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MS/MS同时测定麦冬配方颗粒中4个成分的含量及山麦冬成分的检查△

2024-03-22 03:52刘斌张力伟王煦辰孔令红赵海燕周海燕丁富娟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烷麦冬皂苷

刘斌,张力伟,王煦辰,孔令红,赵海燕,周海燕,丁富娟

1.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泰安市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麦冬配方颗粒是由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经炮制并按照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症状[1]。目前,麦冬配方颗粒的国家药品标准和各企业标准中含量测定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以鲁斯可皂苷元代表麦冬总皂苷的含量,样品处理步骤繁琐、重复性差、准确度低、质量控制不够全面。山麦冬(湖北麦冬或短葶山麦冬)与麦冬性状相似,容易混淆,市售麦冬中混入山麦冬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现行的质量标准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无法对麦冬中混有山麦冬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2-9]。本研究结合相关研究[10-19],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麦冬配方颗粒中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 4个成分的含量并聚类分析,可以较为快速、全面地评价麦冬配方颗粒的质量,并对山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皂苷C 这2 个山麦冬的专属性成分进行检测,以检查麦冬配方颗粒生产用麦冬中是否混有湖北麦冬和短葶山麦冬,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样品

26 批麦冬(川麦冬)配方颗粒均为市售样品,详细信息见表1。麦冬(川麦冬)、山麦冬(湖北麦冬)、山麦冬(短葶山麦冬)购自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经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王海燕主任中药师鉴别为正品。

1.2 试药

对照品山麦冬皂苷B(批号:111907-201804,纯度:100%)、短葶山麦冬皂苷C(批号:111908-202303,纯度:100%)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麦冬皂苷C(批号:PS020821,纯度:98.0%,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冬皂苷D(批号:MUST-22051503,纯度:98.72%)、麦冬甲基黄烷酮A(批号:MUST22042305,纯度:98.42%)、麦冬甲基黄烷酮 B(批号:MUST22032304,纯度:99.77%)均购自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甲酸为质谱纯;水为超纯水;甲醇为色谱纯。

1.3 仪器

Vanquish UHPLC 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TSQ Quantis Plus 型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均购于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XS205 DU 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团)。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µ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5 min,20%A;0.5~10.0 min,20%~90%A;10.0~14.0 min,90%A);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 μL。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化电压:正离子3.5 kV,负离子2.5 kV;离子源温度为350 ℃ ;喷雾气压力为3.5×105Pa;辅助加热气压力为1.0×105Pa;碰撞气为氮气;扫描模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质谱参数见表2。

表2 麦冬样品检测质谱参数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储备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对照品适量,分别加甲醇制成质量浓度为203.6、204.6、226.6、195.6、211.2、202.6 μg·mL-1对照品储备溶液。再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1 mL,置于同一20 mL 量瓶中,加甲醇制成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质量浓度分别为10.2、10.2、11.3、9.8、10.6、10.1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图见图1、图2。

图1 混合对照品和麦冬配方颗粒样品的MRM离子流色谱图(叠加图)

图2 6个对照品定量与定性离子对叠加图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麦冬配方颗粒,研细,精密称取1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250 W,频率50 kHz)30 min,取出,放冷,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用0.22 μm 微孔滤膜滤过,即得。色谱图见图1。

2.2.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根据麦冬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分别取麦冬(川麦冬)、山麦冬(湖北麦冬)及山麦冬(短葶山麦冬)各1.1 g,加水10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按2.2.2 项下方法“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 mL”起,同法制成麦冬(川麦冬)、山麦冬(湖北麦冬)和山麦冬(短葶山麦冬)的对照药材溶液。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2.2.1 项下的混合对照品溶液0.1、0.5、1.0、2.5、5.0、10.0 mL,分别置100 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在2.1 项下条件测定。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6 个成分r≥0.995,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

表3 6个待测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

2.3.2 检测限和定量限 精密量取2.2.1 项下的最低质量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加甲醇稀释至不同质量浓度,摇匀,按2.1 项下条件测定,以各化合物峰信噪比(S/N)为3 和10 分别作为检测限和定量限,结果见表3。

2.3.3 专属性试验 分别取2.2 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按2.1 项下条件进样测定。供试品溶液和麦冬(川麦冬)对照药材溶液中的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与混合对照品溶液中的离子峰一致,且无与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一致的离子峰,山麦冬(湖北麦冬)对照药材溶液中的山麦冬皂苷B 与混合对照品溶液中的离子峰一致,山麦冬(短葶山麦冬)对照药材溶液中的短葶山麦冬皂苷C 与混合对照品溶液中的离子峰一致,阳性供试品溶液检出与混合对照品溶液中山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皂苷C一致的离子峰,结果见图3。由此可以判断,山麦冬皂苷B为山麦冬(湖北麦冬)的专属性成分,短葶山麦冬皂苷C为山麦冬(短葶山麦冬)的专属性成分,可以通过检测山麦冬皂苷B 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来准确判定麦冬配方颗粒中是否含有山麦冬(湖北麦冬)和山麦冬(短葶山麦冬)。

