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2024-03-20 12:00黎宇璇田妮于蓝钟瑞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干眼泪液津液

黎宇璇, 田妮, 于蓝, 钟瑞英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3.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山东青岛 266000)

干眼(dry eye,DE)是一种多因素慢性功能障碍性眼表疾病,是由于泪膜稳定性下降而引起的眼部不适以及眼表组织病变。干眼与中医学中的“白涩症”相似,均表现为白睛不赤不肿而自觉眼内干涩,甚至视物昏蒙,根据病情不同阶段,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干涩昏花”等范畴[1]。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干眼的防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干眼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干眼中医证型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中医学理论,探讨干眼病因病机,以期为干眼的辨证论治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和新思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44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48例;年龄18~77 岁,平均年龄(44.12±14.67)岁。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批准号:JY2023-113)。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提出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 年)》[2]中干眼的诊断标准。(1)主观症状: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5 s 或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s test,SIT)≤5 mm/5 min;(2)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 s<BUT≤10 s 或5 mm/5 min<SIT≤10 mm/5 min,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 staining,FL)阳性。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具体归纳为以下4 种证型:(1)肝肾亏虚证:双目干涩,黑睛生有星翳,多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2)气滞血瘀证:双目干涩,异物感,羞明流泪,情志抑郁,食少嗳气,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3)脾肾亏虚证:双目干涩,畏光,少泪或无泪,头晕耳鸣,面色萎黄或浮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4)阴虚湿热证:目珠干燥乏泽,干涩,疼痛,畏光,视力模糊,口鼻干燥,溲黄,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数。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周岁;(2)符合上述干眼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年龄<18周岁的患者;(2)不符合上述干眼纳入标准的患者;(3)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4)合并有全身系统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免疫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5)眼科手术后半年以内的患者。

1.5 研究方法

1.5.1 检查方法 (1)泪膜破裂时间(BUT):将荧光素钠染条轻触下睑结膜,嘱患者轻轻眨眼数次,至荧光素分布均匀后开始检查。患者睁眼凝视前方,瞬目后开始计时,用裂隙灯钴蓝光观察角膜出现第一个干燥斑(黑斑或黑线)为止,即为泪膜破裂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2)泪液分泌检查(SIT):将5 mm×35 mm的泪液分泌试纸一端折弯5 mm,置于下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另一端悬垂于睑外,嘱受者轻闭双眼,5 min 后取下,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3)角膜荧光素染色(FL):将荧光素钠染条轻触下睑结膜,嘱患者闭眼并转动眼球,睁眼后使用裂隙灯钴蓝光观察患者角膜上皮着染情况。以上检查均由同一位检查者在同一暗室及同一裂隙灯下完成。

1.5.2 研究内容 对干眼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一般情况用描述性统计,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见表1。性别分布方面,244 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 例(占39.34%),女性148 例(占60.66%),男女比例为1∶1.54。由于本次研究为随机调查,故可认为干眼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 例(占50.82%),45~60 岁患者81 例(占33.20%),>60 岁患者39 例(占15.98%),其中<45 岁患者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故可认为干眼好发于45岁以下年龄段。

表1 244例干眼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Table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in 244 dry eye patients[例(%)]

2. 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在244 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 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 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 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即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最多,气滞血瘀证次之。结果见表2。

表2 244例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 types in 244 patients with dry eyes

2. 3 不同年龄段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 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 岁和>60 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6.91%(38/81)和53.85%(21/39)。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2.128,P<0.01),年龄对干眼的证型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肝肾亏虚证多见于中老年人,气滞血瘀证多见于青年人。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 types in dry eye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例(%)]

2.4 不同性别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在男性干眼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39.58%(38/96);在女性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多见,分别占41.89%(62/148)、31.08%(46/148)。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2.610,P<0.01),性别对干眼的证型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男性多为气滞血瘀证,女性多为肝肾亏虚证和脾肾亏虚证。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Table 4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types in dry eye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例(%)]

