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2024-03-16 10:01潘伊伶张红梅杨婷朱旭霄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深层本院儿科

潘伊伶 张红梅 杨婷 朱旭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诊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儿科由于患儿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要护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拥有更多的服务技巧和心理弹性,儿科护理工作者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承担着较大的压力[1]。情绪劳动是工作人员为了满足组织者对于工作的要求而迫使自我创造出的一种大众可见的面部和身体表现[2]。情绪劳动在服务从业者中普遍存在,儿科护理人员作为特殊的服务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努力地将自我感受与需要的情绪表达结果相一致,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适的就医环境,属于情绪劳动密集型的职业[3]。工作投入是指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情绪与认知状态,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积极、充实的心理状态[4]。有研究[5-8]表明护理人员工作投入降低会导致工作效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幸福感的降低,最终会导致离职率增高。同时,护理工作者需要拥有一种持久、积极的情绪与认知状态,才能不断地提升工作投入[9]。本研究旨在了解本院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儿科护理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改善相关人员情绪劳动现状,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投入,目前如何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是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 年6~9 月本院儿科护士267 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在职并注册在本院的儿科护士;(2)入职本院正式满1 年者;(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在职护士;(2)正在病、产假、进修或实习的护士。

1.2 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担任职务、夜班情况等。(2)护士情绪劳动量表(emotional labor scale,ELS):采用骆宏等[10]修订的情绪劳动量表,包括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3 个维度14 个条目,Likert 6 点计分,得分越高提示个体感受到情绪劳动的次数越多,最后将深层扮演、表层扮演以及情绪表达要求三维度总分换算成均分作为评定标准,分为低水平(≤1 分)、中等偏下水平(1 分<得分≤2分)、中等水平(2 分<得分≤4 分)、中等偏上水平(4 分<得分≤5 分)和高水平(>5 分)五个等级。该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0.811、0.711、0.826、0.872。量表的三个因子累计变异解释量为68.72%,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3)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S):采用张轶文等[11]引入并调试的Utrecht 工作投入量表,包括活力(6 个条目)、奉献(6 个条目)、专注(5 个条目)3 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总分0~90 分,得分的高低表示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该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0.99、0.77、0.74、0.75。

1.3 资料收集 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和收集,由护理部干事组织完成。共发放问卷267 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57 份,有效回收率为96.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得分 257 名儿科护士情绪劳动总均分为(3.92±0.76)分,为中等水平,其中各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深层扮演、最低为情绪表达要求;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41±0.74)分,为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总均分最高为专注、最低为活力。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儿科护士ELS及UWES维度得分情况[(±s),分]

表1 儿科护士ELS及UWES维度得分情况[(±s),分]

?

2.2 儿科护士情绪劳动得分与工作投入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2 和图1 所示,257 位儿科护士的情绪劳动、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与工作投入、活力、奉献、专注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表层扮演与工作投入、活力、奉献、专注均无相关性(均P>0.05)。

图1 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表2 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特征下儿科护士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评分的情况 职务对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务和夜班对工作投入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下护士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不同特征下护士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评分的比较[(±s),分]

?

3 讨论

3.1 本院儿科护士情绪劳动现状 深层扮演是指个体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体验与组织所要求的情绪规则不一致时,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努力,激起或压抑某种情绪,从而改变自己的内部情绪体验,使自己的情绪体验与需要表现的情绪行为相适应。本研究调查257 名儿科护士情绪劳动总均分为(3.92±0.76)分,属中等水平,与刘红美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本院儿科护士情绪劳动的频率较高。情绪劳动三个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为深层扮演平均(4.79±0.87)分、表层扮演平均(3.74±0.92)分、情绪表达要求平均(3.51±1.01)分,说明本院儿科护士内心对患儿的情感体验整体上能与医院所要求的情绪表达一致,在日常工作中护士更倾向于深层扮演。有研究表明[13],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要求比表层扮演更具积极意义,更有利于个体资源的保存,减少情感的耗竭。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是自我表达能力差、情绪不稳定且不配合的儿童,很多的工作细节需要考虑儿童本身和其家长,因此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均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自发地感受和体验自己应该向患儿表达自己内心深层的情绪。尤其是在工作中面对重症患儿,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同情而产生共情,也会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劳动策略,刻意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患儿的就医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14]。

3.2 本院儿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 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工作投入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其中活力帮助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弹性,奉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主动意愿和鼓舞,专注是一种去身心、沉浸式的体验[15]。本研究调查257 名儿科护士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41±0.74)分,属中等偏上水平。与宋静雯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低于国外护士工作投入水平[17]。说明本院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投入水平较好,但仍然有进步空间。3 个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专注(3.62±0.78)分、奉献(3.46±0.76)分、活力(3.25±0.79)分。国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的研究中大部分的条目均分均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如日本、西班牙和芬兰等,其中万巧琴等[18]的研究结果为(3.54±1.49)分,而胡凡宇等[19]的研究均低于万巧琴等的结果。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够帮助其从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得到优势满足感,对其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营造更好的护理实践环境、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正面意义[20]。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和积极有效地沟通,帮助他们提升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好地建立工作的激情和活力[21]。

本研究显示,用工形式、年龄、工作年限、职务职称、工作类型等职业因素与情绪劳动、工作投入关联紧密,中高级职称护士或护士长、责任组长的深层扮演得分相对更高,她们是护理队伍的管理者或组织者,她们要为低年资护士树立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不上夜班的护士深层扮演得分比长期值夜班的护士要高,说明上夜班对情绪劳动存在一定影响,夜班护士会偏向表层扮演,并非完全发自内心去站在患者角度换位思考。

3.3 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对儿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显示,两者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护士基于本职工作需求采用情绪劳动时,为了达到组织需求与工作目的而将自身真实的情绪进行隐藏,造成其内在实际感受与外在情绪表达之间存在差异,低频差异可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改善,但长此以往会对护士的个人情感、工作热情造成过度消耗,逐渐影响护士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对职业前景的期望,从而影响工作投入的程度。因此,护理管理者对于儿科护士的管理,应在关注体力劳动的同时,更加关注情绪劳动。针对儿科护士工作中产生情绪劳动的特点,适时地为其提供合理的情绪释放或压力缓解的方法或渠道,主动协助解决护理人员的工作问题与生活困难,积极帮助受消极情绪困扰的护士。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情绪劳动属中等水平,工作投入属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在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为护理人员提供维持身心健康的管理策略,通过正确掌控情绪调控方法,避免过度压抑,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投入。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稳定护理队伍。

猜你喜欢
深层本院儿科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儿科专栏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