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在华南地区的圈养繁育管理要点

2024-03-14 09:48黄志宏彭健欢黄咪莉李伟森林杏要陈足金
养殖与饲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幼仔小熊猫圈养

黄志宏,彭健欢,黄咪莉,李伟森,林杏要,陈足金

广州动物园,广州510070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别称红熊猫,是产于东亚的小型珍稀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属食肉目小熊猫科,全身毛色多为红褐色,鼻上部、两颊、眼眉上有白斑,耳朵外缘及耳内为白色[1]。小熊猫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吃竹子、竹笋、水果、树叶等植物性食物。现存的小熊猫主要有2 个亚种,指名亚种和川西亚种[2-3]。

世界上最早饲养展出小熊猫的是英国伦敦动物园(1869 年),我国最早于1936 年由英国人史密斯在上海的兆丰公园首次展示小熊猫[4]。全球有80 余家动物园圈养小熊猫,来自中国动物园协会(http://www.cazg.org.cn/)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动物园协会会员中有40 家单位圈养小熊猫,总数量约400 只。全世界野生小熊猫数量暂无确切统计数据,估计少于10 000 只,指名亚种(A.f.fulgens)在我国分布地区较小,数量也较少,估计有500 只;我国小熊猫数量以四川省最多,为3 000~3 400 只;云南省次之,为2 000~2 600 只;西藏最少,为1 400~1 600 只[5]。

随着种植竹子的栖息地被砍伐、开垦,小熊猫栖息地不断缩减,导致野外小熊猫种群数量下降,圈养的小熊猫在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在华南地区受到地理和天气因素的影响,小熊猫饲养难度大,繁殖困难。笔者根据多年的饲养经验,以广州动物园为例,从小熊猫的生活环境、日粮组成、营养水平、种群管理、行为训练、疾病预防和育幼管理等在各方面总结技术要点,以期为更好地饲养小熊猫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生态习性

小熊猫栖息于海拔 2 000~3 000 m 的高山丛林中[6],是一种喜欢温湿环境而又比较耐寒的山地动物,主要生活在茂密的温带森林,林下生长着丰富的竹林。最适宜的栖息环境要有较近的水源、长势良好的竹子、密度大的灌木与乔木、数量多的树桩和倒木。小熊猫主要在晨昏或夜晚活动,天气热时喜欢伸开四肢趴在树上,气温冷时将温暖的尾巴蜷缩盖在脸上(图1)。

图1 小熊猫活动情景

2 地理位置及饲养环境

2.1 地区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接南岭余脉,南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明显的影响。年平均气温22 ℃,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降水量1 923 mm,平均降水日数达149 d,雨季多集中在4-9 月[7]。广州动物园园区面积为42 hm2,地处广州市中部,位于北纬23°6',东经113°15'。综合广州市与小熊猫栖息地的气候特点,圈养笼舍的防暑降温、采光、通风是笼舍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2 饲养环境

广州动物园小熊猫馆面积达400 m2,内舍隐蔽在半地下,上面是茂密乔灌木等绿植和舒适的栖架(图2)。

图2 广州动物园的小熊猫生活馆

近年来,动物园追求生态化展示。2012 年场馆还进行了升级改造,植入了生态元素,扩大了运动面积。场内新建小熊猫产房,种植竹子,不定时更换栖架,场外种植密植绿篱等,不断改建为小熊猫打造自然生态、优良舒适的生活环境。

3 饲养管理

3.1 环境控制

小熊猫对温度十分敏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 ℃,野外栖息地的湿度一般高于80%,但人工圈养的小熊猫在湿度太高时会引起各种皮肤问题,按照华南地区季节变化和温湿变化,要特别注意2个时间段的环境控制。

1)每年2-4 月。该段时间气候昼夜温差大,阴雨湿冷天气多,表现为典型的南方地区气候现象“回南天”和“倒春寒”。在这段时间应该做到:内室尽可能保持干燥,打扫时避免大面积用水冲洗,对尿液和粪便污染的地方选取多次拖地清洁,同时打开笼舍抽湿机和抽风机,保持笼舍环境清洁干爽。

在儿童矮身材诊治方面常见的不规范情况包括:只要存在矮身材(甚至只是身高偏矮),不做全面检查就用rhGH治疗。病因诊断不明确,盲目用rh-GH起不到治疗作用,如鞍区肿瘤、肾小管酸中毒等。治疗剂量过小没有有效发挥促生长作用;疗程过短,没有起到改善成年终身高的作用。

2)每年5-10月。该段时间气温炎热,降水量充足,还伴有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在这段时间应该做到:保持笼舍环境整洁干燥,超过25 ℃开空调降温;雷雨或台风极端天气来临前,需把小熊猫全部关进内室,提供充足的食物(竹叶);连续高温炎热天气,还需提供充足干净水源和降温用冰块。在室外运动场有供其休息和隐蔽的大树,也可建设一些可供躲避的小竹屋及采食台。

3.2 消毒防疫

保育员每天必须穿干净的工作服、工作雨靴,进出馆舍消毒鞋底,以防带入病原菌。

内室消毒:每月消毒1 次,选用广消安、84 消毒液交替使用,必要时使用火焰枪。

运动场消毒:每月消毒1 次,选用优氯净、广消安交替使用。

繁殖箱消毒:视情况进行消毒,务必保持干净和干爽。

餐具消毒:每天及时清洗所有饲喂器皿,每餐饲喂前用沸水消毒。

3.3 饲料调配

小熊猫在野外主要采食竹叶、竹笋,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偶尔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茎、嫩芽、嫩叶、野果以及昆虫、鸟卵、小鸟、小兽、蜂蜜等,尤其喜欢吃带有甜味的天然食物[8]。在广州动物园小熊猫饲料主要以佛肚竹、黄竹为主,苹果、窝窝头、肉糕和蛋糕为辅,辅食全年相同。具体见表1:

