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卒中的人数约为1 704 万人,且人数呈上升趋势[10]。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缓慢,以认知障碍为临床特征,因记忆障碍导致失语、失算、失用、失认等临床表现,除认知障碍引起的语言功能受限外,患者还会因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语言网络结构受损而出现语言障碍。在该疾病早期阶段,患者面临找词困难、言语、理解、书写等能力轻度受损;中期,口语量明显减少,语义方面出现进行性受损;晚期,听、说、读、写等能力严重受损,其中,书写能力彻底丧失,语义障碍严重,出现口吃和构音障碍,并最终导致缄默。目前中国60 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约1 507 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 万人。并且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还在不断上升,65 岁以上为5%~6%,70 岁达到10%,90 岁可达48%[11]。

帕金森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中常伴有语言障碍,主要体现在自发言语、构音、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方面,且常与吞咽障碍伴随发生,因构音障碍导致发声吃力且不协调、语言表达含糊等也是常见症状。目前,中国约有300 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是帕金森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2]。

因以上生理疾病导致语言障碍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康复需求,具体包括语言障碍评定、语言康复训练及相关治疗等。在语言障碍评定方面,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评定多依据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评估方法,如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构音障碍评定法等[1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定会根据不同病程,轻中度期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表—语言部分等;中重度时期采用严重损害量表、功能性语言交流量表等,此外,也会借助失语症评估方法进行评定。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模式,国内主要依据构音障碍评定法、嗓音障碍指数提问式量表、听感知评估量表,并利用动态喉镜、电声门图、喉肌电图对老人的喉功能及发声时的呼吸生理等加以评估。

在语言康复训练方面,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发音障碍问题,会采用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也会使用脑激活剂类药物进行间接治疗。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通过言语训练、认知训练,改善患者受损的语言机能。帕金森病患者可接受常规言语治疗和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服务,其中,常规言语治疗涉及发声、音量、声调、韵律、语速以及舌唇运动和呼吸控制;LSVT 主要针对嗓音异常问题,注重声带训练,改善患者对发声的感知能力。

3.因心理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问题及相应的语言康复需求

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发展变化紧密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面临老年性疾病的威胁。部分老年人由于感知力降低、记忆力减退、意识性变差、反应迟钝、睡眠协调能力下降等变化的出现,常表现出孤独、失落、焦虑、抑郁、易怒等心理状态,加之牵挂、怀旧、忧虑、多疑等心理,致使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出现,继而导致言语行为异常、语言交流困难。针对这部分老年人,在语言康复服务方面,需要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及时的服务介入,预防语言能力的下降。

(二)供给分析

1.供给主体

当前,老年人语言康复服务供给主体包括医院、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一是医院。目前,医院是老年语言康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老年语言障碍在多数情况下属于并发障碍,通常在神经内科、脑病科、康复科、耳鼻咽喉科、听力语言康复科室接受评定、诊疗与康复服务。由于老年语言障碍病因机制复杂,言语或语言治疗师通常会联合其他专业人员组建语言康复治疗小组,包括神经科、影像科、呼吸科的医师等。

二是养老机构。中国养老机构已经呈现出向“医养结合”发展的趋势。如老年康复医院设有听力检查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老年听力康复科、言语或语言治疗室等,可满足老人的差异化语言康复需求;人员方面,配备有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和护士;设备方面,配置有对言语及吞咽评定、治疗专科设备。此外,有的老年康复医院还设置有心理评定室和康复室,预防或解决语障老人的心理障碍。

三是养老社区。养老社区融合了普通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可以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康复服务,同时,通过健康监测、健康讲堂、文娱活动等方式为患有语言障碍的老人提供附加服务。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老年语言康复服务的重要支持系统,具有价格低廉、就医快捷等优势,部分老年人受经济状况和自身身心状况的影响,在急性期病愈出院后,会优先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语言康复。

五是家庭。家庭是老人接受语言康复的最小细胞单位,可有效提升语障老人的语言能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交流能力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医疗卫生资源和自身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老人难以在医院接受长期语言康复,从而选择家庭语言康复。与医院、机构、社区等供给主体相比,家庭语言康复具有经济性、便利性和情感支持性,同时具有更强的个体针对性。