2.3.4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2.2.1 项下的混合对照品溶液1 mL,置100 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在2.1项下条件测定,重复测定6次,结果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 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峰面积的RSD 分别为1.19%、1.32%、0.92%、0.73%、1.58%、1.79%,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3.5 稳定性试验 取麦冬配方颗粒(S1),按2.2.2 项下方法制备,分别于0、4、8、12、16、20、24 h,按2.1 项下条件测定,结果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51%、1.68%、1.40%、1.78%、1.60%、1.43%,表明6个成分在溶液中24 h内稳定性良好。

2.3.6 重复性试验 取麦冬配方颗粒(S1),按2.2.2 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 份,按2.1 项下条件测定,分别计算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的含量,结果6 个成分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1、24.4、14.7、8.7、22.4、3.2 μg·g-1,含量的RSD分别为2.02%、1.91%、1.52%、1.85%、1.70%和1.33%,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麦冬配方颗粒(S1)0.5 g,精密称定,平行称取6 份,分别精密加入2.2.1 项下的混合对照品溶液1 mL,按2.2.2 项下方法制备,按2.1 项下条件测定,计算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 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见表4。

表4 麦冬配方颗粒6个成分的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3.8 含量测定 分别取26 批麦冬配方颗粒,按照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条件测定,计算各批次样品中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含量,结果见表5。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17.3、15.1~29.1、9.0~22.6、4.5~14.4 μg·g-1,不同批次间4 个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因样品检测均执行企业标准,其规格(每1 g 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有1.10、1.11、1.20、3.30、3.33 g·g-15 种,分析差异可能与麦冬原料药材和规格不同有关。以仪器的定量限换算设定麦冬配方颗粒中山麦冬皂苷B 的限度为0.29 μg·g-1、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限度为0.10 μg·g-1,有3 批次样品中检出山麦冬皂苷B,其中2 批同时检出短葶山麦冬皂苷C,表明原料中混入了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

2.4 聚类分析

以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4 个共有成分为变量,运用SPSS 24.0 软件,以平方欧氏距离为测度对26 批麦冬配方颗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当类间距为15、10 和5 时,26 批样品聚类数目分别为2、4、8类。当类间距为5时,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的样品分别聚为一类;当类间距为15 时,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样品分别聚为一类。由此可见,不同批次间4 个成分的含量和总量存在差异,不同厂家样品间的差异较大,表明麦冬配方颗粒的质量有一定差异,分析可能与麦冬原料和生产工艺有关,也可能与质量控制标准中规格不一致有关,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的2批次间差异亦较大,其S1 样品检出山麦冬成分,分析主要与麦冬原料质量有关。

图4 26批麦冬配方颗粒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提取方式的选择

本研究分别考察了甲醇、70%甲醇、50%甲醇、3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分别采取超声(15、30、60 min)或加热回流(30、60、90 min)提取麦冬配方颗粒样品,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2.1 项下条件测定。结果显示,采用50%甲醇为提取溶剂时各色谱峰峰形及响应值均较好,且超声提取30 min已提取完全,因此,采用50%甲醇超声30 min 作为提取方法。

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分别对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 6 个成分进行了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显示山麦冬皂苷B 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的响应较强,且稳定性较高,因此,选用正离子模式检测;其他5 个成分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响应较强,因此,选用负离子模式检测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采用MRM 扫描,通过对子离子的射频电压和碰撞能量进行优化,分别选择丰度高的子离子作为定量离子。

3.3 色谱条件的选择

分别考察了甲醇-水、甲醇-0.1%甲酸水溶液、乙腈-水和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发现0.1%甲酸水溶液离子化效果更好,乙腈比甲醇分离效果更好,因此,选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并采用梯度洗脱方式优化,使色谱峰分离效果更好、峰形较好,且出峰时间与柱平衡时间较短,提高了实验效率。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分别使用赛默飞世尔TSQ Quantis Plus和岛津LCMS8050 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 µm)、Shimadzu Shim-pack Velox C18(100 mm×2.1 mm,1.8 µm)、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 µm)3种色谱柱考察6个成分的分离效果,结果均较好。

3.4 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26批麦冬配方颗粒中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4 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聚类分析后发现,5 个厂家中同厂家样品之间4 个成分含量和总量的差异较小,不同厂家样品间4 个成分的含量和总量的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厂家对于原料的质量和生产的控制还缺少统一的标准。通过对26 批麦冬配方颗粒检查发现有3 批次样品检出山麦冬皂苷B,其中2 批同时检出短葶山麦冬皂苷C,说明其生产使用的麦冬原料中存在混入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的情况,需要提高麦冬的检验标准并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

4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UPLC-MS/MS 同时测定麦冬配方颗粒中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 4 个成分的含量,并通过测定山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皂苷C 来检查是否混有山麦冬的方法,该方法样品处理快速、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评价和控制麦冬配方颗粒的质量,同时用于检查麦冬原料是否混入山麦冬,为麦冬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

[利益冲突]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黄烷麦冬皂苷
玉竹中4种高异黄烷酮的二次层析薄层色谱法快速鉴别研究*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中国11种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黄烷酮的合成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