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策划出版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实践及启示

2024-03-19 00:36马文军刘青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刊影响力科技期刊

■马文军 杨 阳 刘青青

长安大学学术期刊管理中心,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710064

通过组约专刊提升科技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观点已被期刊界普遍接受[1]。当前,科技期刊专刊出版整体比较活跃,主要出版类型有问题导向型、精神传承型和平台合作型[2]。马文军等[2]统计发现,344种自然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124种期刊在2021年共出版了260期专刊,其中问题导向型专刊占比高(70.8%)、精神传承型专刊占比不多(26.9%)、平台合作型专刊占比较低(5.0%)。问题导向型专刊紧密围绕某一具体科研问题进行报道与组织,便于读者更加全面、集中、深入地了解某一前沿问题或突发事件,容易吸引优秀稿源,彰显期刊特色;精神传承型专刊基于情感纽带和精神认同,庆祝或纪念某一具有传承价值的历史事件、高校或科研院所庆典、著名人物华诞等,凝聚学者共识,展现科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实现价值与精神的传承。

不同层次的科技期刊都非常注重专刊的选题策划[3-4]。例如,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中国公路学报》和《地学前缘》紧跟行业重要组织、重大项目,邀请乐意参与期刊出版且有学术威望和号召力的专家担任客座编辑或执行主编,利用他们的声望和关系网进行策划与组稿,出版了很多问题导向型专刊[5-6]。《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一直借鉴一流科技期刊的成功经验来开展专刊策划工作,但2021年之前策划的专刊绝大部分未能出版或仅以专栏的形式出版;2021年至今,编辑部转变策划思路,挖掘自身特色,围绕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纪念(庆祝)对象成功出版了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基于此,本文采用统计数据评价《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策划的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出版效果,并结合2021年之前策划专刊的失败教训以及2021年至今的成功实践,为普通科技期刊策划出版高质量专刊提供启示与建议。

1 普通科技期刊的界定

一流科技期刊是指能够引领基础或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期刊[7]。普通科技期刊是指目前不具备冲击一流科技期刊的能力,或者短期内不以冲击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的期刊[8]。具体来说,可以将入选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T1级的期刊归为一流科技期刊,将未入选T1级的期刊归为普通科技期刊。与一流科技期刊相比,普通科技期刊主要存在影响力与知名度相对不足、用于发展的资金和可以依靠的人力相对有限等问题。因此,普通科技期刊在策划专刊中面临的困难比一流科技期刊大,亟需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专刊策划组稿策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中文科技期刊,创刊于1979年,2004 年变更为现名,2018 年9 月首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1 年首次入选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并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地球科学领域T2 级,属于普通科技期刊的一员。《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通过总结2021 年之前策划专刊的失败教训,2021 年至今成功出版了9 期精神传承型专刊,显著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策划专刊的失败教训与成功实践

2.1 2021年之前的失败教训

2021年之前,《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借鉴一流科技期刊的专刊组稿策略,曾广泛尝试与很多学术会议组织方、重大项目负责人、有学术威望和号召力的专家洽谈合作出版问题导向型专刊,但专刊出版成功率不高,只出版了1个专刊和2个专栏,分别是2013年的“芦山地震专栏”、2014年的“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专刊 ”和2020年的“电磁法勘探专栏”。专刊出版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有三:一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相对有限,吸引优秀稿件的能力相对不足[9];二是策划的专刊类型都是问题导向型,聚焦的问题太具体,征稿范围偏窄,导致高质量来稿偏少;三是未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普通科技期刊不能照搬一流科技期刊的专刊策划组稿策略,应全方位、多角度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积极探索适合的高质量专刊出版路径。

2.2 2021年至今的成功实践

2021年至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转变策划思路,挖掘自身特色,围绕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纪念(庆祝)对象成功出版了9 期精神传承型专刊(表1),形成了“坚守初心,传承精神”的品牌个性。

表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年出版的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概况

2.2.1 出版过程

对于编辑部主导策划的专刊,编辑部首先提前半年到一年拟定征稿通知并通过学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发布,根据纪念(庆祝)对象精准圈定约稿对象并通过一对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联系和登门拜访等方式邀请专家赐稿;对于科研团队主导策划的专刊,上述组稿工作由科研团队负责。然后,编辑部对组约稿件严格按照“三审三校”制度开展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并尽快网络首发已完成“三审三校”的稿件,随后通过学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及时发布专刊出版动态,以吸引更多专家赐稿,提升专刊传播效果。最后,编辑部开展丰富的外在呈现形式设计,在充分展现专刊主题的同时,优化专刊出版形式。