2.产品和服务类型

当前,针对老年语言康复已形成以老年语言障碍诊疗与康复训练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是语言障碍诊疗与康复产品。语言障碍诊疗与康复训练以改善老年语障者的口语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兼顾读、写等语言能力的恢复。整个康复流程需要康复医师、言语或语言治疗师、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多专业人员的参与,老年听力言语障碍者还需接受听力师、助听器验配师的服务。其中,康复医师负责掌握患者各方面信息和病情发展,在保证临床稳定和借助药物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语言治疗师负责患者语言功能的评估和语言康复训练的实施;物理治疗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所必需的姿势控制力、体力耐力;作业治疗师负责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其进行干预,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护理人员负责督促老年语障者在不同康复阶段持续使用习得的语言交流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师对老年语障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对焦虑、抑郁等状况进行筛查、评估和干预,以防负面情绪为语言康复带来阻碍;营养师保证患者在接受语言康复服务时营养充足,可维持足够的体力进行康复训练,并促进脑功能恢复。此外,老年听损人士面临着继发语言障碍,首先需要依靠听觉辅助装置和听觉训练解决“听”的问题,进而再通过言语听觉康复训练解决“说”的问题,因此,需要听力师和言语治疗师的联合服务。

二是语言障碍诊疗与康复训练的配套产品和服务。在为老年人提供语言障碍评定、诊断、治疗、康复服务中需要一系列配套产品和服务。在语言障碍评定和诊断阶段,目前可为语言障碍者进行语障评估并提供康复方案。近年来,国内专家研制出针对各民族语言及双语患者的语障评测量表,如维吾尔语失语症检查法以及汉语—英语、汉语—日语、汉语—维吾尔语、普通话—粤语失语症检查法等,使各民族的双语患者可以接受更具针对性的诊断服务。

在语言障碍治疗和康复阶段,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设备有语言障碍治疗仪、低频肌电刺激治疗仪和其他辅助技术或设备等。其中,语言障碍诊治仪适用于综合医院的康复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理科、老年科,以及康复医院、伤残疾病医院、养老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通常情况下,老年语言康复可借助语言障碍诊治仪,其他语言康复设备如语言康复构音训练系统、言语矫治训练系统、早期语言评估和训练系统等设备普遍适用于听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脑瘫等特殊人群,不适用于老年群体。电刺激治疗仪、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仪等其他辅助技术/设备均可用于老年患者吞咽及言语功能康复。

与语言障碍康复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还有助听器、人工耳蜗、辅听产品等听觉康复相关设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助听器生产厂家的数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助听器市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对于助听器佩戴效果不理想的老年听障人士而言,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听力重建方法。与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相比,个人声放大产品等辅听设备具有无需验配、价格低廉、易操控、可充电等特点,但由于此类辅听产品难以根据个人听力情况定制,使用副作用大,对老人健康频段的残余听力可能会造成进一步损害,只可用作一般听力辅助,不可替代临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专业设备。近年来,智能终端通信领域对辅听设备表现出明显兴趣,基于真无线耳机(如AirPods)的辅听市场备受关注,并呈现出向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趋势,真无线耳机的智能辅听市场被认为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蓝海市场。

三是与语言康复相关的其他语言产品。与语言康复相关的语言产品还包括语言技术产品、语言出版物及语言翻译产品、语言会展产品等。当前,消除老年人、残疾人的“数字鸿沟”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共识,语言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年人跨越语言障碍。如科大讯飞输入法为满足老年人的输入需求,推出“长辈模式”,使语音输入不便的老年语障人士可选择多功能手写输入。搜狗输入法于2022 年1 月发布了“眼动输入”无障碍方案,用户借助内置眼球追踪技术的眼控仪,通过眼球转动和凝视,即可操作电脑完成输入。此方案可有效解决部分老年人无法进行语音输入或打字输入的问题,满足语障、肢障及其他老年群体的交流需求。语言智能技术还可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智能陪伴产品。例如,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处于痴呆的前兆阶段,需要借助具备干预功能的智能产品提升认知能力,控制病程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养老机构和照护中心开始应用智能陪护机器人,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并与其进行语言互动。但市场上专门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种类还很少,产品功能还较为简单,还需进一步结合语言障碍老人的具体状况,研发具有陪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的机器人。

