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肉鸡鸡痘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24-03-14 09:48刘建平
养殖与饲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鸡痘痘病毒眼睑

刘建平

辽宁省大石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营口 115100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APV)通过皮肤、黏膜的伤口感染或经吸血昆虫作为传播媒介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发病较急,但病死率低,可导致病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等,如与其他传染病继发感染、鸡舍卫生条件差或营养不良时,则造成死亡率上升,尤其是幼雏,严重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

1 发病情况

2023 年8 月20 日,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镇某肉鸡笼养养殖场饲养29 日龄肉鸡75 000 羽。其中,1栋鸡舍发现异常现象,病鸡出现张口呼吸、流眼泪、打喷嚏、眼睑及眼周肿胀等症状,随后伴有腹泻现象,在鸡冠、眼睑及肉髯等处出现痘疹。养殖场管理者认为是入秋后早晚温差增大和被蚊虫叮咬导致的病情,使用红霉素饮水治疗,但鸡群未见好转,病鸡出现死亡现象(已死亡38只)。

2 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鸡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行动困难;有的病鸡在鸡冠、肉髯、眼睑、喙角等处长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干硬结节,触摸表面凹凸不平,大量结节融合成片状痂块,强行剥离痂块可造成皮肤出血或溃烂(图1);有的病鸡眼睑结节数量太多,融合在一处,形成大块厚痂,导致眼睛完全闭合,俗称“眼型鸡痘”(图2);有的病鸡呼吸及吞咽困难,可见喉头处有黄白色纤维素伪膜附着。部分病鸡出现肛周污浊,排黄白色稀便的现象。

图1 眼睑、喙角结节剥离后出血结痂

图2 眼型鸡痘

3 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病鸡发现鼻、眼、口腔、喉头及气管前段表面有大量结节,融合成片后形成黄白色干酪样伪膜,不易剥离。

部分发病鸡的肝脏和心脏表面包裹着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图3),心包腔内伴有淡黄色积液且气囊浑浊;剪开消化道发现,肠壁变薄,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图3 心脏、肝脏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4 诊 断

4.1 初步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场区环境卫生情况、发病鸡表现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初步诊断为鸡痘病毒感染。

4.2 实验室诊断

1)病料采集。无菌采集病死鸡眼睑部痘疹、口腔内伪膜及心脏、肝脏和肠黏膜病变组织,加入5倍体积生理盐水,通过组织研磨机研磨后制成悬浮液,5 000 r/min 离心10 min,过滤,吸取上清液分装到EP1和EP2管内,取EP1管加入2 000 IU/mL 的双抗溶液混匀,过夜处理后,即为病毒分离检验样品;取EP2管不作任何处理,作为细菌分离检验样品[2]。

2)病毒分离培养。采用病料接种鸡胚和人工感染健康易感鸡2种方法进行分离鉴别。

方法一:取无菌注射器吸取EP1管内被检样品0.2 mL,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8~11 日龄健康鸡胚内,置于37 ℃孵化箱中孵育5 d 后观察,发现接种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出现致密痘斑。

方法二:使用鸡痘疫苗刺种针,划破健康鸡冠、肉髯或皮肤接种EP1管内的病毒被检样品,接种6 d后发现在划破处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临诊症状。2种方法结果均显示鸡痘病毒呈阳性。

3)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将EP2管内的细菌分离被检样品无菌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于37 ℃培养24 h,可见麦康凯平板上长出不透明的粉红色菌落;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灰白色小菌落。

挑取1个典型单个菌落的1/2进行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是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挑取剩下的1/2 菌落,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表面于37 ℃、24 h 条件下增菌纯培养(分离获得的菌株4 ℃保存),进行常规生化试验。通过细菌生长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初步鉴定为大肠杆菌(表1)。

表1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

4)药敏试验。通过纸片扩散的方法,选用该养殖场临床上常用的7种抗菌药物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简易药敏试验。使用前期已分离保存的菌株划线再培养,挑取培养的菌落与生理盐水制成1:5的细菌悬浮液,蘸取菌液均匀涂布在麦康凯平板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上,轻轻按压,置于37 ℃过夜培养,观察测定抑菌圈的直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7 种抗菌药物中,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钠最敏感,其次为丁胺卡那;对青霉素钾、安普霉素和恩诺沙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4.3 诊 断

