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富”教育新样态:整校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4-03-19 10:27胡全斌唐怡宁上海市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
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共富循证教研

胡全斌 唐怡宁 上海市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

上海市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探索将数字技术与教学、教研、管理等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融合的“五化课堂”,探索教学评新形态,促进人机协同育人,形成新样态,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定位数字化转型基点,构建数字化教学样态,助力“共富”发展;二是搭建数字化转型支架,聚焦关键能力研修,夯实教师“数智”素养;三是重塑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教、学、评新形态,促进人机协同育人;四是健全数字化运行机制,加强推进管理,稳步推进,实践运用。

一、定位数字化转型基点,构建数字化教学新样态,助力“共富”发展

我们认为,个性化学习是适合人人的学习。学校均衡优质发展中的均衡是教育要面向人人,而优质就是要适合人人的因材施教。此外,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是时时、处处、人人。在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实现时时、处处、人人,营造数字环境可以帮助师生时时、处处获取资源,进行学习。

基于此认识,共富实验学校不断探索数智时代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学校通过积极参与建设基于“双新”背景下的多维知识图谱以及以此为底层的智能化教、学、评数字平台,基本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核心流程再造、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多样态智慧同侪学习”应用、数据循证的教学决策和教研新样态建构,探索数字化赋能的“教—学—评”新模式,以共富师生之间内生力及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惠及学生自主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共富”发展。(如图1、图2所示)

图1 学校数字化转型设计模型

图2 学校数字化转型设计思路

二、搭建数字化转型支架,聚焦关键能力研修,夯实教师“数智”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重塑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和能力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数字素养与能力,对于实现教育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学校聚焦教师关键能力研修,从“培养—提升—强化”三个阶段逐步夯实教师“数智”素养。

(一)培养教师教学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要积极推进市“三个助手”等试验应用校本研修,开展专项培训、教学案例研讨、现场会交流、应用展示活动、打造量身定制的数字能力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方式,宣传推广市“三个助手”应用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使用数字资源、教学工具,提高教师全程参与性,提升数据赋能课堂教学的意识。

其一,设计分层培训。建立由学校、应用方为团队的三级培训模式,面向各层面逐级展开数字化应用培训。一级培训面向全校,主要扫清应用困难。由技术方、市级专家团队指导全校教师如何使用数字化应用设备,跨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二级培训面向试点年级,重点提高应用效率。试点年级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市级、区级、兄弟学校的培训、交流及场域实操等活动,指导试点年级教师、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字化设备,迈好数字化转型坚实步伐。三级培训面向场景,切实保障应用实践。校方、应用方协作,进行多班级、多年级集中使用数字化设备,通过压力测试,及时排除应用故障,确保应用可行性。(如图3所示)

图3 学校数字化三级培训模式

其二,加强团队研修。学校应组织全校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好数字化教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等线上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数字资源,丰富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助手教学资源。在市级资源的依托下,加强学科指导,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助力共富实验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点关注八年级全考试学科,逐步推广至全校全学科应用。依托市级资源,组建年级、学科工作群,由骨干教师引领,形成数字化应用研修团队。提供数字化评价和支持,引入设备、软件,利用数字化评估工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聚焦“双新”落实,建设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互动工具、个性作业等校本资源。

(二)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学校应充分利用市级“三个助手”备课资源及教学工具,把市级教学资源中单元教学设计等相关资源作为教学数字化资源基点,结合宝山区智能教学助手备课资源,借助智能推荐引擎智能推送,基于新课标并结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为教师提供高质量作业内容体系,帮助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与课时教学活动实施作业设计,创设课堂导入情境,逐步形成有共富特色的校本资源。

课前提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标注数字化设计要素。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下载单元教学设计、课件等数字资源;将教学视频(空中课堂切片或校级审核过的个人教学视频)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市“三个助手”实践将发现的优秀的教学插件,申请技术方纳入区教学平台数字基座;以作业数据反馈、课堂循证等数据统计及分析作为课前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设定的依据,帮助教师以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融入情境中,强化培养学生基于真实问题的解题能力。

课后把作业资源高频次校本化。与市、区学科团队共建共享作业,丰富符合“双新”要求的作业资源,例如,短作业、长作业、实践类作业、实验性小论文等;使用软件完成对学生的作业智能推送,并时常参照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优化作业,从而形成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图4所示)

图4 数字化构建校本资源流程图

(三)强化教师基于数据循证的教学评价能力

以案例、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选择和运用评价数据采集平台,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学业数据的解释和分析,提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的能力。依靠教学循证数据,提升教师基于教学行为数据分析、改进教学的能力。