与老年语言康复相关的学术著作作为语言出版物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老年语言康复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的发展。近年来,与老年语言康复相关的著作有任虎林所著的《老年人语言蚀失期的语用能力研究》,顾曰国、黄立鹤所著的《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刘楚群所著的《老年人口语非流利现象研究》,潘玥所著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言语失调研究》,张阳普、宋振华所著的《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等。语言康复相关出版物除学术著作外,还包括一些普及读物、培训教材等。中外文语言康复出版物的互译,又涉及语言翻译产品与服务。

近年来,在语言会展上也出现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在2020 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由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组织的“听力语言康复展”基于中国老年听力语言康复市场的庞大需求,向养老机构、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残联、民政及相关产品经销商和代理商、社会组织、终端消费者等展示了最新的老年听力语言康复产品,并举办了“听力语言障碍康复技术与机构管理研讨会”“老年听力语言康复技术与服务论坛”等,旨在使各界更多地关注老年群体的听力语言康复需求。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至今已开办三届,同期举办了三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在展会现场,“声望听力”作为语言康复领域的代表企业,以“科学验配、精准服务”为主题设置展位,展示了听力检测设备、一站式听力服务和最新的助听器产品,并就听力语言健康与康复进行了科普宣传。

三、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供需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研究发现,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尚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有供给能力的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有待跟进;对于语言障碍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带来的影响认识不充分等。

(一)老年语言康复机构供给能力不足

专门的语言康复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语言康复服务的养老机构与社区数量有限。医院、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之间的协同合作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系统性、延续性康复服务还尚不能实现。如有学者对长春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35 所养老机构中,只有5 所可提供语言康复服务、7 所可提供吞咽康复服务,但均未配备语言治疗机、吞咽治疗仪等康复设备[14];对天津市部分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 年初,配有语言治疗设备的仅2家,占总比例的6.06%;在机构方认为影响其为老人提供语言康复服务的因素中,“专业水平不够”和“人员不足”位居前两位[15]。

(二)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

中国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语言治疗师不足万人,现有语言康复从业人员大部分是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入,缺乏系统的言语治疗课程学习和训练[16]。目前,全国开设语言康复相关专业的院校不足20 家,特别是面向老年人语言康复的人才培养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亟待提升。同时,能力测评与资格认证的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三)新技术的运用与新产品的研发有待加强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语言康复领域的大幕已经开启,远程诊疗与康复产品有助于缓解供需紧张状况,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康复服务的能力,也可以便于患者居家康复,降低康复治疗的成本。例如,由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研发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于2023 年11 月投入试用阶段,该设备通过采集佩戴者喉部发声的信号,将其转换为语音并模拟佩戴者患病前的音色进行输出,还原准确率超90%。当前,如何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投放,并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改变当前语言康复硬件设备价格高的状况,使产品售价能够降至一个合理的区间,是老年语言康复产品供给升级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其症结主要在于对老年语言康复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一是目前面向老年群体的语言康复产品研发与供给尚缺乏专门的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二是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如老年人听力障碍的筛查防治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预防及康复服务的可及性低。三是老年语言康复的相关科普工作开展不足,公众对语言障碍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老年人自身也容易忽视增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现象”而听之任之,甚至有许多老年患者在出现听力问题后5~15 年才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耽误了治疗时机。四是对语言康复相关产品缺乏了解与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患者对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产品的消费需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例,老年患者仅占总植入人数的1.4%[17],老年语后聋患者对人工耳蜗的接受度不高,且年龄越大,越不愿接受植入手术,除产品价格和手术费用等因素外,或许还与对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的担忧有关。

四、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策略

(一)加强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供给链

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供给主体可为老人提供多类型的语言康复服务。但目前各主体的离散状态不利于老年语言康复服务的质量提升和整体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基于各主体的服务特征,发掘医院、社区、家庭等主体的可连接点,建立“三位一体”老年语言康复服务链(见图1),解决医院追访服务不足、社区或家庭康复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此服务链中,医院具有在院康复、培训社区、指导家庭的职能;社区具有开展集中康复和提供上门指导的职能;家庭具有营造语言环境和开展居家康复的职能,三个主体互动合作,为老年语障者提供延续性康复服务。

