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烟区职业烟农培育工作探索与研究

2024-03-19 09:06符新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训师烟区烟农

李 飞,符新妍

(1.河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河南许昌 461000;2.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河南许昌 461000)

0 引言

广大烟农是行业上游产业的主力军,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他们与烟草行业发展利益同体、休戚与共。因此提高烟农的素质和生产效益,加强职业化高素质烟农队伍培养,已成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当务之急。河南烟区具有生产生态优质浓香型特色烟叶优势,同时具备良好的精益烟叶生产技术基础。以河南烟区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培育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提出职业烟农队伍培育策略。

1 河南省职业烟农队伍现状分析

为摸清当前河南省的烟农基本情况,2020年以来,以各类烟叶生产培训班和职业烟农培训需求调研活动为契机,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来自河南省九个烟叶产区的种烟面积达3.33 hm2以上的种烟科技示范户、烟农合作社理事长或经理进行了调查研究。

1.1 职业烟农基本情况

1.1.1 种植主体类型

从图1可以看出,在参与调查研究的烟农中,烟叶种植主体类别为种烟科技示范户的占比15.29%;种植大户占比57.06%;烟农合作社占比25.88%。由此可见,在河南烟叶产区中,种烟面积达3.33 hm2以上的种烟主体中,种烟大户的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烟农合作社次之。近年来,烟叶种植由分散种植向适度规模转变,粗放生产向相对集约化生产转变,发展了烤烟种植大户,进一步促进烟叶种植的专业化、规模化,同时有益于增加烟农的种烟收入。

图1 烟叶种植主体类别

1.1.2 年龄结构

烟农的年龄结构情况见图2,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不断推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新生力量注入烟农队伍,烟农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但总的来看,种烟劳动力年龄还稍偏大。31~45岁烟农占36%,46~60岁烟农占56%,相差20%,如果没有新的潜在烟农加入,未来烟农队伍将会面临断层的问题。

图2 烟农年龄结构情况

1.1.3 学历结构

从图3可以看出,在参与调查研究的烟农中,本科学历占比8.24%;大专学历占比7.06%;中专、高中及技校学历占比62.35%;初中学历占比16.47%,小学学历占比25.88%。烟农的文化程度相比以前略有提升,但是总体文化程度水平还是偏低,烟农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3 烟农学历结构情况

1.2 职业烟农素质提升需求情况

近年来,有技术、有经营管理能力、有资金投入的烟叶种植大户,烟叶种植已成为其主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比较积极主动,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有强烈的求知需求。在调研活动中主要从烟叶生产管理制度、烟叶生产经营、烟叶生产技术等方面,设置了有针对性的10个烟农求知需求方向:烟叶种植惠农政策、烟草育苗技术、烤烟大田管理技术、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烟叶烘烤技术、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烟农合作社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新时代职业烟农培育。调查结果显示,烟农对惠农政策、大田管理、土壤保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烘烤技术这5个方向的求知需求都在50%以上,尤其是病虫害绿色防控、烘烤技术分别有88.24%、72.94%的需求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近几年烟农合作社的成功,帮助烟农减工降本、增加收入,烟农也开始对合作社经营、家庭农场经营及职业烟农培育等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为烟叶种植走专业化的道路打基础。

2 河南省职业烟农培育现状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培育机制

虽然河南省在职业烟农培育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在省级公司层面,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职业烟农培育制度和政策,在职业烟农的资格要求、评定流程、动态管理等方面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在9个产烟区中,洛阳烟区按照“烟农申请—拟定候选人—定向培育—考评认定”的程序确认、培育职业烟农,初步形成了框架性管理体系,但培育机制的长效性、政策的持续性不强。

2.2 职业烟农培育职责不清晰

河南省9个产烟区职业烟农的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市公司每年组织一次种烟大户的集中培训,时间为2~5天,如洛阳、南阳、平顶山、漯河等烟区;二是县公司按照生产环节组织集中培训或者由烟站组织落实现场培训,时间多为1天,这也是各烟区普遍采用的方法;三是由县农业农村局或者烟办每年组织相关培训,时间为1~2天,如许昌襄县、济源等烟区。由此可见,职业烟农队伍培育过程中政府、烟草、合作社的职责不清晰,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合作社的主体作用基本没有体现,烟草部门难以形成固定的长效运行机制,同时尚未建立职业烟农发展基金,在职业烟农政策支持和保障扶持上缺乏资金基础,而单一依靠烟叶生产投入补贴,费用的来源、渠道、标准等都缺乏政策依据。

2.3 职业烟农培训模式单一

在烟农培训上,一方面,各烟区都侧重于生产技能、专业化技能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经营能力及思想观念的加强,职业烟农的理念无法深入。另一方面,各烟区还局限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单一的理论讲授或者现场技术指导,培训效果不理想。有少数烟区,如三门峡、平顶山等,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通过开设公众号、抖音号、直播间等方式,创新开展培训工作,力求以点带面,起好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职业烟农培训效果。