3 讨论

干眼在中医学属于“白涩症”范畴,其病名首见于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白痛》:“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五脏六腑津液不能上达,目失濡养以致眼干涩不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云:“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乃火郁蒸膏泽故津液不清,而珠不莹润,汁将内竭,虽有淫泪盈珠,亦不润泽”。《诸病源候论·目涩候》记载:“其液竭者,则目涩”。津液在目化泪,成为目外润泽之水,使眼珠润滑舒适。中医认为,白涩病病因多由于津液亏虚,泪液减少,目窍失于津液滋养而干涩不适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方面,干眼以45 岁以下年龄段多见,说明青年人群是干眼症的主要人群,与郑敏明等[4]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干眼已趋向年轻化,可能与青年人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角膜接触镜和电脑等视频终端的普及,以及更多年轻人接受屈光手术等有关[5]。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干眼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年患者接触电子产品每天超过8 h者,其干涩感、异物感等眼部不适症状明显高于每天使用时间少于3 h的人群[6]。其原因是由于瞬目次数减少,泪液涂布减少,眼表暴露时间延长,泪液蒸发加速,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视疲劳及眼部不适。

在性别方面,女性的干眼发病率高于男性,与高明梅[7]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干眼与雄性激素缺乏相关,是因为睑板腺存在雄激素受体,调节泪腺与睑板腺的分泌功能,一旦缺乏雄激素,导致雄激素的紊乱,使得泪膜稳定性降低,引起眼部不适,最终形成干眼[8]。另外,更年期的女性角膜厚度变薄,结膜杯状细胞数目减少,也会导致泪液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眼部干涩不适。

在中医证型分布方面,本研究中干眼患者以肝肾亏虚证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以及阴虚湿热证。《银海精微》曰:“泪为肝之液”。肝之疏泄,使得肝所藏之真血能升运于目,化生为泪,濡养目珠。肝阴亏虚,泪液化生之源不足,目珠失于濡润,以致白涩。肾为水脏,主津液,润目珠,成为目外润泽之水。肾阴亏虚,阴津生化无源,无以上渗于目,则目珠干涩。气机条畅,水道通畅,津液输布,目得神水而润。气滞以致气机调达不畅,疏泄失常,泪液无法正常输布,目外神水减少,目不得润;气滞以致血瘀津停,水液停聚,血中有津,目络不得津液滋养而发为干眼。脾失健运,阴津化生乏源,脾肾阳气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升举运化失司,津行不畅,津液不能上输于目,目失濡养,则目珠干涩。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耗伤津液,失其阴液濡养目珠。湿热熏蒸,阻遏气机,津液输布失常,清气不升,血行不畅,目窍失于滋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既往研究[7,9]认为的年龄、性别与证型分布无相关性的结论不同。本研究中肝肾亏虚证多见于中老年人,而气滞血瘀证多见于青年人。《灵枢·天年》中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由此可见,老年人以虚证为多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气血、脏腑、经络也会逐渐衰弱。中老年人气血不足,不能上承于目,目窍失去津液濡养,则可致目珠干涩;或肝肾亏虚,津液生化乏源,目珠失养,也可致目珠干涩。而青年人“肾气平均,筋骨颈强”(见于《黄帝内经》),故青年人多以实证为主。青年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易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津液输布不畅,目失所养。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多见,这可能与男性的体质及性格有关,同时男性承担的社会、家庭责任重,情绪波动大,抒发不畅,易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津液输布失常,目珠无以濡养。女性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和脾肾亏虚证,与温勇等[10]研究认为的女性干眼多表现为肝肾亏虚证的结论一致,这主要与女性特殊的生理和体质特点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脾为后天之本,化气生血,而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孕、胎、产、乳,均伤津耗气耗血,以致肝脾肾亏虚,津液化生不足,目珠失去泪液滋养而致目珠干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不仅疾病会发生变化,而且同一种疾病的证型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诊断,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制定合理、正确的理法方药,改善患者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短暂、地域局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故确切的结论有待日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从而为指导干眼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证据,以及为干眼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干眼泪液津液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竟是“干眼”找上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