表1 小熊猫辅食明细

3.4 行为训练

在日常工作中,饲养人员要加强对小熊猫行为观察的培训,提高观察及判断能力,对于动物的异常行为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9]。经过有计划的行为训练,小熊猫基本脱敏,还能识别多种指令,按指令返回内室、到运动场喂食架或上秤等,允许保育员近距离观察和抚摸。通过行为训练建立小熊猫与保育员之间的信任,有效减少因驱赶、医疗保定等引起小熊猫应激反应,为观察、医疗等饲养管理提供便利。

4 繁育管理

小熊猫约2 岁性成熟,寿命一般8~10 年,圈养可以长达15 年,在每年的2-3 月发情求偶、交配,妊娠期120~150 d,6-7 月产仔,每胎平均1~3 仔,多数为1~2 仔,少数为3 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6 cm,体质量约100 g,21 d后睁眼。目前人工授精技术不成熟,其繁殖大多采用自然交配。

4.1 发情与交配

小熊猫为一雄多雌制,一般在每年3月份交配,但在广州地区每年1月即见交配行为。由于小熊猫发情期只有几天时间,应提前做好配对繁殖工作。雄猫发情行为有蹭阴、嗅阴、跑步频繁、嗅闻标记物和爬跨雌猫等。雌猫发情行为有跑动频繁、嗅阴、尿频、食欲降低和发出求偶声等[10]。在此段时间内观察小熊猫的行为,留意是否有交配行为,并做好记录。之后的1 个月内观察雌猫的行为,看是否有易累、嗜睡、胃口差、干呕、紧张和搭建窝等行为。在发情期间,雄猫会有争斗打架现象,故要把熊猫隔离开,避免雄猫互相争斗打架引起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繁殖期间要注意观察小熊猫的交配情况,以及交配时间和次数等,这些交配信息都要记录清楚,并据此推测怀孕后小熊猫的产期,提前做好产前准备。

4.2 待产管理

通常每年5月中旬开始就应将疑似怀孕的雌性个体进行分笼饲养,分笼前准备好繁育箱,并进行清洗、消毒;笼舍进小熊猫前应采用火焰灭菌或福尔马林气体熏蒸;长期饲养在室内的小熊猫应白天开启人造太阳光灯;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必要时开启机械通风和空调。雌猫在生产前会选择较隐蔽处或自认为安全的地方产仔,所以在产前1 个月就需要将雌猫转入产房内,先让雌猫熟悉产房,建立安全感。产房内安装有空调、监视器和产箱,正常光照,通风良好。

4.3 产后护理及育幼

对于产下幼仔的雌猫笼舍要保持干净、清爽,不过分干扰雌猫和幼仔,每日投喂新鲜竹叶和辅食,工作人员将食物送到育幼室繁育箱附近。分娩的兽舍在3 d 内原则上不打扫,只投食,非保育员严禁进入产房,需选派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经验或雌猫特别信任的保育员精心护理、细致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处理,避免意外发生,以保证雌猫和幼仔的身心健康。

在雌猫育幼过程中,可以给喂奶雌猫提供适量鱼汤,补充钙片和营养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有充足的奶汁哺育幼仔。要注意观察雌猫和幼仔的采食、排便和哺育情况等。产房内保证量足且营养的食物,结合雌猫和幼仔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降低小熊猫雌猫和幼仔发病率,提高小熊猫幼仔成活率。小熊猫幼仔极少发出叫声,如听到小熊猫幼仔频繁叫唤,可能是雌猫母性不强,也有可能是雌猫因紧张而频繁叼仔甚至咬伤幼仔,这时候要加强观察,必要时进行人工育幼[11]。

5 预防疾病

圈养小熊猫常见的疾病有多种,如犬瘟热、病毒性坏死性心肌炎、巴氏杆菌病和尾部脱毛症等,因此,日常预防是关键。除了饲养管理外,还应定期进行疫苗棉衣以及寄生虫病的普查和驱虫等。其中,犬瘟热是危害小熊猫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多数情况下发病与动物应激或注射弱毒苗有关[12]。在小熊猫的日常饲养中,争夺交配权引发的厮打、夏季温度高导致的暴躁、饲养密度高引发拥挤和惊吓都是常见的外伤原因,最终导致小熊猫尾部、四肢及皮肤损伤[13],如发现小熊猫有伤口要及时上报并治疗。

6 结语

综上,本文总结了小熊猫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圈养繁育管理的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1)食物丰富。在野外小熊猫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成功取食,开发出特制的取食器,将食物藏其中,引导小熊猫展开思考,并且延长取食时间,避免刻板行为的发生。

2)避免应激。小熊猫生性胆小,雌猫产后更容易受到惊吓,易弃仔或食仔。应强化饲养管理,预防动物的应激行为。

3)加强体质量监测。定期称取体质量非常重要,除了可以监测小熊猫的生长发育状况,还能更准确地了解已经交配过的雌猫是否怀孕以及怀孕后的体质量增长情况。

4)保障动物福利。为保障小熊猫的健康与快乐,应根据动物福利的原则和要求,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使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

5)扩大种群数量。由于小熊猫野生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需要通过各大动物园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种群繁育数量,未来通过野外训练,将圈养的小熊猫逐步回归野外。

猜你喜欢
幼仔小熊猫圈养
卧龙一例超重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出生记录和分析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老虎变成猫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小熊猫,野外还剩多少?
萌萌哒小熊猫
一只名叫嘘的小熊猫
萌萌哒小熊猫
被“圈养”的童年
圈养在心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