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对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患者牙根吸收的诊断效果研究

2024-03-13 06:56王道荣卞惠惠
临床误诊误治 2024年1期
关键词:错颌体层安氏

姚 海,王道荣,胡 娟,卞惠惠,刘 瑜

安氏错颌畸形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下颌前突、上颌缩短、上下颌咬合错位是此类患者的主要表现,不仅会对患者的容貌造成影响,同时会影响其语言、咀嚼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针对此类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口腔正畸治疗,但相关研究指出,口腔正畸后,部分患者存在上下颌前牙移动情况明显偏向于唇舌方向,因此一定程度会增加发生牙根吸收的概率。临床中针对存在牙根吸收情况的患者,需要先明确诊断,以此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对牙根吸收情况进行诊断的影像检查方式较多,例如曲面体层X线技术、根尖片等,而曲面断层片是较为常用的判断方法,但放大后的二维平片存在明显的失真情况,无法将牙根的吸收情况准确反映出来,而不利于诊断准确度的提高,因此临床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加准确无创且快速的评估方法,旨在为临床的早期干预提供指导[1]。

X线头影测量可以明确患者牙颌面部软硬组织之间的关系情况及具体结构,在软组织表面形态检查的基础上深入到骨骼结构中,而有利于患者实际病情的准确诊断,其在正畸治疗中广泛应用,属于诊断金标准。相关研究指出,牙根吸收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牙根长度改变情况,且牙根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促使三维影像学技术高速发展,锥形束CT的应用就可以获得牙体的三维立体影像,进而能更加准确、直观地对牙体和牙根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当下临床中较为关键的诊断技术之一就是锥形束CT,其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以有效呈现患者的颅颌面三维信息,保证其清晰性,同时具备较高的重复性,且在稳定性和精确度方面均存在优势,能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锥形束CT在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错颌畸形76例,女43例,男33例;年龄14~37(20.16±3.19)岁;安氏Ⅰ类30例,Ⅱ类24例,Ⅲ类22例。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学》第九版中诊断标准,且患者同意进行正畸治疗;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标准:存在颌面部外伤史或正畸治疗史;有精神病史;上尖牙或上中切牙存在牙体缺损或牙髓炎情况;面部偏斜明显;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患者存在发育异常情况或家族遗传病。本研究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3-科研-114),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均行曲面体层X线检查及锥形束CT检查,曲面体层X线检查[卡瓦盛邦(上海),型号:Pan eXam plus]时电流7 mA,电压60 kV。锥形束CT[卡瓦盛邦(上海),型号:Pan eXam plus],操作步骤:1)获取数据:治疗前、排齐整平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检查,管电流5 mA,扫描层厚0.3 mm,管电压120 kV,连续扫描时间14.7 s,用相同的设备采集所有图像,且拍摄条件统一。2)测量方法、项目:在二维多层重建界面通过DolphinImaging软件对牙齿矢状面、轴平面及冠状面进行测量,后调整画面根长数据。3)测量三维牙根体积:通过DICOM形式存储图像,后通过电脑明确患者牙列各平面准确信息,如水平面、横断面及纵断面等;当牙列处于水平面时,需执行牙位定位操作,并在横断面时调整患者牙齿长轴,以保证有效、准确通过牙齿长轴。上述操作完成后可执行正畸治疗操作,并在完成操作后再次通过锥形束CT检查操作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金标准是X线头影测量。X线头影测量所用仪器为X线检查仪(Point 3D Combi500),手工定点,通过仪器中的投影测量软件进行测量,所有X线检查均由经验丰富的同一影像医师完成,每个测量项目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量上下齿槽座角、颌凸角、颌骨前后向不调指数。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锥形束CT结果,并进行分析。牙根吸收情况判断标准:0度,患者未出现牙根吸收情况;1度,患者牙根存在轻微吸收情况,根尖呈边缘钝模糊或存在毛边;2度,患者根尖锥形轮廓消失,有明显的窄锯齿线,而牙根长吸收不超过1/4;3度,患者根尖消失,宽锯齿线明显,且末端变平,根长吸收超过1/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种方式牙根吸收诊断结果

76例经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0度20例,1度22例,2度19例,3度15例。曲面体层X线检查显示0度14例,1度8例,2度11例,3度11例,诊断准确率为57.89%;锥形束CT检查显示0度18例,1度22例,2度14例,3度13例,诊断准确率为88.16%。由此可见锥形束CT诊断牙根吸收的总准确率比曲面体层X线检查高(P<0.05)。

2.2 锥形束CT测量治疗前后牙根体积比较

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右上中、右下侧、右上侧、右下中切牙及左上中、左下侧、左上侧、左下中切牙体积缩小(P<0.05),见表1。典型患者影像图片见图1。

