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4-03-22 08:57马丽丽黄赛忠于佳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身痛经颅疼痛感

马丽丽,黄赛忠,于佳卫

(溧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江苏 溧阳 213300)

中风(Stroke)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发生在大脑供血中断或减少的情况下[1]。中风是由于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脑部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经及时治疗后,中风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取决于中风的类型、严重程度和中风发生的部位,而肢体疼痛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在发病时会感觉到疼痛、刺痛、麻木,肌肉控制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肌肉紧张和痉挛,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干预[2]。当前,针对中风后肢体疼痛主要是通过药物或者物理治疗,其中经颅磁刺激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物理治疗方法,而身痛逐瘀汤属于中医药方,通常用于治疗疼痛及与瘀血有关的疾病,药方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改善身体不适,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4]。因此,本文将选择2020 年5 月—2023 年1 月我院128 例中风后肢体疼痛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身痛逐瘀汤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到2023 年1 月之间我院诊治的128 例中风后肢体疼痛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4)及研究组(n=64)。一般资料:研究组男30 例,女34 例;年龄范围为60 ~75 岁,年龄平均值为(67.52±4.68)岁;病程范围为4 ~12 d,病程平均值为(8.45±2.78)d;体质指数范围为16~27 kg/m2,体质指数平均值为(21.87±3.56)kg/m2。对照组男32例,女32 例;年龄范围为60 ~75 岁,年龄平均值为(67.47±4.72)岁;病程范围为4 ~12 d,病程平均值为(8.51±2.84)d;体质指数范围为16 ~27 kg/m2,体质指数平均值为(21.92±2.82)kg/m2。对比结果表明: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中风后肢体疼痛;年龄≥60 岁;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标准:药物不耐受;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慢性疾病;存在语言障碍或精神问题,无法正常沟通。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厂家:河南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证号:豫械注准20152260116;型号:HXY-A2 型)进行治疗,治疗参数:电流频率为50 Hz,电流强度为60 mA,脉冲宽度为180 μs。20 min/次,1 次/d,每周治疗5 次,持续治疗8 周。

研究组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1)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2)身痛逐瘀汤治疗方法,药方包括秦艽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羌活10 g、白芍10 g、当归10 g、五灵脂10 g、地鳖虫10 g、川牛膝10 g、地龙10 g、甘草6 g,药物以水煎服,1 剂/d,分2 次口服,每个疗程10 天,持续治疗6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收集肢体运动功能、疼痛感、中医证候评分等数据。(1)肢体运动功能: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测试,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4,上肢评分0 ~66 分,下肢评分0 ~34 分,分数和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2)疼痛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8 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共计10 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3)中医证候包括:偏身麻木、眩晕、手足肿胀、手足心热,每项0 ~6 分,分数越高则中医证候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在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数据(分,±s>)

表1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数据(分,±s>)

组别 时间段 上肢 下肢 总分研究组(n=64) 治疗前 34.87±10.27 12.45±4.89 47.16±13.12治疗后 54.62±5.31 30.64±2.82 85.11±7.25常规组(n=64) 治疗前 34.78±10.32 12.52±4.96 47.22±13.25治疗后 50.12±7.63 27.41±3.67 77.33±10.12 t 值/P 值(研究组治疗前后) 13.666/0.000 25.779/0.000 20.253/0.000 t 值/P 值(常规组治疗前后) 9.561/0.000 19.305/0.000 14.447/0.000 t 值/P 值(组间治疗后) 3.872/0.000 5.583/0.000 4.999/0.000

2.2 患者疼痛感比较

在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疼痛感数据(分,±s>)

表2 患者疼痛感数据(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 周 治疗4 周 治疗8 周 F 值 P 值研究组 64 7.54±1.15 5.02±0.45 4.25±0.31 2.81±0.22 601.831 0.000常规组 64 7.48±1.21 6.42±0.87 5.69±0.58 3.97±0.43 203.365 0.000 t 值 0.287 11.434 17.517 19.212 P 值 0.774 0.000 0.000 0.000

2.3 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数据(分,±s>)

表3 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数据(分,±s>)

组别 时间段 偏身麻木 眩晕 手足肿胀 手足心热研究组(n=64) 治疗前 5.12±0.58 4.78±0.86 5.45±0.38 4.61±0.97治疗后 1.45±0.32 1.02±0.31 1.35±0.11 1.27±0.12常规组(n=64) 治疗前 5.15±0.64 4.82±0.97 5.41±0.37 4.55±0.92治疗后 2.78±0.45 2.51±0.58 2.58±0.21 2.11±0.25 t 值/P 值(研究组治疗前后) 44.322/0.000 32.904/0.000 82.911/0.000 27.338/0.000 t 值/P 值(常规组治疗前后) 24.234/0.000 16.351/0.000 53.215/0.000 20.474/0.000 t 值/P 值(组间治疗后) 19.269/0.000 18.125/0.000 41.507/0.000 24.232/0.000

3 讨论

中风后肢体疼痛是一种可能出现在中风康复期间的症状,通常是由于中风引起的脑损伤或神经系统受损所致[5]。患者疼痛类型主要包括神经痛、痉挛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主要是由于中风引起的神经受损或疼痛神经异常激活,而肢体痉挛或肌肉痉挛也会伴随疼痛[6]。现阶段,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的方法主要因个体情况而异,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刺激、物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方法[7]。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是以脑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综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症状,包括中风后肢体疼痛[8]。经颅磁刺激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在头皮上放置脉冲磁场线圈,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经颅磁刺激可以影响神经传递和大脑区域的活动,可以干预大脑的疼痛感知和传导,减少疼痛感觉[9]。此外,经颅磁刺激有助于提高神经可塑性,即大脑适应和重新组织自身以应对损伤,通过刺激神经元活动可以改善神经通路的功能,从而减轻疼痛。同时,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改善患者机体炎症,能够进一步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从中医角度分析,中风后肢体疼痛归因于体内的气血不畅、瘀血阻滞、经络受损、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10]。中风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气血不畅通,在发病后会引起脑部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瘀血在体内积聚,阻碍了正常的气血流动。此外,中风可能导致经络受损,使气血不能流通,也会引发肢体疼痛。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当为患者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扶正固本。身痛逐瘀汤是传统的中医药方,药方中,秦艽、羌活等药材能够祛风除湿,为君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祛瘀的效果,为臣药;白芍、灵脂行血气,止疼痛,牛膝、地龙、地鳖虫等药材具有疏通经络的效果,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能够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11]。中风后肢体疼痛通常与瘀血有关,身痛逐瘀汤中包括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有效消除患者肢体疼痛感[12]。数据提示: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中风后,部分患者可能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肢体冷感或寒感,而温经散寒的草药可被用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如没药、灵脂、香附等。结合文中数据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药方中,秦艽具有祛风、散寒、活络通腑的作用,其中含有一些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羌活可以舒筋活络,改善气血循环,具有强烈的祛风散寒作用,有助于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数据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通过身痛逐瘀汤以及经颅磁刺激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为中风后肢体疼痛患者展开治疗时,通过身痛逐瘀汤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建议在中风后肢体疼痛治疗中予以参考应用。

猜你喜欢
身痛经颅疼痛感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风湿关节痛使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