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放血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2024-03-22 08:57张永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耳尖压豆耳穴

张永芳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常见症状有记忆力下降、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降低、难以入睡和集中注意力等。失眠在我国的发生率正逐年提高,流行病学显示,约有45.4%的人在过去30 d 中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当下,失眠被神经科门诊划分为第二大疾病,第一为头痛。失眠多发群体有女性、老年人、存在家族史和心理疾病者等。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目不瞑”“不寐”,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既往,失眠多采取西医疗法,例如借助镇静药物进行催眠等,但若服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物成瘾,发生不良反应[2]。中医治疗该病便捷,基本无副作用。常见中医疗法有穴位放血、耳穴压豆等,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粘贴于耳穴处,并予以适当揉、按、捏、压的手法,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的刺激感,以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缓解失眠症状。穴位放血疗法是以针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最早载于《黄帝内经》中“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当前,耳穴压豆、穴位放血治疗失眠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均有,但二者联用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以失眠患者为对象,分析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放血治疗失眠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本院74 例失眠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18 例,女19 例,年龄为26 ~76 岁,平均年龄(54.46±4.52)岁;观察组37 例,男17 例,女20 例,年龄为27 ~77 岁,平均年龄(54.51±4.4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失眠诊断标准[3];主要表现为醒来时间过早、睡眠维持艰难和入睡困难等;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沟通能力异常;患有精神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病程>4 周;患有恶性肿瘤;依从性差;外耳道皮肤破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行常规西医治疗:(1)生活调理。叮嘱患者睡前不能饮用浓茶、咖啡等,创造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日常生活中适当运动等。(2)心理行为治疗。若患者失眠时间过长,建议采取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松弛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等。(3)药物治疗。采取上述疗法后,若失眠未改善,建议行药物治疗,遵医提供夸西泮片、盐酸氟西泮胶囊、艾司唑仑片等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用量和疗程。

1.2.2 观察组

该组联合耳穴压豆、穴位放血治疗:(1)耳穴压豆。主穴包括耳穴神门、垂前、皮质下和枕;配穴包括胃、肾、肝、心、脾和胆。选取75%酒精,对选穴区域进行消毒,裁剪胶布,大小为0.6 cm左右,将王不留行籽贴在其中间,将其精准贴在穴位上,借助手指轻轻按压,3 ~5 次/d,每次每穴按压30次,每贴敷一次,将留置时间定为3~5d。以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肿、痛或发热为宜,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起到交通心肾和清心安神等作用。(2)穴位放血。对患者耳郭进行按压,令其处于充血状态,消毒耳尖皮肤,左手固定好待放血部位,选取一次性采血针,右手拿好,将其放在耳尖部位,迅速、精准刺入,放血量为5 ~8 滴/次,首次进行时,可选取双耳尖,后续轮流进行,间隔时间为5 ~7d,治疗5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评价情绪变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4]分析焦虑程度;选取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5]分析抑郁程度。评价中医症候积分:包括乏力、气短、心悸、浅睡易醒和入睡困难,无症状计为0 分,轻度计为2 分,中度计为4 分,重度计为6 分。评价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6],包含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最高为21 分。评价治疗效果[7]:显效为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 h,其间未惊醒,晨起精力充沛;有效为夜间睡眠时间增加不低于3 h,睡眠深度呈增加趋势;无效为睡眠深度、时间等均未改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情绪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n(±s>)]

表1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n(±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HAMA(分) HAMD(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55.76±4.43 44.52±3.12a 54.60±4.32 43.16±2.54a对照组 37 55.68±4.52 51.34±3.23a 54.64±4.28 50.21±2.22a t 值 / 0.077 9.238 0.040 12.712 P 值 / 0.939 0.000 0.968 0.000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的乏力、气短、心悸、浅睡易醒和入睡困难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s>)]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s>)]

组别 例数 乏力(分) 气短(分) 心悸(分) 浅睡易醒(分) 入睡困难(分)观察组 37 0.72±0.12 0.72±0.12 0.78±0.14 1.61±0.21 2.70±0.10对照组 37 1.21±0.13 1.18±0.14 1.27±0.15 2.94±0.16 3.50±0.21 t 值 / 16.847 15.175 14.526 30.643 20.921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