2.2.2 出版效果

作者声望、作者学术能力、论文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篇幅和参考文献数量与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显著相关性[10-12]。作者声望越高,学术能力越强,国家级基金论文数量越多,论文篇幅越长,参考文献数量越多,则期刊学术影响力越高。因此,本文采用作者身份、国家级基金论文比、被引频次、下载次数、篇均页数、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等指标,对比评价了《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 年9 期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出版效果(表2)。为了更好地对比专刊出版效果,本文基于4个原则选取用于对比的期次:(1)对比的期次都是由精神传承型专刊与出版时间邻近的其他期次组成;(2)对比期次的发文量尽可能接近;(3)对比期次的出版时间要紧邻;(4)用于对比的其他期次一定要比评估的精神传承型专刊出版时间早。

表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年精神传承型专刊出版效果评估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作者为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全部来自精神传承型专刊;对于对比一,2021年第1~3期出版的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各项指标全部明显优于2020年第4~6期;对于对比三、对比四和对比五,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大部分指标明显优于用于对比的其他期次;对于对比二,2022年第2、3期出版的精神传承型专刊绝大部分指标特别是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劣于2021年第5、6期及2022年第1期,这主要是因为2021年第5、6期及2022年第1期表现优秀的论文大部分是为2021年第1~3期出版的“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准备的,只是未能赶上专刊的出版时间。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第2、3期出版的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大部分指标明显优于2020年第4~6期(因出版时间晚一年半,篇均被引频次偏低属于正常现象)。综上所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 年出版的精神传承型专刊显著提升了期刊学术影响力,可以称为高质量专刊,特别是2021年第1~3期出版的“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的学术质量树立了新的标杆。

2.2.3 成功原因

这9 期专刊成功出版的原因主要是:(1)出版的专刊均为精神传承型,纪念(庆祝)对象学术影响力较强,很多专家因情感纽带或精神认同而踊跃赐稿;(2)精神传承型专刊的约稿范围一般情况下比问题导向型专刊大,编辑部相对更容易组约到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稿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出版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的纪念对象是期刊本身,该专刊的成功出版间接证明了《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2年策划出版的多期精神传承型专刊大幅提升了期刊学术影响力。

3 启示与建议

专刊的成功出版离不开重大项目、优质专家以及高质量论文等的支撑,但上述学术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普通科技期刊在策划专刊中面临的困难比一流科技期刊大。普通科技期刊在专刊策划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只能是另辟蹊径,避免与一流科技期刊展开正面竞争,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积极探索适合的高质量专刊出版路径。

3.1 策划出版精神传承型专刊是提升普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影响科研人员投稿选刊行为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毕业或考核、职称评聘等现实压力[13-14]。在现有科研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在一流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能缓解上述压力。因此,与普通科技期刊相比,一流科技期刊相对更容易吸引到高质量稿件,在专刊策划出版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编辑部的工作重心是选题;普通科技期刊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编辑部只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有创新的策划上,才有可能吸引到高质量稿件,从而提高专刊出版的成功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成功出版的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就是在策划形式上的一种尝试。

精神传承型专刊出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纪念(庆祝)对象的学术影响力,期刊学术影响力起次要作用。因此,选择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与期刊关系密切的纪念(庆祝)对象,对于精神传承型专刊的成功出版至关重要。合适的纪念(庆祝)对象主要有期刊主办单位、与期刊或期刊主办单位曾有过密切合作的科研单位、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编委、期刊主办单位历史上涌现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等。

3.2 将优质专家列为重点组稿对象能提高普通科技期刊的约稿成功率

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虽然科研人员投稿选刊时最为关注的期刊因素是期刊级别[15],但不同层次科研人员关注的期刊因素是不同的。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过往的约稿经验和已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职称分布[16]可以发现:具有副高级或中级职称、博士在读的科研人员因毕业或考核、职称评聘等要求,投稿选刊时最为关注期刊级别;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院士)虽然投稿选刊时也关注期刊级别,但是期刊声誉、稿件处理时效、稿件处理流程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期刊服务能力以及对组稿人的认可度等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因素。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年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的组稿过程来看,面向与专刊主题有紧密关系的优质专家约稿的成功率最高,来稿质量也最高。这些优质专家来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与纪念(庆祝)对象有深厚的感情或对其精神认同。综上所述,普通科技期刊在专刊策划出版中,最好将与专刊主题有紧密关系的优质专家列为重点组稿对象,以提高约稿成功率。