1a.矫正术前左上颌中切牙长度;1b.矫正术后(矫治器拆除前)左上颌中切牙长度;1c.矫正术前右上颌中切牙长度;1d.矫正术后(矫治器拆除前)右上颌中切牙长度。

表1 锥形束CT测量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牙根体积比较

3 讨论

3.1 安氏错颌畸形和正畸治疗

错颌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安氏分类法是较为重要的判断错颌畸形病情程度的一种方式,能为个性化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便利。安氏错颌畸形患者主要表现为上齿槽、上颌牙前突。袁峥鼎等[2]通过研究发现,错颌畸形患者普遍存在颌面功能、口腔功能异常情况,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对其咀嚼及语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因此出现精神、心理问题,降低其生活质量。错颌畸形尚无明确病因,大部分学者认为此病是因先天、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而针对此类患者正畸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因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正畸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总体包含以下3种,一为早期矫治活动功能,二为掩饰性正畸治疗,三为联合矫正治疗,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正畸治疗后的安氏错颌畸形患者会有较高概率发生牙根吸收情况,而此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牙根表面呈坑窝状或不规则,通过三维立体检查可以发现牙体组织明显吸收[3]。无论何种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因此针对牙根吸收情况,早期明确其病变具体范围,并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当下临床研究热点为如何诊断、评估牙根吸收情况[4]。

3.2 诊断牙根吸收方法

目前错颌畸形(安氏Ⅰ~Ⅲ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正畸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概率较高,而在诊断牙根吸收方面治疗方式较多,例如曲面体层X线、头颅X线侧位片及根尖片等,其中操作相对简便的一种方法就是曲面体层X线检查,因此普及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测量患者切牙切缘、牙尖、根尖之间的距离[5]。既往研究发现,通过曲面体层X线片对牙根吸收进行检查时,投射角度不同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最终诊断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诊断准确性,导致失真情况发生。与此同时,曲面体层X线是一种二维平面检查,实际应用中仅能投照前后情况,无法有效呈现牙根唇舌面、近远中面及根尖实际吸收情况[6]。牙根吸收情况发生初期,仅会在患者牙骨质表面出现坑窝状吸收情况,之后病情不断进展会导致牙根长度不断变化,因此单纯应用曲面体层X线检查无法准确有效呈现牙根吸收的全过程。虽然X线检查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但其也属于一种二维图像,周边组织间发生重叠情况概率较高,因此无法将牙根吸收程度及弯曲程度等有效呈现出来[7]。

锥形束CT于1998年就开始在口腔影像学中应用,其是一种全新的三维成像技术,具有形变率、放大率小的特点,且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可以依据患者牙齿长轴方向进行根尖片创建,有利于测量准确性的提高[8]。与此同时其仅需要在受检部位环绕探测器采集容积数据,就可以明确组织的实际三维影像信息,具有安全性高、辐射剂量低的优势,可以清晰地将双侧对称性、骨质变化及关节间隙显示出来,同时可以多角度、断面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辅助临床医生诊断分析,实用性较强[9]。ARANA等[10]通过研究指出,锥形束CT可较好地将高密度物质及微细结构显示出来,例如骨小梁、恒牙、根管填充物、牙周膜等,且和多层螺旋CT相比,其在微细结构检查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姚海亮等[11]认为如果经济能力允许,患者可以在检查中选择锥形束CT,其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对颅颌面进行检查的方法,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仅可准确清晰地提供牙根吸收情况的影像支持,还可提供数据支持。

3.3 诊断效果分析

ZEITOUNLOUIAN等[12]研究指出,正畸治疗后的错颌畸形患者普遍存在牙根吸收情况,针对此类患者给予锥形束CT检查,不仅可以有效准确辨别牙根实际体积,还可以明确吸收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锥形束CT可以多剖面、多视角将患者颅颌面三维结构情况显示出来,但相较其他检查方式所需费用较高,因此普及度不高。针对需要进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复杂病例,治疗前建议行锥形束CT检查,以降低风险、提高定位准确度[13]。KURASAWA-KANAO等[14]研究指出,针对安氏错颌畸形患者给予正畸治疗后可以通过锥形束CT快速准确对牙根体积及吸收程度进行诊断。本结果显示:和曲面体层X线检查相比,锥形束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右上中、右下侧、右上侧、右下中切牙及左上中、左下侧、左上侧、左下中切牙体积缩小,表明正畸治疗后安氏错颌畸形患者容易发生牙根吸收情况,而锥形束CT可以有效明确患者牙根吸收情况,且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个性化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分析原因在于,锥形束CT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仅扫描一次就可以通过影像处理站进行多次、多层面的调用,并具备三维重建操作,因此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直观性和准确性,为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奠定基础;另外可以将获取的患者影像学资料转换成可以进行分析的精确数据,进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及长期动态观察提供便利[15]。

综上,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有较高概率发生牙根吸收情况,因此需要有效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锥形束CT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以清晰有效将牙根吸收程度及体积变化情况显示出来,是一种快捷、有效且安全的辅助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错颌体层安氏
澄清工艺中絮体层的净水效能和运行机制研究
正常咬合与错颌畸形磁性覆盖义齿种植体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高韧性的陶瓷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大块头安氏中兽
错颌畸形 不仅伤牙还伤脸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自贡地区学生错颌畸形调查与分析
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
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Ⅰ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