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朋友

2024-03-20 10:16周云龙
新民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话术生理结论

周云龙

认识一位医生朋友,胸外科专家,温文尔雅、平易近人,颇具人格魅力。最近一次见面,我又开始点赞他,他笑:其实,这两年,我被病人家属投诉过两次呢。

他接着解释道,自己农村出身,知道底层的艰辛,总是尽可能从患者的角度提出治疗方案。有个晚期癌症病人,病入膏肓,他唯有建议回家休息、观察。不久,那个病人去世,家属认为醫生又没开药、又没让住院,太不负责了。但真相就是病人业已无药可救,治疗只会增加生理负担、经济负担,而在有限的门诊时间,医生朋友不可能与病人明说,也不方便与病人家属和盘托出——这里面尚有伦理与边界的问题。另一个病人家属投诉的理由是:挂个专家号一两百块,排队几小时,看病3分钟,既没有再给检查,又没有给住院治疗,三言两语就打发回家,亏大了。医生朋友表示冤大了。现在各大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许多检查根本没必要重复;有些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病,他会直接作出结论,节约门诊时间。好比一件茶具一看就知道是陶瓷的,何必绕个弯子,先排除它是木制的,再否认它是塑料的?

当然,被两次投诉之后,医生朋友进一步学到,既要重视“医术”的提高,也要注意“话术”的改进。生理上要“疏通”,心理上要“沟通”,通则不痛。医生要知道疾病的原理,熟悉患者的情况,理清治疗方案,还要掌握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过,医生和病人、病人家属之间,永远有信息不对称,难免有分歧与矛盾,所以,少有不被投诉的医生。但是,我的医生朋友特别反感那些忽悠、欺骗病人的“话术”,嘴上一套,手下一套。

而我从医生朋友的遭遇里也学到:某位医生门诊时,很快给出诊断结论,可能是疾病明确,你倒不必怀疑他草率马虎。而当一位医生反复询问病情,仔细研究检查报告时,可能是对眼前的病人没有太多把握,正在思考如何准确诊断;亦可能疾病本身疑难复杂。医生是人不是神,你要是觉得这一位不靠谱,可以换一位,兼听则明。

猜你喜欢
话术生理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直播带货话术技巧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给小学美术实习教师的几条建议
教师批评学生的策略与话术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结论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