3 河南烟区职业烟农培育策略研究

3.1 健全制度,优化顶层设计

在职业烟农培育过程中,主要涉及三大主体:烟草公司、培育机构及师资、烟农。其中烟草公司在培育中处于主体地位,为职业烟农培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烟草公司可以组织提供职业烟农培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可以在职业烟农培育体系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因此,在职业烟农培育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上,建议由省级烟草公司出台文件,明确更加具体的制度、政策和管理办法。

省级烟草公司应该从顶层设计,着眼长远,构建职业烟农培育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保障。市县级烟草公司坚持政策导向,明确责任,加大职业烟农培育政策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培育体系的各项工作。省培训中心及其他培训机构参与培训,主要抓好师资选聘、课程设置、培训创新等工作,确保职业烟农培训的质效。

了解培育对象的需求是制订政策的先决条件,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有利于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促进职业烟农培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关注烟农需求,突出以烟农为中心,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产区一线,面向烟农、家庭农场、烟农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专题调研,问需于基层、问计于民,结合调研结果,制订职业烟农培育办法,让政策引导更适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需求、更符合烟农期望、更切合产业发展实际。

3.2 强化师资,筑牢培训基础

3.2.1 开发职业烟农培育教材

高度重视教材开发工作。职业烟农培育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在职业烟农培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职业烟农培育教材开发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升职业烟农培育质量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开发精品教材为核心,进一步做好教材的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等工作,为加快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烟农奠定坚实基础。

3.2.2 组建职业烟农培育内训师队伍

为了有效推进职业烟农培育工作,亟须建立一支卓有成效的职业烟农培育内训师队伍。结合河南省烟叶生产实际情况和职业烟农培育的要求,建议由九大烟叶产区推荐选拔,经过省培训中心统一培训后形成一支专业团队,为职业烟农培训提供服务支持。

抓好内训师选拔。职业烟农培育内训师的选拔,重点从专业知识能力、表达呈现能力以及自身成长能力等方面着力,注重培养发展新生代内训师。内训师人选由烟草企业自行在内部推荐。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应该优先选择:一是基层烟叶生产工作经验丰富;二是掌握烟叶生产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技能;三是掌握当地职业烟农的基本情况,擅长和烟农打交道,热心为烟农提供支持和服务。

强化内训师培养。烟草企业确定内训师推荐人选后,组织推荐人员脱产参加内训师培训,重点提升实战技能,培养打造一支最懂烟农的内训师队伍。一要懂业务、懂教学、懂管理。懂业务,即掌握职业烟农应掌握的政策、技术、经营管理等知识;懂教学,即掌握职业烟农培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规律;懂管理即掌握职业烟农的成长要求和服务需求,能很好激励指导烟农成长。二要能编课件、能上讲台、能写案例。能编课件,即掌握ppt制作、微课制作技术,能够根据烟农要求编写课件;能上讲台,即掌握面授技能,能很好地进行授课;能写案例即在面授培训和实际指导中能及时总结职业烟农成长案例,分享给其他烟农相互学习和成长。三要会指导、会互动、会推广。会指导,即在技术指导过程会根据烟农的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引导烟农掌握相关的生产技术;会互动即在面授或者移动平台中,能和烟农进行互动交流,在移动平台中进行技术互动;会推广即能很好引导烟农使用移动学习平台,促进技术推广。

3.3 创新模式,提升培育质效

推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职业烟农培训新模式,是职业烟农培训的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也是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相结合、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职业烟农更便利、更有效接受培训的一种培训模式。一方面,线上线下结合可以分类施策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对理论知识以及适合模拟仿真和多媒体演示的内容,以线上培训为主;对实操性强的应用技能,以线下培训为主。根据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不同,以素质提升为目的的职业烟农培训,可以由省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线下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从政策解读、经营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着力提升职业烟农的综合素质。而对新入门的职业烟农或者潜在的职业烟农培训,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的形式,烟农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线上优质培训资源,深入全面地进行学习,打牢学习基础。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结合使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并行,提高个体针对性。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职业烟农培训新模式,主要以烟农为中心,建立起专家与烟农、技术员与烟农、烟农与烟农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平台。烟农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强化薄弱环节,合理处理务农和学习的矛盾。线上充分依托互联网络,通过公众号、直播间等途径为烟农提供政策、信息、知识的传播窗口和平台,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实时获得技术指导。线下依托政府、烟草培训机构、烟农专业化合作社,通过组织面授和生产指导等形式,帮助烟农学技术、学政策、学致富。

猜你喜欢
内训师烟区烟农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内训师认证管理实施路径探索
大型集团企业内部培训师能力素质探讨
激活企业内训师队伍的几点思考
本期言论:内训师养成记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