指标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7) t 值 P 值日间功能障碍(分) 0.74±0.14 1.24±0.21 12.050 0.000催眠药物(分) 0.71±0.14 1.24±0.21 12.773 0.000睡眠障碍(分) 0.81±0.22 1.37±0.23 10.702 0.000睡眠效率(分) 1.51±0.28 2.34±0.20 14.672 0.000睡眠时间(分) 1.44±0.23 1.71±0.21 5.273 0.000入睡时间(分) 1.54±0.23 1.72±0.66 3.320 0.001睡眠质量(分) 0.51±0.11 1.14±0.10 25.778 0.000总分(分) 7.11±1.12 11.39±1.25 15.512 0.000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失眠主要体现在早醒及睡眠异常,是一种非器质性疾病,处于正常生理睡眠时间时,患者或睡后容易惊醒或难以入睡,睡眠深度无法支持机体需求,久而久之,患者日常学习、工作均会受到影响,同时易产生并发症,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8]。以持续时间、临床表现为依据,临床将失眠分成三种类型:(1)短期失眠障碍。即持续时间低于3 个月,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变化、心理和应激等。(2)慢性失眠障碍。持续时间不低于3 个月,发作频率高于3 次/周。(3)其他失眠障碍。和上述两种类型有明显差异,例如持续时间不低于3 个月,但发作频率低于3 次/周。失眠具有多种诱发因素,例如,(1)心理因素。患者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会出现情绪不安、激动等现象,或精神持续紧张,引发失眠。部分患者对失眠问题过分关注,滋长出焦虑、不安等情绪,致使失眠加重,或导致失眠长期无法好转。(2)生理因素。包括女性激素水平异常、过饱、饥饿和年龄因素等,均有可能导致失眠。(3)生活行为和环境因素等[9]。失眠普遍存在,影响到支配觉醒、维持睡眠神经,对其产生刺激,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受到干扰,影响到有关神经递质释放。临床上失眠多采用西医治疗,程度较轻者或失眠初期,一般采取心理疗法、生活调理等方式干预,如效果不佳,再提供药物治疗,但若用药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产生耐药性或形成依赖,局限性大。

中医认为该病隶属“不寐”,病因病机主要有肾水不足、气血失调、脾血亏损和心火上炎等。在该病治疗中,耳尖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和全身经络连接,就耳廓微经络而言,耳尖直接对应肝经,实施穴位放血治疗,能起到消肿、开窍泄热、活血化瘀和清热凉血等作用,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能改善机体内分泌,具有清脑、明目和镇静等功效,可调节睡眠质量[10]。耳穴压豆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和中医经络学密切相关,通过刺激有关穴位,可改善肝脏功能,调节全身气血,延长睡眠时间,增加入睡深度,既可以防范躯体疾病,又可以预防共病。该技术开展原则为内病外治、经络学说等,以刺激体表穴位为渠道,能调节经络运行,同时还能以皮肤为媒介,直接汲取药物有效成分,加强机体免疫功能,可有效纠正阴阳失衡和气血失调,强化脏腑功能。该方式可以安心养神、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调节气血,协助患者减轻焦虑、烦躁等心理。该技术开展的基础为耳针疗法,属于保健技术之一,或选用小绿豆,或采取王不留行籽,为椭圆状或者类球状,将其放在小胶布(边长约为0.6 cm)中央。实施该疗法的关键在于对准穴位,选耳廓上存在的敏感点,一般通过以下方式选穴:(1)压痛点探查。机体出现病痛时,患者耳廓上通常含有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即为进行耳穴刺激的点。采用火柴棍或者金属探棒,确保前端圆滑,用相同、适当压力探查患者耳廓,痛点受到压迫后,患者会表现出闪躲、皱眉或者喊痛等反应[11]。(2)直接观察法。全面、仔细观察患者耳廓,确定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充血、脱屑、硬结等现象,一旦出现,检查变色点和变形处,开展耳穴压豆治疗。两种疗法均较为安全,操作便捷,联合起来,可以对有关穴位产生刺激,疏通全身经络,调节气血,既可以提升睡眠质量,又能改善肝脏功能,增强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观察组的HAMA、HAMD 评分均更低(P<0.05),提示联合中医治疗,可调节患者情志,解除负面情绪。观察组的乏力、气短、心悸、浅睡易醒和入睡困难评分均更低(P<0.05),表示联合中医疗法能减轻失眠症状,推动失眠好转。观察组的PSQI评分更低(P<0.05),表明联合中医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提升。李媛[12]以176 例失眠患者展开研究,一组采取耳穴压丸疗法,另一组联合耳尖放血疗法,结果显示后者的PSQI 评分下降幅度更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证实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效果更理想。说明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13-18]。

综上所述,给予失眠患者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放血治疗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耳尖压豆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