根据鸡群整体发病情况,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再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可确诊该养殖场本轮疫情是由鸡痘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

5 治疗措施

5.1 及时隔离病鸡

一旦发生鸡痘感染,应及时隔离病鸡,有治疗价值的病鸡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重症者淘汰处理,将病死鸡的尸体及时掩埋无害化处理,全面彻底消毒病鸡污染的环境,防止间接接触造成的二次感染。存在于鸡皮肤病灶中的鸡痘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治疗转归的病鸡应完全康复后才可同群饲养。

5.2 药物治疗

本次疫病采用皮肤局部处理、抗生素给药、提高机体抗病力相结合的综合疗法。皮肤局部处理:用碘伏擦拭痘痂表面,用无菌镊轻轻剥离后,再用龙胆紫消毒伤口;口腔病灶用镊子把假膜取出,再用0.1%高锰酸钾冲洗干净,涂碘甘油或敷冰硼散;对于眼型鸡痘应先小心扒开眼睑,用湿润的棉签清理眼内豆腐渣样物,然后用2%硼酸水冲洗眼睛或氯霉素点眼[3]。

清理鸡痘病灶后应特别注意:将清理下来的结痂块或假膜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防止散毒风险。

治疗方案:目前,鸡群整体采食情况相对稳定,不考虑对大群注射给药来治疗大肠杆菌病,以免鸡痘病毒交叉感染,造成大面积发病。另外,本养殖场鸡群接种了鸡痘疫苗,发病鸡多以机体免疫低下、漏免或免疫抑制造成的零星散发。根据上述情况综合考虑,以口服药物为主稳定鸡群病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20%头孢噻呋钠和20%丁胺卡那1:1 联合用药,1 g/2 500 mL,上午集中饮水,连饮3 d。板青大败毒口服液1 mL 成药兑水1 L,下午集中饮水,连饮5 d。

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鱼肝油,可整体提升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促进皮肤黏膜的愈合。发病鸡舍,用稀释后的聚维酮碘消毒剂带鸡消毒,每2 d消毒1次。鸡群经上述措施治疗5 d后,除少数前期病重鸡只淘汰外,无死亡鸡只出现,精神状态良好,鸡群康复。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养殖场在平时的饲养环节应注意舍内通风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减少鸡群应激反应。应配合饲喂全价饲料,使其营养搭配均衡;还可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或益生菌,确保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得到提升。

改善鸡舍饲养环境,注重卫生消毒环节,每批肉鸡出栏后应对空舍彻底清理,采用0.1%高锰酸钾熏蒸或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鸡舍,减少因卫生条件差造成致病菌的快速传播。

6.2 消灭和减少吸血昆虫传播

鸡痘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而蚊蝇等吸血昆虫在传播该病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闷热的夏秋季正是蚊蝇等吸血昆虫活跃的时段,鸡舍周围杂草及污水沟是藏匿、孳生蚊蝇的重要区域,可经常在该区域喷洒杀虫剂[4],也可使用复合碘制剂带鸡消灭鸡舍中蚊蝇。

同时,鸡舍也可安装纱窗、门帘或紫外线灭蚊灯,从根本上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给鸡群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6.3 免疫接种

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但此疫苗不适合小日龄雏鸡接种[5],适用于20 日龄以上的鸡进行预防接种,疫苗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倍数进行稀释。

采用皮下刺种方式免疫,接种3~5 d 后检查,如刺种部位肿胀或结痂,说明接种成功,反之免疫失败,需重新接种。初次免疫后2 个月再加强免疫刺种1次。一般接种10~14 d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 个月。可对鸡痘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但是需要注意接种时机,防止大范围传播[6]。

7 结语

商品肉鸡饲养周期较短,一旦发生鸡痘病毒感染,可造成病鸡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胴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影响;同时,鸡痘主要因皮肤损伤引起病毒感染所致,若大肠杆菌趁机通过破损伤口入侵机体,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病,从而造成混合感染,加重鸡群病情[7]。因此,准备在夏秋两季引进雏鸡的商品肉鸡场应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尽早接种鸡痘疫苗,以免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鸡痘痘病毒眼睑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为什么人哭泣后眼睛会肿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