图1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老年语言康复服务链

前期医院负责为老年语障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依据计划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中期,医院为社区服务人员和老年语障者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和操作培训;后期,社区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制定家庭语言康复训练计划。社区可为不同类别语障老年语障者进行语言康复,为不便参加集体训练的老年语障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医院保持电话或入户随访,帮助社区医护人员和老年语障者家属解决遇到的问题。

医院作为链条首端,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性责任,即帮助老年语障者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熟悉康复流程、提高其语言治疗依从性,为后续的社区及家庭康复打好基础;社区作为链条的中间环节,确保从院内到院外的语言康复服务不间断,使语障老年语障者及其家属得到医院之外的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家庭作为链条终端,提供积极的家庭语言环境和实施康复训练等任务,保证老年语障者获得语言康复服务的连续性。

同时,要做好老年语言康复整体规划,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老年人语言康复服务的供给。明确对老年听障和语障患者的帮扶措施,如将听力、言语测试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加大筛查力度,帮助老年性听损人士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预防老年性听力障碍及其所致的言语障碍;对经济困难的老年听障及语障人群进行救助,如按比例报销助听或辅听设备、语言训练装置的购置费用,将听力语言测试、语言康复训练等纳入医保范畴等。

此外,要进一步拓宽相关政策和健康知识的普及传播渠道,使老年人意识到听力言语障碍的危害性,了解听力障碍预防和语言康复的意义,提升语言康复服务接受率。

(二)加强老年语言康复人才培养,从根源上解决供给不足问题

一是完善高校语言康复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二是加强对语言康复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短期培训、在职教育等方式提升专业水平,构建起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制定职称和薪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吸引人才进入、防止人才流失。

目前,亟须对语言康复从业人员进行调研,建立与该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相匹配的职称评定、专业考核体系;提升语言康复从业人员薪资空间,设置与岗位服务能力相匹配的薪酬模式,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待遇水平和行业环境。特别是要推动“言语/语言治疗师”这一职业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根据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团队对语言职业问题的研究,《职业分类大典(2022 版)》中认定的与语言康复行业相关的职业有“听力师”“助听器验配师”“听觉口语师”“言语/语言治疗师”“语言障碍矫治师”“语言病理诊断师”等尚未被纳入。语言康复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以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为重要基础,语言康复相关职业的认证是从业者实现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的前提,为此,需要着力推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标准、职业教育在内的语言康复职业体系的系统化建设[18]。

(三)有效运用新技术,实现老年语言康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升级

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老年语言康复产品的供给升级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新技术的运用,应着眼于增强产品的可及性、服务的便捷性等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远程康复诊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使老年人免于奔波劳顿,在家中即可进行有效的康复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 年6 月,中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覆盖率达100%,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所有地级市2.4 万余家医疗机构[19],这说明远程医疗的“高速路”已经具备,接下来需要的是开通为老年语言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直通车”,相应需要完善的是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问题。二是在做好现有老年语言康复产品提质优化的同时,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效融入语言康复产品的研发之中,实现产品供给升级。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因意外或癌症等疾病手术而失去声音[20],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式“人工喉”将帮助这些“失语者”恢复语言交际功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针对老年患者的需求,开发陪伴式聊天机器人、AI 语言康复医生等产品,使老年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多智能技术带来的优质、便捷服务。

结语

语言康复行业发展规划涉及政策支持、人才保障、法规完善、标准建设等方面。老年语言康复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业协会组织,有效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实现有序、有效发展;培育多元供给主体,探索市场化发展路径,为老年人提供价格接受度高、服务可及性强的语言康复服务及配套产品。例如,可通过政策激励、项目补贴等方式,推动国产助听设备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通过增加本土助听产品供给,为老年听力语言障碍患者提供价格上可接受、质量上可接受的助听产品。

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单位和技术研发机构的作用,保障语言康复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做好人才规划,对语言康复相关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及在职培训等进行科学规划,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制定核心职业紧缺人才目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招生比例等;建立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培养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在职人员培训机制。二是要做好研发规划,将人工智能、远程诊疗等技术及时、有效运用于老年语言康复产品的研发,开发出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医疗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根据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团队的研究,从区域语言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目前北京、广东语言康复行业的年产值保守计算均为15 亿元左右[21-22]。在科学规划的保障下,随着供给升级以及消费信心的增强,相信语言康复行业将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言语听力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