3.3 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是科技期刊出版高质量专刊的重要保障

“三审三校”制度是加强出版管理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7]。为了保证专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高于或等于正常期次,编辑部务必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例如,《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出版的“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共收到来稿66篇,编辑部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最后在专刊中发表了40篇高质量稿件,确保了本次专刊的学术质量远高于正常期次。

一些科技期刊在专刊出版中对“三审三校”制度进行了创新,如《中国农业科学》提出了“期刊编辑初审+资深专家外审”“客座编辑初审和终审+同行专家外审”两种专刊审稿模式,显著压缩了审稿时间[18]。《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在专刊审稿实践中,考虑到出版时间紧张的情况,主要通过增加外审专家数量的方式来加快审稿;考虑到客座编辑拒稿压力较大的情况,稿件的录用权只由编辑部行使,以降低客座编辑面临的人情压力。在专刊来稿评审过程中,编辑部应及时向客座编辑反馈稿件外审情况,认真听取客座编辑对专刊稿件的专业性建议和意见;编辑部决定录用或退稿的稿件应及时告知客座编辑,以示尊重。编辑部基于稿件处理流程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导致专刊来稿被退稿或被推迟到其他期次出版,是可以得到绝大多数作者理解的。

3.4 开展丰富的外在呈现形式设计能提升科技期刊专刊的传播效果

科技期刊专刊外在呈现形式是专刊品牌价值、出版目的、出版论文等方面的外在延伸与表达,主要包括封面设计、版式补充、周边内容创新等[19]。优秀的外在呈现形式有助于提升读者对期刊服务能力的认可,提高读者(特别是优质专家)的供稿意愿,扩大专刊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从而增强期刊软实力。《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023 年出版的9 期精神传承型专刊开展了丰富的外在呈现形式设计。例如,2021年出版的“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在封面和目次均标注了专刊名称,撰写了序言,还在每篇论文首页右上角标注了专刊名称,邀请作者非常有感情地撰写主题致谢,设计的插页内容包括校庆标识、专刊主持人名单、24位院士和41位赐稿专家贺词、专刊学术支撑机构清单等[20],勾画出更加立体的专刊形象。同时,编辑部在校庆期间发布了题为“24位院士、40多位赐稿专家通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华诞”的微信公众号消息,两天内阅读量超过2800次,有效提升了期刊知名度。

3.5 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是普通科技期刊出版高质量专刊的重要机制

国内学界、业界一直在大力呼吁吸收更多的专家深度参与到科技期刊的办刊工作中[21],很多一流科技期刊正在形成依托专家办刊的新风尚。在专刊的策划出版中,专家主导或参与一流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已成为常态。但是,普通科技期刊因学术影响力相对有限以及优质专家资源稀缺,在专刊的策划出版中更需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编辑是专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现者,普通科技期刊的编辑更是如此[22]。因此,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23]是普通科技期刊出版高质量专刊的重要机制。

首先,编辑要有主动策划专刊的意识和行动。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通过精确选定组稿对象、真诚与专家沟通、严把审稿关以及加快论文的出版和传播等策略,在2013年第2期出版了包含3篇高质量论文的“芦山地震专栏”,极大提升了编辑策划出版专刊的信心和能力[24]。

其次,编辑要主动走出去,与优质专家加强互动联系。普通科技期刊争取优质专家资源的能力明显弱于一流科技期刊,更要主动加强与优质专家的互动交流,因为优质专家都是编辑走出去争取来的。很多优质专家在投稿或策划专刊时会因为认可编辑的出色工作而乐于与其所在期刊合作。例如,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团队和汤中立院士团队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出版的多期精神传承型专刊表示了充分肯定,分别在2022年第6期和2023年第5期策划出版了“纪念刘国昌先生诞辰110周年专辑”和“庆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周年专辑”。

4 结语

专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一种特殊出版形式,是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抓手。作为普通科技期刊的一员,《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尽可能地弱化自身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有限性,围绕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纪念(庆祝)对象,基于情感纽带和精神认同,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将与专刊主题有紧密关系的优质专家列为重点组稿对象,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结合丰富的外在呈现形式设计,自2021 年以来策划出版了9 期精神传承型专刊,为普通科技期刊策划出版高质量专刊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策划精神传承型专刊时,挖掘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纪念(庆祝)对象至关重要。编辑如能对具有传承价值的历史事件、高校或科研院所庆典、著名人物华诞等保持高度敏感,科技期刊一定能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对的纪念(庆祝)对象。

猜你喜欢
专刊影响力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专刊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