其一,探索学业质量数据改进教学的策略。以三个助手、教学平台等采集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评价,提升教师数据分析能力,基于学生视角,挖掘和发现数据背后的学习问题,改进教与学并调整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其二,提高教学行为数据循证教学的水平。依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数据,进行教学行为评价,基于教师视角,发现教学问题,开展教学循证,提升教师分析教学行为的能力,基于教学行为数据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三,形成数据支撑的科、研、训一体化模式。强化“科研—教研—培训”一体化设计,以更好地支撑“教—学—评”一致性实施。坚持需求引领、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实践路径,探索基于数据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生成课题、实践解题、成果反哺的研修模式,以“问题—实践—反思—改进”的研究路径,形成了教学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重塑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教、学、评新形态,促进人机协同育人

(一)绘制教学数字画像,探索素养导向的“共富五化”教学形态。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引入情境化、教学过程问题化、教学活动互动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评价数据化”的“共富五化”课堂教学。

其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学科的问题为依据、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构建课堂学习问题链,以问题为导向衔接课堂教学环节。依托市、区平台中的教学工具促进抽象问题具体化、思维可视化和问题情境化;借助数字化技术,利用交互式一体机、虚拟实验室、人际互动等数字化工具,实现课堂训练反馈的即时性和课堂训练的个性化推送;灵活调用各类资源、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开展生生、师生、人机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如图5所示)

图5 “共富”五化课堂流程图

其二,集合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分析、课堂循证、电子班牌等多元、多维度提升学校数字治理等级。伴随式采集学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基于常态化课堂数据分析,形成课堂教学数据常模,为基于课堂数据自动生成课堂分析报告,帮助教师自我分析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基于数据的循证教研,加强校本教研中听评课教研的科学性,形成实时长效的数据看板,改变教学条线管理者巡课方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单元的教学生成教师数字画像,帮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决策。

其三,采用传统的书面作业和使用学生终端的电子作业双结合模式,推进数智支撑的精准化作业。纸笔是常态作业,利用数字终端的高扫快速完成作业批阅,形成作业统计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利用数字终端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的所有错题,节约整理错题的时间。另外,以电子作业为手段,促进学生课后自适应学习。学生终端主要用于个性化诊断,精准分析学情,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定位薄弱知识点,构建学生画像,动态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最有针对性的优质学习资源,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素养,努力实现无教师陪伴的作业辅导。

(二)科研项目引领,变革教研路径,形成“共富五化”教学模式

学校以项目化学习探索教学新模式。申报区级重点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研究》,在数字化转型推进中结合项目式学习及时积累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项目式教学案例,建设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项目式学习设计为载体的学校高品质教学实践案例。(如图6所示)

图6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研究路径

其一,结合项目式学习框架,通过数字化转型助推教研路径变革。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校情、班情、学情分析,教学教研、资源利用与再生、师生协同,形成教育教学共同体,助推“共富五化课堂”实现循环改进。(如图7所示)

图7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教研循环路径

其二,聚集人机协同育人,变革教学方式。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实现人机协同育人。基于“共富五化课堂”,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流程再造,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教学五环节,以素养导向的教学实现育人方式变革。(见表1)

表1 “共富五化课堂”具体流程

(三)数据循证教与学,构建“共富五化”的评价模式

在评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学习过程数据,实现以评促学,建设和引进数据循证平台,采集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实现以评促教。探索基于数据评价的情境优化、数据评价的问题设计、数据评价的互动设计、数据评价作业设计等策略,探索基于数据的“共富五化”教与学的新型循证评价模式。(如图8所示)

图8 2023学年第一学期课堂循证数据看板

四、健全数字化运行机制,加强推进管理,稳步推进实践运用

(一)以评价促进应用推进

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市“三个助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将试验项目纳入考核激励机制,统筹优化学校教师试验队伍结构,把教师在市、区“三个助手”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各学科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三个助手”应用实践的新样态。

(二)以团队深化应用推进

加强对“三个助手”在学校教、学、评一体化应用过程效果。组建管理团队、教研团队、项目团队等这些多类的团队,开展项目团队的自培,解决学生账号登录、教师和学生匹配生成的资源反馈等问题。后续将团队建设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三)以制度规范应用推进

制定《类纸护眼屏平板使用及保管条例》和《学校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考核方案》,制定“三个助手”在“多样态智慧同侪学习”“课堂循证”“师生画像”教学常态化试验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数字能力培养纳入教师教育制度体系,形成备课组、学科团队研讨计划和会议制度,形成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宣传、研究及成果提炼等制度,规范推进试验常态落地。

数字化转型对“共富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希望在推动学校数字化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坚持“人”的价值体现,发挥人与技术的共同张力,构建“人—机”和谐共生的学校生态,让有温度的数字化驱动学校教育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共富循证教研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